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央編辦聯合啟動實施“特崗計劃”,在中央和各實施省份的共同努力下,“特崗計劃”整體工作進展順利。特崗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為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所作的貢獻毋庸置疑。隨著特崗計劃的逐年開展,特崗教師的隊伍在不斷壯大,他們已然成為農村教師的主體和中堅力量。我們該如何管理,才能保護特崗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使農村特崗教師“招得來、留得住、教得好”?

一、任人唯賢,讓有為之人有位

特崗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是具備的。對于他們而言,高工資、高福利以及便利的交通條件可能沒那么重要,關鍵是有沒有發展的空間、學習的條件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我們更多要考慮的是,挖掘教師的潛能,培養其主人翁意識,增強他們對學校的依賴和認可程度。為此,我們要建設一支團結、務實、高效的領導班子集體,把政治素養好、教學質量高、管理能力強、嚴于律己、公正處事的特崗教師推薦進校委會。比如,一方面從具有五年以上帶班經驗的班主任隊伍中挑選出品行好、愛學習、有想法、肯實干的青年班主任擔任德育主任和副主任;從具有五年以上教研管理經驗的教研組長隊伍中挑選出口碑好、成績優、課堂新的教研組長擔任教導主任和教導干事,讓青年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將新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創意進行實踐和推廣。班主任隊伍以及教研組長隊伍、值周組長隊伍的組建,我們始終都秉持“讓有為之人有位”的管理理念。在校委會以及班主任、學科主任、值周組長的模范帶頭下,學校會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各項工作也都將呈現出高效運行的良好狀態。

二、讓校如家,方能讓教師愛校如家

我們都希望教師能夠愛校如家。特崗教師所在的學校大多地處偏遠山區,很多外縣教師一年都回不了幾次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應該考慮:能否給他們一個家?家是溫暖的地方,是可以給人遮風擋雨的地方,有自己最愛的親人。所以,我們希望教師都能做到愛校如家,就必須先為他們提供家,去扮演他們的親人。為此,我們要像親人一樣賞識我們的教師,帶著我們十分的誠意和信任對教學一線教師說“學校的成績就交給你們了”;像親人一樣包容我們的教師,每次工作的失誤,第一時間想的是如何將損失降到最低,影響降到最小,而不是問責;像親人一樣關懷我們的教師,關注生活有困難的教師,無論是物質幫助還是精神慰藉,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感到“領導對我確實不錯”,哪怕只是臨時替她照看孩子,哪怕只是一瓶剛好她口渴時送去的礦泉水,不在事情的大小、東西的貴重,關鍵是心意,是親人的關心。除了像親人一樣信任、包容、關懷我們的教師,我們還要注重學校的文化氛圍。有時候,組織一些與教學無關的活動,能使我們的校園充滿人情味,比如“教師職工迎新晚會”“教師集體生日會”“趣味體育比賽”“女教師廚藝大賽”“模范丈夫大賽”“KTV麥霸總決賽”等,既能豐富教師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緩解工作壓力,增強教師的歸屬感、幸福感、自豪感,激發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從而使每位教師愛校如家,為了大家庭而全力付出。

三、公正透明,讓實干的人實惠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當滿足了特崗教師住房、安全等基本需求,也滿足了教師友誼、工作環境等發展需求后,教師有了存在感、歸屬感,那么我們接下來更多地應該考慮特崗教師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也就是成就需求。教師的成就需求,來源于被尊重、被認可,取得成績,實現事業理想等。為此,要開發符合學校實際的績效管理模式,不能讓績效工資寒了特崗的教師的心。比如,我們采用積分卡制。開學初,工作分配好以后,計算每個教師的工作量折成積分,然后將積分卡發放到每個教師手里。如果教師主動承擔本職工作以外的工作,視工作難度和負荷度再發放積分卡,對于學校發展和評優有突出貢獻的教師發放積分卡,主動分享有價值的經驗的發放積分卡。學期末,積分卡可以提現為獎勵金或者兌換福利。這樣,真正工作量大的、加班多的、有業績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實惠。同時,我們還要在全校樹立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師德標兵形象:每學期末教師述職時,公平透明地評選出模范教師、模范班主任,每學期召開表彰大會,評優樹先,大力進行表彰。對于榮獲教育局、縣委縣政府等上級部門表彰的,及時制作宣傳展板宣傳其優秀事跡,讓教師們在責任與努力中獲得事業的成功,實現人生的價值,享受成功的幸福。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云臺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