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需要大量的會計人才,高職專科院校設立會計專業的初衷和目的就是為企業的發展培養會計人才,特別是為中小企業培養專業的會計人才。但是從目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看,由于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導致就業率較低,許多學生畢業后都從事與會計專業不相關的工作。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的關鍵,高職院校在探索會計專業改革時,要重點加強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創新。本文根據高職院校特點提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主張應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入手,分析當前高職會計專業在人才培養上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培養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的對策,希望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有所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職 會計專業 人才培養 應用型

高職院校教學體系中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主要方向,也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會計專業是一門系統性和應用性極強的學科門類,從市場需求量上看,市場需要大量能夠具有實踐操作能力的會計人才,特別是中小企業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可以說,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走發展應用型專科人才路線具有很強的必要性和實踐性。

高職會計專業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必要性

1.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我國經濟目前處于穩定發展階段,國家大力支持和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每個企業都需要具有專業會計財務相關知識的人員,而中小企業對高深的會計理論知識要求較低,對實際操作應用型會計人才要求較高,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的人才符合中小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定位和要求。

2.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決定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然性

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設置上和本科院校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對人才培養的定位并不明確,這不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從發展層次上與高職院校學生特點不符,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和本科院校學生形成正面競爭,比較被動。因此,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發展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

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1.缺乏準確的人才定位

高職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職院校主要是向社會輸送專業型人才。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許多高職院校都啟動了建設應用型院校的目標,但是收效甚微。這主要是高職院校缺乏準確的人才培養定位,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招錄的學生學業水平不能和本科學生相比。國家在設置高職和本科兩種層次的教育時,初衷就非常明確,高職院校的辦學層次和人才培養層次明顯要低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在學業上的表現力不高,高職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較短。

(2)課程內容設置上不合理。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和本科課程設置相當,但實際卻是另外一種情況。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在會計核算方面只要求學生掌握存貨、固定資產、應收應付款、工資等基礎性業務內容;在報表披露上掌握資產負載表和利潤表;在業務處理上掌握各類票據識別與填寫,納稅申報;在軟件操作方面掌握基礎財務軟件。

2.缺乏良好的實踐環境

會計專業和其他專業不同,受財務數據相對保密的限制,許多企業并不愿意讓相關會計專業學生到企業財務部門實習,所以會計實踐教學主要是在校內完成,一般是構建一定的仿真實驗室來模擬企業業務,讓學生在模擬實驗室完成實踐學習,但是模擬實驗室的投入較大,成本較高,許多高職院校對引進專業模擬實驗室的熱情并不高,導致學生的實訓課程很難得到落實,并且這種模擬實驗室需要專業技術人才執教,并非一般會計專業教師可以勝任的,這就增加了實踐的成本。從教學實踐看,高職院校的實踐課程大多數都是由學生自行到企業蓋章完成相關實習任務,真正能夠實際參與會計管理和操作的少之又少,并且由于高職院校缺乏創新及優化意識,即使配備了相關硬件設備,也不能夠將其價值利用起來,許多實驗設備都處于閑置狀態,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實踐教學的開展,導致學生只能掌握一些基礎性的操作,并不能滿足企業對于專業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

3.缺乏創新的教學體系

現代高職教育模式往往是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主要是跟著教師學習,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許多高職院校成立時間較短,對市場把握和專業特征方面認識不足,導致課程設置僵硬、老舊,教學體系不科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分離,不能滿足專業會計人才培養的要求,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職院校的教學形式較為單一,一般都采取“滿堂灌”的模式。只重課堂教學和理論學習,加之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在學習能力和學習自覺性上不足,學習效果較差,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特別是基礎知識掌握較差的學生,影響其進一步的學習,進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2)高職院校的教學體系設置不合理,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缺乏專業論證,科學性不足,一般依靠教師的經驗,導致學生三年的學習連貫性較差,許多高職院校教師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并無清晰及深層次認識,導致在設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及需求。

高職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1.以學生為中心,抓住學生特點

學生是教學的中心,高職階段的教學要緊緊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抓住學生的特點,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水平。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明確教學定位。培養應用型專業會計人才應該是每一個高職院校最實際的教學定位。高職階段的學生特點與本科層次存在較大的差別,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較低,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通過明確教學定位,提高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學生特點,高職院校主要輸送的是應用型基礎會計人才,這就從根本上明確了教學體系和實踐路徑。

(2)明確培養目標。隨著我國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的加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更提振了中小企業的信心,這也加大了社會對于專業型會計人才的需求量,所以高職院校應該把握時機,認清市場形勢,培養和發展現代社會專業型會計人才,可以結合“互聯網+”等現代教學手段,培養最符合市場需求的會計人才,確保畢業生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

(3)明確考核指標。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考核指標上存在很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許多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就業率,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工作合同的簽訂才能畢業等。針對現代市場需求,高職院校應該創新考核指標,要輕指標重培養,把培養高素質專業型應用人才作為教學考核指標和專業發展指標。

2.以就業為導向,創新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以就業和市場為導向,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體系,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具體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會計技能知識教材化。目前市場上的會計專業教材五花八門,但大多數是會計理論知識,真正涉及會計實踐技能知識的教材較少,而且在會計操作上講解不夠細致,一些具有操作性的知識點講述少,特別是社會經濟發展迅猛,會計標準的調整和規范都在不停變動,教材的更新換代速度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在課程教學活動中,要將最新的會計操作知識教授給學生,進一步完善教學中的實踐操作知識體系,從而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這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社會實踐和以后的工作適應力。

(2)會計教學手段現代化。會計專業教學內容較為枯燥,許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采取的是課堂講解模式,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很大限制,甚至會出現“一言堂”的狀況。因此,豐富會計教學方式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現代會計教學需要更多的實踐操作。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并非教學方法的花式多,而是要有系統性的頂層設計。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和升級,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自學會計知識,提高學習效果。如“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當利用“互聯網+會計教學”來創新會計教學模式,通過互聯網平臺彌補高職院校在會計實訓等方面的不足,從而滿足學生對于實踐的學習需求。

3.以實踐為重點,開展校企合作

會計專業的學習離不開實踐操作,特別是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更離不開實踐操作,這同時也是教學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是目前高職院校在專業會計人才培養上面臨的一個問題,在開展校企合作方面應做好以下工作。

(1)會計技能實踐社會化。校內的實訓基地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會計實訓的需求,但從學生的技能實訓需求上看,增加校企合作,引導學生直接參與社會實踐,增加實訓機會,從而提高其就業時的競爭力。因此,校方要多多與校外企業合作,采取“委培”“合作辦學”等方式培養會計專業人才。這樣做一方面能夠滿足企業對專業會計人才的需求量,企業又可以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技能和知識培養能力提出一些實際要求;另一方面企業財務部門具有很強的會計操作性和前瞻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實踐操作能力上的不足,通過讓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的人員擔任授課老師,能增加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同時開拓了學生的眼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取訂單式培養。為了增加會計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就要不斷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學校可以推行“工學交替”“訂單育人”等培養方式,和企業直接簽訂訂單班,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打造全方位的就業平臺,拓展學生的就業渠道,提振學生的就業自信心,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此外,要不斷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只有教師隊伍基礎夯實了,才能夠落實人才培養計劃;只有高水平的教師團隊,才能使人才培養模式得以落實。具體來說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可以通過派教師到企業實訓鍛煉等,提升教師隊伍在專業技術上的水平,不斷拓寬教師的知識面和眼界,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二是通過人才引進,引進高素質會計人才。雖然高職院校在層次上和本科階段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可以完善人才引進計劃,通過輸入新鮮血液廣納人才,保證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是我國未來教育發展領域的重要方向,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要緊緊抓住現代經濟發展的良好契機,清楚認識到市場對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模式,開展校企合作,滿足學生和市場的雙向需求,實現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智:《基于社會需求的高職實踐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年第12期。

[2]劉春花:《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時代金融》2017年第35期。

[3]易篤紅:《高職會計專業實踐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優化策略探析》,《中國集體經濟》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