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問題和具體情境中培養符號意識
作者:馬 旭
發布時間:2019-03-01 11:18:5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符號是一種特殊的數學語言,可以幫助學生將一些數學信息進行剝離、簡化。學生培養了符號意識之后,在解題中就能時常用符號解決復雜的數學知識,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碰到類似的題就能觸類旁通,所以培養數學意識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
一、鼓勵學生創造出不同的符號的語言
其實,在生活中符號很常見,許多快遞上的防壓、防潮等標識、衣服和食物包裝上的標簽,交通標志等,這些都是在長期生活中人們將一些復雜語言簡化,并達成共識所形成的符號。數學的發展也有很長時間,因此,也有了一些特殊的符號語言,在小學階段,老師在授課時采用一些符號,能夠幫助學生啟蒙,建立基本的符號意識。
如在學習“找規律”(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時,在開始學習這章之前,教師會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圖,然后找到圖中的人、彩燈和彩旗的排列規律,如何快速、準確找到并描述這些圖形的排列規律是學生要去解決的,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這些圖形都混在一起,難以觀察,這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一些符號來進行表達,以彩燈的排列為例進行表達:(1)紅藍藍紅藍藍;(2)ABBABBABB;(3)122122122;(4)△□□△□□;(5)√××√××等。
在這樣的表達下,學生嘗試用不同的符號,如文字、字母、數字、圖形等對數學問題進行描述,可以很容易揭示其中的組成規律,這是符號在數學表達和觀察中的方便和簡單之處。老師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符號來表達不同的數學信息,也要思考看到不同符號時,它所表達的數學含義。鼓勵他們采用不同的符號進行表達,有助于他們產生符號意識。
二、通過數學情境來感受符號對數學信息的簡化
當學生運用符號學習數學時,就會感受到符號在數學學習中的優勢,在學習時符號的使用頻率就會增加,就更愿意去使用符號學習了。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巧妙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符號表達的簡單性、精練性和進行符號驗算的代表性、簡潔性,從而提高學生運用符號的積極性。
如在學習“用字母表示數”(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為了幫助學生對這一章的學習,可以進行“數青蛙”游戲互動,引入情境。
老師引用“一只青蛙四條腿,兩只眼睛一張嘴”。然后讓同學們接下去,當數值不斷增大時,學生計算也變得困難,于是老師就讓學生停下來,讓學生思考,在這個游戲中這些數都是有規律的,但是當數值變得足夠大時,想要繼續數青蛙,該如何進行表達,有的學生說:“m只青蛙m條腿,m只眼睛m張嘴?!钡墙涍^仔細分析后發現,m表達是同一個數,不能反映出青蛙腿、眼睛和嘴巴之間的數量關系,于是有的學生就說:“n只青蛙m條腿,a只眼睛n張嘴?!边€有的學生發現數量關系,有不同想法:“m只青蛙4m條腿,2m只眼睛m張嘴。”
在這樣趣味的游戲之中,老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的思考由淺入深,將數字轉換為字母,再找到規律,將字母表示為有數量關系的式子,將數學問題由復雜變得簡化,然后找到數量關系的代表性和規律性。
三、在經歷解題過程中,發展學生符號意識
學生想要培養自己的符號意識,自己經歷一些解題摸索,嘗試的過程是不可缺少的,因為一味聽老師講解是不行的,要自己了解之后再進行感悟與運用,如此才能建立起符號意識。
在學習“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時,會學習加法結合律,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時,學生在學習交換律時已經有了經驗,在總結結合律的規律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究和驗證。首先學生會進行一些計算題的練習:(4+5)+6=15;4+(5+6)=15等,為了更明確了解其中的規律,可以用一些符號來表達這些數,要將數字的組成特征表現出來:○+(◇+□)=(○+◇)+□,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出來:a+(b+c)=(a+b)+c,還可以用其他一些符號進行表達,這樣就很容易表達出加法結合律之間的規律了。將這些數學概念進行符號化,使得這些概念更加直觀簡單,學生也可以通過對符號的了解應用進行思考和探究,并對符號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在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過程中,學生從初步接觸符號到用符號表達數字之間的關系,從復雜到簡單,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理解和解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楊陵區大寨中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