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話教學就是把溝通和交流作為教學基礎,通過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課堂氛圍來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潛能,將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核心內容,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能力,利用理解和反思等互動過程來開展學習活動,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可以說,小學數學對話教學充分地體現了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以及對人性化教學的追求。對話教學在進行知識傳播的同時,也注重情感的交流,實現思想和心靈的溝通和交流。

1.積極組織學生對話

一位美國教育家曾經指出:“如果在課堂上失去了交流和溝通,那也就無法進行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見,對話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探究性問題,或者利用其他的資源來引導學生進行對話,從而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生成的過程,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例如,在學習表面積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相關的探究任務,具體為:把學生分成小組,給每一個小組發(fā)放兩個一樣的長方體,并要求學生把這兩個長方體拼成三種不同的大長方體,然后讓學生去探究其總面積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進行分工合作,一些學生負責畫圖,一些學生負責拼長方體,一些學生負責觀察,接著通過共同探討的過程,最后提出問題。每一個小組最后都會發(fā)現拼成的大長方體相較于原來的兩個長方體少了兩個面的表面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輔助,讓這個對話過程變得更加有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引導學生發(fā)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嘗試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生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點,而且要在對話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3.通過師生平等對話構建良好課堂氛圍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對話教學,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師要能夠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和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和交流。例如,學習倍數和因數這一課時,教師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對話教學的情境,然后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在參與討論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所以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們能寫出所有3的倍數嗎?你們能寫出所有5的倍數嗎?”在這種情形下提出問題,不會讓學生感受到壓力,并且會有和教師進行溝通的欲望。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并且和學生一起去寫3的倍數和5的倍數,最后通過和學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任何一個數字的倍數都是無限的。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參與學生討論的方式來創(chuàng)建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和學生交流的方式來得出結論,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4.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對話

實際上,在對話教學中,學生的自我對話過程也是很重要的,自我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和思考他人提出的方法和見解,并進行整合,進而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應用對話教學時,也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啟發(f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并且給學生提供表達自己想法的平臺,促進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現問題的能力以及討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以溝通和交流為主要特點的對話教學,不但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同時也體現出對學生尊重的教育理念。它不但能夠激發(fā)課堂的活力,也能夠幫助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對話不但是教學的一種方式,更是一種教學的態(tài)度和理念。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qū)三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