學習新課標,扎實進行新課程改革,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是當前要解決的熱點問題。2018年10月份,我有幸參加市上舉辦的“小學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 共聽了14節課。此次聽課,使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下面我談談對于本次語文優質課評選的幾點認識:

一、優質課是家常課的精華展現

為期三天的語文課展示體現出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努力轉變了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師生關系,突出了學生個體、突出體驗、突出探究、突出朗讀、突出文學氣氛、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與實踐,我們看到在新課程實施的這幾年,老師們有了更為冷靜的思考,明確了課改的方向,語文教學的實質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二、把握住語文教學的風向標

時至今日,語文課堂教學的風向在悄然發生變化。這次優質課比賽教師都十分重視語言文字訓練,有重視詞語訓練的,有重視句子訓練的,有重視寫法訓練的。這些都是扎扎實實的訓練,是學生先自學,然后才逐步脫離語言環境進行認讀的,學生學起來生動活潑、容易掌握。

老師在教學《去年的樹》時,通過四組對話,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出小鳥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難過,充分體現了鳥兒與樹的深厚感情;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師緊扣描寫“捐獻”,引領學生研讀課文,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能入情入境的感受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真情。

三、教學環節應該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

課堂教學中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絕不是為了追求課堂教學形式的華麗。有的老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只是為了課堂熱鬧,而忽略了教學目標。例如,有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小練筆,到底小練筆是為什么而設計,卻不清楚;有的老師設計編寫歌詞,唱一唱,到底編寫什么歌詞唱什么調,卻不明白;有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文本朗讀,到底想引導學生讀到什么程度,卻不清楚。

四、拓展文本要立足文本

語文教學需要拓展,既需要橫向拓展也需要縱向拓展。橫向拓展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閱讀量,縱向拓展是對文本意蘊的深層次挖掘。

1.文本拓展要尊重文本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的老師教學對教材進行創造性使用,融入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對教材進行個性化的重組和整合,充分將靜態的教材激活。

2.文本拓展要源于文本,超越文本

固本保線,立足文本,滲透文本是根,課外延伸拓展是藤,絕不可舍本而逐末。拓展之前,教師應當反問自己,文本突破了沒有,文本的內涵領悟了沒有。遇到問題應該引領學生回到文本中去尋求答案,即所謂“出得來、進得去”。

五、滲透意識與課堂生成

語文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的巧妙,又需要生成的精彩。實現預設的巧妙,需要老師有扎實的語文功底,在課堂教學中把自己的語文意識不動聲色地傳遞給學生。

在這次優質課評選中,很多位老師精彩的旁白語言,我相信絕不是臨時的拼湊。比如,教師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時,激情導課的語言和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時所說的話語句句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至今令我記憶猶新。

語文本身的豐富性,使得語文課堂生成具有多樣性。語文課應當少一點固定的預設,多一點課堂生成。我們可以在學生的需要中,在嘗試與探究活動中,在對文本的理解中,在師生、生生平等對話中,在對文本拓展中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成。語文課時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巧妙處理生成性問題,教師要有扎實的基本功, 這就在于平時要多讀書,長期堅持不懈地讀書,如此相信大家都能上出精彩絕倫的語文課。

努力豐富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言。由于現在倡導對學生要“多鼓勵少批評”,致使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滿堂課都是“好”的現象,這足以反映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語言的匱乏。

聆聽了老師的課堂教學,值得自己學習、借鑒和反思:怎樣才能上好語文課?那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大量地讀書,讓自己擁有廣度,同時更要有思想的深度。讀書可以開闊視野、激發情感,讓我們拒絕平庸;讀書可以優化人生層次,提高生存質量,升華人生目標。讀書能夠催人奮進、教人進步,讓我們的語文課因讀書而精彩吧!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郵電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