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凌說作文
作者:張亞凌
發布時間:2019-02-27 14:43: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即將展開的是作文教學的種種,本想著取個高大上的題目博下眼球得幾分好感。又一想,“教無定法”同樣適用于作文教學,誰敢說自己的作文教學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鐵律?“亞凌說作文”只是一家之言,可以拍磚。
——寫在前面的話
【亞凌的作文觀】
我一直有自己不可動搖的作文觀:沒有不會作文的孩子。之所以敢這樣不怕犯眾怒地振振有詞,源于我自己的寫作經驗。
從小我是個木訥的孩子,反應慢,學習差,沒有姐妹沒有伙伴,父母又忙于生計。人是不能被憋壞的,沒人聽我也得說啊,只有用筆寫給自己看,語言粗糙幼稚,不通順,書寫也很難看。可因此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笨拙的我,竟然慢慢地寫出了老師眼里很優秀的孩子也寫不出的“好作文”。
如此看來,像我當初一樣就可以寫好作文,很容易的。
1.將口語轉化成書面語就行——沒有人給我講寫作技巧與方法。
2.真實即最好的作文——我就是掏心掏肺不摻假地說給自己。
3.那些被老師當范文讀得蕩氣回腸的,都是我思慮奔涌而寫的。
4.寫作常態化,天天寫,哪怕幾句或幾段,重要的是形成習慣。
對,就是這樣,大量事實可以證明。
一位同事曾很失望地把自己伶牙俐齒的寶貝女兒帶到我跟前,嘆息孩子不會寫作文,我立馬否定了她的判斷。我說你女兒不但能寫,還會寫得很好。她以孩子上學七年從來沒有寫過一篇像樣的作文來反駁,當著她的面,我給孩子說《我的媽媽》,你咋想她就咋寫。那女孩狡黠一笑,她媽媽躍然紙上。從此,孩子幾乎篇篇發表。我只是讓孩子將口語轉化成書面語而已,她原本就口吐蓮花。
我曾批評一個女孩不應該喜歡黑白兩色,顏色與性別有關啊,女孩就應該喜歡暖色淺色,斷不可讓自己墮落為今天的女漢子將來的男人婆。我說你可以反駁我,孩子看著我,沉默了一會兒,遞給我一張紙,我一剎那慚愧得失語。
張老師說,喜歡黑白的人,單調,古板,連認知也是非對即錯不知變通。而我,絕不贊同這種看法。我不會因為他人對黑白有意見而改變我對黑白的喜歡。不是我固執,而是黑白真的很有誘惑感。
你看——
紅色熱情大方,可哪有黑白寧靜?
橙色溫暖舒適,可哪有黑白簡單?
紫色尊貴優雅,可哪有黑白莊嚴?
綠色清新平靜,可哪有黑白分明?
藍色寧靜自由,可哪有黑白明亮?
……
黑色,有著與生俱來的優越與霸氣。
白色,有著得天獨厚的無瑕與純潔。
黑白相間,那又是怎樣一種奇觀?黑色的濃郁與白色的純潔匯聚在一起,仿佛整個世界都融入其中,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
黑白兩色像是各種顏色的合成體,它們濃到極致便是黑,淺到極限便是白。你說,能不神奇嗎?” ——馬錦航《黑白簡約》
多么精彩的宣言,極為客觀卻掩飾不住滿腔激憤,對比,排比,反問,多種修辭不請自到,就是因為心里不平啊!每每想到這段話,我恨不得懷里揣根針,遇見不喜歡寫作文的孩子就戳一下,疼痛可以結出“珍珠”啊。
我們得讓孩子們記住:真實是作文的生命。
【亞凌的作文要求】
我對孩子們的作文要求真不高,甚至退縮到讓別的老師鄙夷的程度。
作文中盡可能少用成語或老掉牙的比喻。 我說以自己的筆展示自己的心,就是我要求的好作文。
我強調“我要求的”,我得讓孩子們知道,自己遇見了跟以前完全不同的語文老師。
一個很頑皮的孩子立馬說他能從老比喻里說出新感覺,隨口來了句:“我媽一生氣,比我矮半頭的她立馬就變成了仿佛餓了好多天的母老虎,張著血盆大口隨時要吞掉我。”
我暈!這只“母老虎”蠻具體蠻嚇人的,通過。
一個家伙不服氣地蹦了起來,囔囔道他也可以。
“妹妹的臉蛋像能聞到甜味兒的紅蘋果,不管她前一秒闖了多大的禍,后一秒你都忍不住想湊過去‘咬’她一口。”
真是服了,這枚“紅蘋果”自帶誘人表情啊,倒也獨特。
于是我就重新要求:以自己的真切感受,寫自己眼里的真生活,心里的真想法,具體,形象,有新意。
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放開了,語言很有特色,看不到模仿的痕跡,都是原創首發。我想說的是,孩子們的語言,讓我感受到修辭的美好,而不是修辭讓孩子們的語言靈動起來。
感受一下我的孩子們是如何說話的。
1.小城風靡籃球……只是但凡主力、積極者,盡是小矮人。這好比打鳴的公雞搶在母雞前下了蛋,只能讓母雞無奈。【籃球,本來就是高個子的優勢運動,而小城卻是小矮人出盡風頭,這一現象好奇怪。小作者以“打鳴的公雞搶在母雞前下了蛋”,形象地寫出了高個子的尷尬與無奈。】
2.縱觀這五人。小王太自我,小胡不懂戰術,我毛都不懂,而小馬與小秦會配合還遭人恥笑。但五人如五指,小馬是最好的拇指,小秦是與拇指配合的食指,小王是給別人瞧的中指,我是幾乎沒用的無名指,小胡則是最靈活的小指。【以排比的形式介紹五個人,完整而有氣勢,又以手指來形象地揭示了五個人在球場的作用,讓讀者忍俊不禁。】
這是從初二學生劉陽的《籃球那些事》中找出來的幾個句子,有深度且形象。好吧,劉陽是個優秀生,寫好作文實屬正常。那么看一下中等孩子吧。
1.一接通電話,我馬上將手機推離耳朵,——閨蜜幾乎是吼出來的。接下來的火力更猛,簡直就是對我的耳朵進行“狂轟亂炸”。【閨蜜的聲音有多大,“我馬上將手機推離耳朵”夸張地寫出聲音之大。那么大的聲音造成的效果如何?“火力”“狂轟亂炸”,這些語言已經將讀者拉進戰場。】
2.和她一起逛街,無疑是對我的錢包變相的刺激,折磨,蹂躪。我們的身影出現,飄蕩,消失在無數的小吃店,在她將自己的錢花光之后,就開始不懷好意地對我的錢包獻殷勤:賣萌,誘惑,哀求,還有那永遠不變的激將法。【錢包將承受“刺激,折磨,蹂躪”,我們的身影“出現,飄蕩,消失”,她對我的錢包“賣萌,誘惑,哀求”,都是詞語構成的排比,既濃縮了事件的表述,又加強了感情。】
3.我們一起手挽著手按捺著滿心歡喜出門,一起超認真地對街頭食品店逐一過篩子,一起對著發現的新美食大呼小叫,一起心滿意足地擦著嘴巴瀟灑而去。【四個“一起”,刻畫細致,有敘事有神情,鋪排成一幅幅畫面,將吃貨們種種無敵神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王懿琳是個在老師面前很文靜轉身就變臉的兩面派。看罷《吃貨們的那些事》,我相信了她同桌的話“王懿琳就不是你眼前文縐縐的樣子”。再看個更調皮搗蛋的馮碩,同樣因為寫真自己真生活真想法,靈動的句子“跑滿”作文本。
1.好像只過了幾天,初一初二時望著整天打哈欠的初三學生滿心同情的我,現在卻只能望著初一初二整天嬉笑打鬧的學生滿臉苦笑。【只是一句話,通過對比,漂亮地完成了認知及身份的轉換。】
2.曾經對初三生活的樂觀在開學不到一周時就被濃濃的書香氣息和凝重的窒息氛圍嗆了個半死,被一大波襲來的作業徹底粉碎,被整整一年都沒有一節音樂美術或是微機課的課程表整瘋。【初三的感覺如何?“被……嗆了個半死”“被……徹底粉碎”“被……課程表整瘋”,這一氣勢層層逼近讀者,聽聽就夠凄慘的,還用體驗嗎?】
是不是同樣走心?如果想讓你耳目一新,每次都帶著期待與好奇打開作文本,請記牢一點: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看,用心感受,用哪怕稚嫩的筆去展開。
【亞凌的寫作訓練模式】
我的寫作教學很簡單,寫作無孔不入且常態化。為了讓孩子們真正縮小與寫作的距離,我從以下方面予以引導或要求。
1.碎片式訓練
社會,學校,班級發生的任何事情,隨時進入講述或寫作素材。外賣小哥雷海為成了網紅,我組織孩子們討論;自媒體里孩子因為不被理解而自殺的消息鋪天蓋地時,我帶領孩子們探討“抗壓能力”;當原生家庭的的確確在影響學校教育時,我跟孩子們一起思索,自己住在精神的宮殿還是透風漏雨的破屋……就這么訓練,隨時隨地書寫,幾句幾段,說寫結合。 “細節”“場景”“人物速寫”都訓練了。
2.日記加強
對于孩子們有沒有必要寫日記,如何要求,一直眾說紛紜。我個人覺得,真的想以文字來陪伴孩子們的成長,實在沒有什么可以超越日記的影響了。但是,日記就是日記,為了讓孩子學著思考、學著觀察、學著記錄,寫好作文只是它的附屬品而已。絕對不可以讓日記成為孩子們的負擔,所以我的做法是:
卡時間不卡內容,養成習慣;卡真實不卡長短,接地氣;適當點評。
3.交流書寫化
我鼓勵孩子們用筆交流,用筆記下自己的看法或情緒,里面都是自己日漸成熟的思想。孩子們有什么想法,寫給我,我有什么,也寫好讀給他們。既有心理上的儀式感,又是彼此的寫作訓練,很是享受。
4.我經常給孩子們示范,如何從生活里選材
寫作的選材很重要,學會深入生活就是守住了素材庫。看到聽到從而想到,都可以入筆。應該引導孩子們在雞毛蒜皮里,在家長里短時,在眼前的聒噪浮躁中,捕捉到素材。
比如:一起參加會議,朋友的名字里含有“qin”,工作人員提筆時問,是不是‘勤勞’的‘勤’?”她脆聲回答:“不是,是‘勤奮’的‘勤’。”我張大了嘴,不一樣嗎?朋友笑道,“勤勞”含有苦味兒,“勤奮”是向上,當然不一樣的。
這件事立馬觸動了我,腦子里閃現出“語言是思想的靈動外衣”,借此開始寫作。
師生同題作文是經常開展的,我以下水文來導航,效果極好。
【亞凌寫作的“量”】
老師們應該記住兩點——“熟能生巧”“量大質變”。
所謂寫作技巧,連小孩子都可以拿來近乎照本宣科地一條一條地羅列出來。可如何從雞毛蒜皮里挑揀出有價值的素材,這種敏銳的目光得慢慢打磨;如何能形象生動地還原場面、情形,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駕馭文字的能力得慢慢培養;甚至如何以最合適的形式最精彩地展示表現的思想,需要大量嘗試。所以,作文的量大是質優的前提。
1.每天日記,每周一篇練筆是應該保障的。課程安排是宏觀布局,老師們可以進行微觀調整。閱讀與寫作不分家,每周要有讀書筆記。
2.讀書筆記也很簡單,可以以“仿寫”為主:仿句子,仿細節,仿選材,仿形式都行;也可以是閱讀時的點滴感悟,啟發;甚至可以是素材的整理。我都曾一一示范,訓練學生思維的散開。
好作文的樣子千差萬別,好老師的方式也各有千秋,篇幅有限,以上只是簡單概述。
作者單位 陜西省合陽城關中學
張亞凌,中學語文教師,筆名江小魚,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讀者》《特別關注》《文苑》等簽約作家,小小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簽約作家,《語文報》等報刊專欄作家。數篇文章在全國大賽中獲獎并入選各種年度選本,數十篇散文被一些省市選作中考、高考模擬及各種考試閱讀文本,收錄進寒、暑假作業,編入地方語文精英教材及多種課程輔導資料,多篇文章被譯為外文。出版散文集《回眸·凝望》《心似花開》《時光深處的柔軟》《草也有自己喜歡的模樣》《有多深愛就有多美好》《為你搖響一串風鈴》《歲月,芬芳了記憶》《努力,只為不辜負自己》等。散文集《回眸·凝望》獲“杜鵬程文學獎”,《草也有自己喜歡的模樣》獲“葉圣陶教師文學獎”“杜鵬程文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