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觸碰到心的深處。”這句話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靈。它不僅體現了陶行知先生個人所具有的偉大師愛,也是陶行知先生在勉勵我們要愛滿天下,因為關心愛護學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天職。

一、案例描述

在我教的這個班里,有個名叫佘云雨的女孩,平時在班里幾乎聽不到她的聲音、看不到她活動的身影。即使你主動跟她交流,你連她的回答也聽不清。她就像班里的“編外人員”,除了能看到座位上的人,你幾乎感受不到她的存在。課余時間,她也從來不跟同學們一起玩耍,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悶悶不樂。

與她的爺爺交流后得知,孩子出生兩個月左右,父母離異,隨后,父母又重新組建了家庭,孩子只好由年邁的爺爺奶奶來撫養。爺爺奶奶是農村人,大字不識一個。孩子的奶奶告訴我:孩子放學回來,除了寫作業就是看電視,門都不出,與人交流頭也不敢抬,生活中連個朋友都沒有。奶奶說到這兒,眼淚奪眶而出。奶奶含著眼淚告訴我:“我和她爺爺常年有病,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都成了問題,更不用談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了。”

二、原因分析

佘云雨自卑孤僻的性格跟她的家庭有直接的關系,從小她就是看著別人幸福。因父母不在身邊,得不到父愛,更沒有母愛,導致她不與其他人交往,形成孤僻內向的性格。愛的殘缺造成孩子個性的扭曲,使之變得抑郁和古怪,整天情緒低落。這樣的孩子,她的精神和心靈需要得到慰藉、關愛和引導,才能健康快樂地生活。

三、轉化措施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我分析孩子最重要的問題是自信心缺失、交際障礙以及學習障礙。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 有針對性地關心幫扶

針對佘云雨同學的情況,每天我都利用休息時間為她單獨補習半小時,查找她學習中的問題,教給她學習的方法。從如何識記生字詞更容易,到背誦的方法,再到如何預習,如何復習……只要有問題我就及時幫她解決。同時,我從不對她提不切實際的學習期望,我對她的要求是:每天進步一點點。同時鼓勵其他同學幫扶她,在班級中,我選出了幾名性格活潑、熱心的女生,平時與她多在一起玩,還給她換了一名性格溫和、愛幫助人的同桌,鼓勵她多與同學交流,使她感到身邊的人都是她的親人,從而不再孤獨,能開心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二) 用愛喚醒孩子孤獨的心靈

我每天利用課余時間與她交談,基本都是夸她的進步和表達我對她的喜愛。同時在班里抓住一切機會表揚她。還與她的奶奶說好,對她只表揚不批評,即使有錯也以提出希望為主。

關心她的生活,讓她感受到親人的溫暖。課間活動時,我經常與她一起聊天、做游戲,幫她梳頭發、整理衣服……用真情讓她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用關懷的態度、溫和的語氣、理解的氛圍,使她親近和信任老師,讓她充分感受到“母愛”。

(三) 營造關愛的良好氛圍

通過各種渠道聯系旬陽慈善協會、旬陽愛心團隊等社會福利救助組織,幫其購買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社會的溫暖,為其營造安心、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經過我的耐心教育和引導,同學的關心和幫助,社會的幫助扶持,佘云雨同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說話聲音大了、笑容有了、跟人講話也敢抬起頭來了,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看到孩子的變化與進步,我感到無比欣慰,內心充滿了無比的喜悅。

四、案例反思

每個特殊生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存在家庭教育的缺失,我們班的佘云雨同學就是典型的例子。從本質上而言,她是個活潑可愛的女孩,但是從小父母離異,導致她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常常沉浸在父母離異的陰影中。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我們要著眼于“人”的發展,我們沒有理由放棄任何一位學生,雖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只要你肯堅持,冰山也會融化的。特殊學生的教育需要方法,需要耐心,更需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一如既往,打好這場持久戰。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白柳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