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現代大學制度的民辦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構建研究——以西安翻譯學院為例
作者:柳國勇 吳連書 西安翻譯學院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9-02-22 14:51:0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和現代大學制度探索民辦高校內部權力制衡機制,建立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扎實做好黨建工作,實現民主管理,將決策和執行的權力科學配置,厘清責權關系,構建一個責任清晰的內部治理結構是民辦高校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內部治理 民辦高校 制度 構建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攻關項目“基于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內部治理結構優化研究”(項目編號:17BG028);西安翻譯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民促法》視域下的陜西民辦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優化研究”(項目編號:J17A05)。
相關概念的界定
1.現代大學制度
所謂現代大學制度,就是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民主管理,明確大學舉辦者、管理者和辦學者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全面把握和落實大學作為法人實體和辦學主體應具有的權利和責任的一種管理制度。現代大學制度的構架包括兩個層面:宏觀層面(學校與外部的關系),即政府宏觀管理、市場適度調節、社會廣泛參與、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微觀層面(學校內部),即校長治校、教授治學、民主管理,共同參與。現代大學制度的本質意義在于:通過協調、規范大學組織的內外部關系,保證大學的文化地位,從而使大學更好地履行其文化傳承及文化創造的職責。現代大學制度的核心是“大學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科學管理”,其根本就是大學的內部治理結構。
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對于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民辦高校從誕生之初就處于國家高等教育的變革期,是在具有悠久辦學歷史、豐富辦學經驗、整齊師資隊伍的公辦高校面前,憑借自身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的靈活機制和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教育的夾縫中成長起來的。內部治理結構在其發展過程中幾經變革,每一次變革都無形地滲透了現代大學的理念,但是都沒有突破,沒有構建完善的現代大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發展。
2.治理結構
治理結構是指一個組織中各利益群體的相互關系,它通過權力的配置和運作機制來達到關系的平衡,以保障組織的有效運行并實現其根本目的。大學治理結構就是大學為實現其目標和理念而進行的制度安排。這種制度安排實質上就是通過權力配置和運作機制來平衡各利益相關者的相互關系。新時期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辦學自主權不斷擴大,高校如何在新形勢下管好權力用好權力,成為當前高等教育亟須破解的一個難題,而治理結構就是破解難題的關鍵。民辦高校如何構建一個責任清晰、運行規范的治理結構,使權力主體能夠合力服務于民辦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對于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
按照現代大學制度依法構建民辦高校內部治理結構
在現代大學制度條件下,民辦高校接受政府的宏觀調控,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民主管理,其依據的法律主要是2002年制定,經2016年修訂,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民辦教育促進法》)。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高校的內部治理結構應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完善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構建科學決策、高效執行的機構
科學決策事關一個單位的生存和發展,民辦高校作為具有辦學自主權的教育機構,有其作為教育機構的共性,同時也具有學生選擇、單位就業和內部管理運作的社會性,如何認清社會形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展壯大,是董事會重要職能之一。執行是將決策落地的具體行動和舉措,科學的決策只有高效的執行才能產生其應有的效益。決策和執行是事關民辦高校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三章學校的組織與活動中對民辦高校的決策與執行有明確規定,對董事會、校長等職責進行了界定和劃分,明確了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辦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和完善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第一,完善董事會的設置
董事會是學校的決策機構,是學校與社會互動聯系的一扇窗口,是接納社會意見爭取社會支持的有效抓手。學校應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設立董事會,在法律的支持下根據學校發展實際選聘董事會成員,制訂學校章程,規范議事規則。董事會對學校發展方向的決策能夠為學校籌集或爭取到資源,對重大事項、重大戰略問題的審議等職能都會對學校產生重大影響,董事會成員的集體智慧會直接影響一個學校未來的發展,所以董事會構成人員的結構、經歷和水平至關重要。民辦高校董事會成員除了舉辦者之外,還應納入其他利益相關者和學校代表、社會賢能,例如校長、黨委書記、教職工代表、社會名流等。學校關鍵部門要堅持親屬回避制度,要堅持專業治理原則。董事會要規范內部決策和運作程序,避免決策的隨意性,防止濫用權力;董事會會議應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議事規則,同時,決策負責人應有戰略性的前瞻眼光、旺盛的進取心,要能多謀善斷,對影響學校生存發展的全局性、決定性戰略目標及大政方針負責。
第二,校長負責是關鍵
校長須有相應的職權,能運用好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形成強有力的執行機構。學校董事尤其是舉辦者,不能隨意干涉校長獨立行使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學職權。校長應與時俱進,根據學校實際及時將最新的管理理念和好的做法引入學校管理當中,形成規范科學的現代大學制度。校長帶領下的校務委員會是民辦高校行政權的中心,在行政決策時,應明確決策程序和規則,落實決策回避制度、公開制度、督查與考評制度,保證民主、規范決策,提高決策能力、決策水平和決策效率。校長在組織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活動時,要能密切結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結合學校實際進行,不斷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
2.夯實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確保黨的政治核心作用
《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九條規定:“民辦學校中的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開展黨的活動,加強黨的建設。”民辦高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其和公辦高校不同實行董事會或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但是在新時期加強黨的領導是同等重要的,加強黨的領導也是形成現代大學制度、構建科學內部治理結構的必然要求。
第一,堅持黨的政治核心作用
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民辦高校黨委要通過各級黨組織積極宣傳黨的政策,為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思想保障;要培育、健全黨建工作體系,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黨組織在學校的發展和壯大奠定基礎;要做好民辦高校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工程,保障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
第二,正確處理好黨組織與董事會、校務會、師生的關系
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系統要切實定位自己的權利和職責,自覺適應民辦高校領導體制運行環境,積極配合民辦高校領導班子工作,正確處理與董事會、校務會等領導組織的關系,密切聯系學校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群團組織。民辦高校黨委要配合董事會和校長依法行使職權,做到依法治校、規范管理,監督學校的校務公開制度,加強對民辦高校的民主監督,構建黨建工作系統的良好工作環境。
第三,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為民辦高校健康發展添磚加瓦
民辦高校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民辦高校的黨建工作上要創新工作思路,擴大黨的群眾基礎;要創新工作方法,以新思維、新舉措、新路徑適應快速發展的中國高等教育,為民辦高校的立德樹人把好關,引好路;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走出一條符合民辦高校實際的黨建工作新路,逐步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新體系。
3.民主管理是現代大學制度基本運作規則
民主管理有利于保證各方權力運行的動態平衡,有利于保證權力系統內部運行的公平公正,因此民主管理機構、形式、程序的完整性、規范性顯得尤為重要。《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民辦學校依法通過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保障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這就從法理上為民辦學校的民主管理提供了保證。民辦高校有其靈活的運行機制,如何運用好這一機制發揮民主管理的利器,用它來均衡管理過程中的不足,需要民辦高校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設計。例如,民辦高校因編制、待遇等因素人員流動性較大,如何留住人才,就需要學校為教職員工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環境,利用民主管理、利用感情來彌補編制待遇上的不足。民辦高校可以使用制度來固化民主管理的相關內容,保證教職工享受民主管理學校的權利。
民辦高校民主管理監督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第一,教職工通過代表參與學校決策過程。即學校在各種決策過程中吸納教職工代表參與,決策過程中認真聽取教職工代表的意見。第二,實施群眾監督領導干部的長效機制。要將領導干部置身于群眾監督之中,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群眾的監督之下有利于領導干部的清正廉潔、勤政務實和科學決策。第三,培養教職工的維權意識。教職工對自身合法權益的堅決維護和捍衛,可有效防范侵害其利益的不當決策,糾正不當措施與行為,預防和減少矛盾與紛爭,推進和諧校園建設。
民辦高校民主管理的途徑和形式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教職工個體切身利益方面,最主要的是教職工代表大會。它堅持開放性思維方式,主張包容的態度和開放精神,主張傾聽一切人的聲音,提供合適的平臺來保障公眾話語權。它重在監督和約束行政權力,其職責主要在于教職工參與管理保障監督,參與事關學校發展與教職工利益的決策過程,切實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推進學校更好發展。第二是教學和學術事務方面,最主要的是各類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要由公辦高校退休的專家教授組成,他們學術淵博、經驗豐富,與學校是聘用關系,不存在利益與矛盾糾葛,所以他們的立場更為中立,會更多地考慮學校的發展。
西安翻譯學院基于現代大學制度的內部治理結構構建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西安翻譯學院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精神及管、辦、評分離改革要求,最先打破家族化管理的傳統模式,構建了舉辦者擁有法人財產權和監督管理權,董事會擁有決策權,校務會獨立行使辦學管理權,校黨委發揮政治核心和監督保障作用的“四位一體”的現代大學內部治理模式;構建了決策、執行、監督相對獨立的制衡機制,厘清了責權關系;構建了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行校、院、系三級建制兩級管理,形成了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團隊打天下、管理定“江山”的運行模式,從而將民辦高校決策控制權恰當分配到了不同治理主體當中,合理構建了法人治理結構。
1.精心選聘董事長、校長
西安翻譯學院舉辦者構建了一個強有力的董事會,董事會成員一半來自教育系統的專家學者,其他董事有來自社會和校內各方利益的代表者,能夠充分保證決策科學性和各方利益的均衡性。董事會當中沒有舉辦者自己的家屬,舉辦者在董事會也只有一票表決權,避免了家族辦學、舉辦者及其親屬左右學校重要事項的弊端,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董事會的獨立性和決策的科學性。2016年,舉辦者本人辭去董事長之職,聘請管理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擔任董事長,這是中國民辦高校歷史上的一個創舉。
西安翻譯學院經過董事會的批準,聘請了學識淵博、對高等教育教學有豐富管理和實踐經驗的專家擔任校長,并賦予校長獨立的行政管理權和教育教學權。校長在規定的權限范圍內根據章程執行董事會決議、管理學校各項事務。校長在工作中不遺余力,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活動中,在行政基礎上以自己的專業水平和人格魅力贏得全校上下的尊重和擁護,形成了全校一盤棋,相互和諧、緊密配合的強有力的執行機構。
2.扎實有效開展黨建工作
西安翻譯學院黨委成立于2000年6月,是全省最早成立黨委的民辦高校,并設立黨建工作專項資金,堅持專款專用。學校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圍繞“辦人民滿意大學”開展黨建工作,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監督保障作用。
校黨委高度重視政治理論學習,建立了黨委中心組學習常態化機制,始終堅守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保“三進”落到實處。黨委下設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思政部、學工部和穩定安全辦等工作機構,同時領導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群團組織,并做到專人司職,形成了黨委領導下的“一心雙環”團、學組織格局,工會“四項職能”作用發揮明顯。二級學院現有9個黨總支,均配置專職書記;下設57個黨支部,黨組織實現全覆蓋,實施“五位一體”的黨員發展工作模式,多措并舉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累計發展黨員5000余名。
校黨委、紀委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健全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強化穩定安全責任落實,完善了三級預警機制以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學校先后被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高校組織人事系統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先進集體”,連續七年被省委高教工委授予“教育系統信息工作先進集體”;2017年作為先進典型代表高教工委在非公社會組織黨建經驗交流會上交流發言。
3.注重民主管理
西安翻譯學院擁有完善的民主管理機制,圍繞教職工切身利益,除教職工代表大會外,還另設有監事會、工會、校長信箱等機構和機制,接受教職工日常的訴求和建議。教職工代表大會定期開會聽取校長的學校工作報告,審議學校發展的重大事項,使學校能尊重教職工,切實保障教職工的權益,使學校發展人人事、人人知。在學術方面,學校聘請一批校外專家學者協同校內在職的教授、學科帶頭人組建了學術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評審委員會等近十個學術評議機構,來指導、評議學校各類學術和教學事務,保證學校主體責任不出現偏差,實現健康發展。
西安翻譯學院“四位一體”內部治理結構的良好運行為學校教育教學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取得一批標志性的成果。2018年4月,學校獲批陜西省一流學院建設單位。2017年9月,翻譯、英語等5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專業;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和十余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5項省級項目。2016年編寫的創新創業教材獲全國學校共青團教學成果二等獎,成為被授予“全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師資培訓示范基地”的唯一一所民辦院校,還拿到“挑戰杯”“互聯網+”“南山杯”等國家級、省級大賽的金、銀、銅獎項數十項。學校先后被授予“西安青年創業培訓基地”“省屬創業培訓定點機構”、省級“眾創空間孵化基地”等名牌。西安翻譯學院在良好的內部治理結構條件下,借助“雙一流”建設平臺,其教育教學質量將會有新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桂榮:《現代大學制度視域下民辦高校法人治理結構研究》,《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年第35卷第4期,第6-8、26頁。
[2]崔平安、張慧婷:《教代會在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中的作用》,《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第16卷第6期,第38-39頁。
[3]操基棟:《高校發展中幾個關系的探析》,《池州學院學報》2011年第25卷第2期,第124-126頁。
[4]易娟、楊強:《我國現代大學制度的價值取向》,《教育學術月刊》2013年第7期,第54-56頁。
[5]王金華:《新時代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問題研究》,《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年第24卷第2期,第52-55頁。
[6]柳國勇、吳連書:《基于“雙一流”建設的民辦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探析》,《教育觀察》(上半月)2017年第6卷第15期,第38-40頁。
[7]柳國勇:《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及其對策基于高校治理結構改革的思考》,《理論觀察》2016年第5期,第136-13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