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西安
作者:溫潔
發布時間:2019-02-28 11:15:17 來源:安康市第一小學
西安是我們最喜歡的城市。
不記得這是我們第幾次來這里了,但每一次都有深刻的印象。
這次我們一家三口前往,之所以選擇大年初一再次來這里,是被“西安年·最中國”活動所吸引,也是滿足女兒再來西安好好看看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心愿。
家有歷史迷,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成為我們出行的首選。記得她在四歲時,已經第三次來西安,已經看過陜西歷史博物館,但她說印象全無,我和先生也沒了印象,那就只能一起重來吧。
早上八點駕車從小區出發,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盡管政府早已倡議禁放煙花爆竹,但小城市民還是沒有太在意。除夕夜的爆竹真的有點瘋狂,公路上能見度不足十米,車子時速不足20公里,不禁讓人十分生厭。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一夜間把安康的空氣指數從全國前十,拽向全國倒數第九。往日安康境內的高速路,空氣清新,帶著舒心的甜味。而今天,濃濃的火藥味,把兩岸的草木和油菜苗都嗆著了,耷拉著腦袋,看不見春的靈氣和活力。
女兒反復嘆氣、嘮叨,“這樣的速度,今天的歷史博物館只能變成明天的項目了。”我知道孩子心切,慢如蝸牛的速度,是難以按計劃行走了,上午12點半才到預訂的賓館。簡單歇息,便爭分奪秒地重新計劃行程。
鐘樓當然首選。這座鐫刻著西安發展痕跡的高樓,濃縮著西安悠久歷史的高樓,不限制游客數量的高樓,是可以隨到隨看的。站在鐘樓上,耳畔傳來的是各地方言,眼睛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人群。男女老少,穿新衣,戴新帽,有的手挽手,有的攙扶著老人,有的牽著小孩兒,都在有序排隊,期待安全登上鐘樓。
人們都在新年第一天向上攀登,向高處攀登,這或許是設計者和建樓者未曾料想的勝景。生活如此美好,幸福隨時蕩漾,新年時光在鐘樓上熠熠生輝。游客如織,這就是西安這座城市文化鋪展的力度和深度,也是人們逐漸改變的追求幸福的方式。
城市節奏變化有點快,以致于行者都是腳步匆匆,來不及駐足,來不及回望。我們就是這樣被人流從入口帶進去,又被人群從出口涌出來。大鐘是鐘樓最好的陪伴,也是西安這座城市最好的陪伴。如家門前的一方巨石,一棵勁松,見證主人晨起暮歸,見證主人為生活上下求索的背影。
走出鐘樓,目之所及,它的前后左右,都是四通八達,道路伸向遠方。車輛密密麻麻,把人們送到趕往的地方。鐘樓是西安的心臟,不,它就像人的心臟,時刻跳躍著,閃爍著生命的價值和魅力!
我總覺得,登樓是一種心境,亦是一種憧憬。想起第一次登城樓,是在16年前,那時女兒還沒有出生。也是二月,我和先生一起度婚假。那一年,西安的天氣和安康沒有多大差別,霧霾這個字好像還沒有誕生。城市很安靜,很素凈,我們手牽手在城里緩慢行走,游客稀少,不著急趕路,也不擔心腳步太快,靈魂跟不上。我倆慢悠悠的在西安,看鐘樓的歷史,看博物館的故事,看碑林的文字,看秦兵馬俑的表情,看行道樹的蓬勃,看歲月風塵在這座城市留下的印記。
第二次登鐘樓是十年前,五一放假,我們一家三口陪爸爸媽媽到西安。那時弟弟在西安讀書,即將大學畢業,多次邀請我們帶爸媽一起過來玩。在兄弟姐妹們共同的說服下,才得以同行,圓弟弟心愿。那一次,我們也登上了鐘樓。記得在鐘樓上,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人生就像登樓,路要一步一步走,走的穩一點,才能走的遠一點。”那時,我們都太年輕,風華正茂,似乎都不太懂爸爸的話外之音。
而今天,再次登上鐘樓,過去的場景歷歷在目。女兒腳步太快,我也忍不住重復了爸爸說的那句話,她似乎也沒有聽懂。只是埋著頭,向前沖,不怕摔跤,不怕碰壁。而今天的我們,是真的理解了爸爸的話,可惜歲月已經染白了他的黑發,而我們也已經不再年輕。
西安是一座城,真不是普通的城,經得起歷史洪流沉潛。這座淵博的城,古老的城,魅力的城,值得城內外的人,慢慢閱讀和品味,需要一代代人精心構建,需要用歷史打磨,用文化提升,用未來見證。慢慢讀,慢慢品,才解其中味。
今天,我們一直在西安鐘樓附近踱步,走過書院門,呼吸書畫為西安點染的書香氣;踏上西安老城墻,感受春節的燈火闌珊為西安涂抹的色彩;走在回民街,品嘗地域和民族特色美食為西安增添的煙火味;走進賽格城,挑選小城沒有的物品,如獲珍寶般的在這里享受奢侈購物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就是凡人的生活,城市的品質,文化與生活兼容。這就是城市的內涵,高雅而內斂,繁華而潔凈,古典與現代并蓄。
寒風已去,陽光給力,初春乍暖。走在西安這樣的城市,我們忍俊不禁地感慨到:今天,我們在西安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