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學生教育案例
作者:高 歡
發布時間:2019-02-27 14:37:0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又完成了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認為與其說我的任務是教育,不如說其實就是和班里的孩子們以合適的方式相處,因為教育能被接受的前提就是和諧相處。通過一年多的摸索,班里大部分孩子的特點,和應該以什么方式和他們相處,我已經基本掌握了。但在此過程中,與一個學生的相處卻顯得尤為困難。
第一次關注到劉小鳴是在他高一剛進校的時候,我還不是班主任,他是我的課代表。他看上去很有靈氣、很精干。但不久后,我就發現他不夠負責任,總是把收作業的活推給另一個女孩。再后來,他上課睡覺,不按時交作業。于是,有了我們的第一次談話,他自認為他很清楚自己該干什么,他的語氣中滿是不在乎,我很不喜歡自以為是的學生,我們的談話并沒有任何效果。
高二我成了他的班主任,一開學他就一如既往地上課睡覺,批評他的時候,他說他不睡了,過不了多久還是老樣子。一節數學課上,我看著他又趴在了桌子上,我十分生氣地批評了他。后來他向我道歉,在他的檢討中他提到了我高一時對他的關注,這讓我的氣消了很多,看樣子他并不是一個不知感恩的孩子。
接下來的幾個月他有所收斂,但變化不大,我對他的關注度也降低了,我們和平共處了一段時間。
進入高三后,劉小鳴似乎下決心了,對待學習前所未有的認真,我滿心歡喜,心想:這小子還真清楚自己該干什么,家長會上我大力表揚進入高三學習狀態變好的同學,其中就有劉小鳴。可惜好景不長,他又一切照舊。我和劉小鳴進行了第二次談話,我幫他分析形勢,肯定他已有的進步,并且強調他現在的努力還不夠,可是這樣的談話對他的約束作用微乎其微。幾次之后,談話變成了訓斥,對于訓斥他十分抵觸,看到站在我面前臉上寫滿對立的劉小鳴,我告訴自己:算了,教育不是萬能的。劉小鳴說他的學習,他的未來,他自己可以負責,他不會后悔!
10月份的家長會上,我讓一部分孩子談談自己心中的高三,以及對家長的期許,這其中就有劉小鳴(自愿的)。別的孩子一上去都是自信滿滿的談理想,談高三的壓力,談對父母的小要求。劉小鳴說:“我學習不認真,家長老師就不停地說我,他們越說我越煩,越煩我越不想學習,他們就越說越厲害……”
劉小鳴的那幾個“越”清楚地表達了他的處境和心情,也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個孩子,身處叛逆期的他,選擇對待批評的態度是對抗,更何況是不停的批評。
這引起了我的思考,班主任工作的一大重點就是針對問題學生的談話,談話過程難免會有批評和不認可,而且來來回回就是那么幾個同學,往往效果并不明顯,甚至會出現像劉小鳴這樣的情況。我們面對的是已進入高三的學生,就像劉小鳴說的那樣,他們可以為自己的未來負責,作為班主任的我們,需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以提醒,而不是給他們戴上緊箍,在他們旁邊不停地念咒,這就是所謂的過猶不及。
之后,我一直在觀察劉小鳴,盡管還是不盡如人意,但的確像他說的那樣在好轉。自習的時候還是會看雜志,但也會做題,上課的時候偶爾也睡覺,但也會聽課,和以前比起來,狀態好多了。前幾天的晚自習上,劉小鳴又偷懶了,我想,兩個多月了,該提醒提醒他了,這一次,我對他說:“你現在的努力程度取得現在的成績剛好,但要想再進步需要繼續努力,沒有人會站在那等著你去超過,加油!”
后來,劉小鳴和我之間的對立慢慢消失了,他的學習狀態比之前也好了很多。我想我找到了和這類孩子相處的方法:一定的空間,再加上一定的約束,一定要適度,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圍內。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