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專業社團作為高職院校專業教學的有效延伸和第二課堂建設的重要載體,已成為創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和推進一流專業建設的有力抓手。因此,物流管理專業群、專業社團的建設與創新發展,應在深度對接物流產業群發展與企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專業社團管理與運行機制,開發創新社團活動,強化社團內涵建設,提高師資隊伍與社團學生骨干隊伍建設水平,探索構建社團學分積累與轉換機制,從而有效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物流專業群建設,更好地服務產業和區域經濟建設。

關鍵詞】高職學生 專業社團 創新創業 物流管理專業群

基金項目:陜西工商職業學院2017年度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院校專業社團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物流管理學院為例》(項目編號:GJ1730),主持人:尹清。

引 言

2015年,教育部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分別提到:促進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精神養成相融合,發揮學生黨支部、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作用,與政府、行業、企業合作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傳遞正能量的實踐育人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1],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廣泛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自信心,促進守規、節儉、整潔、環保等優良習慣的養成,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2],進一步明確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在實踐育人、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專業社團建設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以物流業為核心的產業鏈發展迅猛,智能分揀機器人、民用載貨無人機、智慧無人配送車、自動化無人倉庫等先進的設施設備頻繁出現在各類物流、電商企業的作業一線,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云計算、生物識別等為平臺的高端智能與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物流、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新零售業等領域,以信息化、智慧化、數字化、無人化為關鍵詞的創新型物流產業群時代已經到來。

高等職業教育必須緊跟行業發展腳步,在當前產業加速轉型升級背景下將高職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深度對接,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就業與創新創業雙軌導向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專業社團作為教學的有效延伸和第二課堂建設的重要載體,緊緊圍繞職業崗位開展,是專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專業社團既具有一般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的基本功能,又具有鮮明的專業性、職業性、靈活性和實踐性,是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發展的高級階段和創新形式。

學生專業社團的建設與發展,一方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同時還能有效促進學風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強化學生工匠精神培育力度;另一方面對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強化課程體系及教學資源建設,促進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完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對高質、高效服務物流產業和區域經濟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基于此,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對接產業發展與企業人才需求,建設職業特色鮮明的學生專業社團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物流管理專業群學生專業社團建設目標

專業社團建設應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結合高職學生個性特點,根據社團建設相關規程,依托物流管理專業群建設基礎和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按照分階段、逐步發展不斷完善的建設思路,通過校企共建,以就業和創新創業為導向,“技能點亮人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做快樂的物流(電商、營銷)職業人”為宗旨,規范化、制度化為原則,自愿性、專業性、職業性、實踐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為特點,將物流管理專業群下設的物流協會、電商協會、營銷協會等專業社團,分別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健全社團發展運行機制,提升社團內涵建設成效,增強社團凝聚力和社團吸引力。因此,學生應橫向延伸、縱向拓展地架構自身專業知識體系,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等。高職院校在專業社團建設時,應以鑄匠魂、育匠心、追匠夢的校園“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品牌專業社團的社會服務能力與影響力。

物流管理專業群學生專業社團建設思路與內容

1.社團管理與運行機制建設

高職院校應建立健全專業社團管理與運行機制,制訂完善的《大學生專業社團管理辦法》《大學生專業社團章程》《大學生專業社團工作制度》,對社團成立審批、活動開展、工作考核、財務管理、社團注銷等一系列準入退出機制、日常管理及社團成員的行為加以規范,保證社團健康、持續、穩定發展。還應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監督、評價和反饋機制,建設社團運行與管理狀態“大數據”,構建四維動態評價體系,形成社團人才培養質量的自我診斷、反饋、改進機制,建立完善的社團發展質量年度績效制度。

2.社團活動與資源建設

高職院校專業社團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應始終與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緊密結合,圍繞專業建設方向,以就業和創新創業為導向,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既要貼近專業又要有職業性,還要與第一課堂課程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體系相互補充,同時與學校辦學理念、校園文化、校風、學風、工匠精神“無縫對接”,實現社團活動與專業建設、職業能力、職業精神的相互促進與有效融合。

(1)專業學習、技能訓練、學術交流活動

高職院校專業社團活動應該以各專業核心課程、關鍵崗位技能為主線,通過俱樂部的形式全面展開。以物流專業群下設的物流協會為例,對接產業轉型發展與物流企業人才需求特點,依托校企合作優勢和校內實訓基地,圍繞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內容,下設采購俱樂部、電商物流俱樂部、智慧物流儲配俱樂部、物流企業經營管理俱樂部、供應鏈運營俱樂部、ERP俱樂部、物流創客俱樂部等,邀請物流企業能工巧匠、行業翹楚以及創業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靈活多樣的專業及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講座。如,就專業發展、行業熱點問題開展專業主題辯論賽,定期舉辦學術沙龍,在實訓室開展職業技能專項實訓,邀請優秀畢業生回校進行經驗交流等。物流實訓室助理管理員應對實訓室環境衛生、安全條件、實訓設施設備進行日常維護管理,并協助專業教師組織物流技能大賽、創業大賽等活動,還可以不定期與兄弟院校專業社團開展特色專業交流會,并邀請企業人力資源經理、技術骨干舉辦校園模擬招聘會。

(2)企業與社會實踐活動

高職院校在專業社團活動開展過程中,應定期組織學生去企業參觀,進行社會調研等實踐活動,了解企業組織架構、運營方式、崗位職責、核心價值觀等,在進行認知性生產實踐的同時,注重對行業前沿管理技術以及先進企業文化的領悟與把握。在專業社團“雙導師”指導下,高職院校可以依托企業先進技術、設備、管理理念及學院優勢教育資源,積極參與企業項目研發、課題創新研究等專業實踐活動,探索并促進科研成果轉換,實現產學研相結合。還可以與物流、電商等行業協會深度合作,依托其資源為行業協會主辦的各類會展、調研項目提供全面輔助服務。如此,既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物流、電商等行業的發展變化及人才需求,又鍛煉了學生社團的組織協調、溝通交流等能力,同時從側面充分展示了專業社團的建設成效。

(3)職業技能競賽

職業技能競賽是檢驗教學成果,反映行業前沿發展,體現職業標準以及企業文化的重要載體,專業社團活動應與物流專業群對應的職業技能競賽相融互促,把競賽內容和評判標準制度化地融入社團常規活動當中,將競賽常態化、全員化,在調動學生參賽熱情和積極性的同時,強化其崗位技能和職業精神。高職院校應舉辦各類校級技能大賽對社員進行考核,通過專業基礎、操作技能、綜合素養、反應能力等條件選拔出合適的學生,將其作為省級、國家級技能競賽儲備人才,為日后競賽組織及參與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也可以邀請兄弟院校的專業社團進行校際間“專業大比武”,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促進兄弟院校間的交流與合作。

(4)創新創業活動

高職院校在專業社團活動的組織與開展過程中,應加強不同學科各專業社團間的有效聯動,通過開展創業知識競賽、創業大講堂、創業沙龍、創業峰會等一系列創新創業活動,打造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普及創新創業知識,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打通專業壁壘,將擁有不同專業背景的社員重組為以專業社團群為載體的創新創業團隊,利用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及資源,發現、尋找有市場前景的創新創業項目,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

(5)社會公益活動

高職院校在專業社團活動的組織與開展過程中,應深入基層開展假期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可以組織社員深入偏遠農村或貧困地區開展關愛孤寡老人、農村留守兒童、低保人群等弱勢群體志愿服務活動,深入教育欠發達地區開展支教助學、結對幫扶捐助活動。

3.內涵建設

高職院校圍繞物流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對接專業內涵建設,設計并創造性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增強社團凝聚力和吸引力。高職院校建設具有鮮明職業特色、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深度融合的社團文化,定期發布(出版)社團刊物,豐富社團內涵建設,提升專業社團核心競爭力,可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平臺、VR/AR等探索創新社團活動,打破活動開展與參與的時空限制,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校內、校際間專業社團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有效實現社團資源共享。高職院校應鼓勵大學生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增強職業核心能力的同時,提升社會責任感,培育校園工匠精神。

4.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應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制訂基于校企共建模式下的專業社團師資隊伍建設與發展制度;建立健全社團師資隊伍考核、評價和激勵制度。在原有物流管理專業群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上,按照“內培與外引”相結合的模式,打造由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骨干為“雙導師”、輔導員擔任導師助理,規模穩定、年齡結構合理,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水平過硬,師德師風優良的“雙導一助”專業社團師資隊伍。

5.學生骨干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應制訂社團學生負責人與骨干選拔培養制度,全方位、多角度對社團學生骨干進行定期、系統培訓,建立健全長效培養激勵機制,在充分激發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提高其組織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錘煉其社會能力和工匠精神。要完善老(生)對新(生)、高(年級)對低(年級)的“傳、幫、帶”機制,增強凝聚力,保障學生骨干隊伍穩定、健康、持續的發展。

6.社會服務能力建設

高職院校應強化專業社團社會服務功能,通過開展企業實踐、社會志愿者服務、社區援助等專項活動,加強社會聯系,履行社會責任,擴大物流管理專業群專業社團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和社會影響力,在夯實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生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高職院校還應積極探索構建以電子商務協會、物流協會以及營銷協會等專業社團聯合會為主體的扶貧試點工作小組,依托當前產業發展良好態勢和專業優勢,深入貧困一線,整合當地農村優勢特色資源與產品,可以依托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速賣通等較為成熟的項目與平臺,針對貧困戶、殘疾人等幫扶對象,開展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物流配送等培訓,積極響應落實國家精準扶貧工作,同時提升專業社團的社會服務能力。

7.探索構建社團學分積累與轉換機制

高職院校應建立社員個人檔案,真實、客觀記錄學生全程參與社團活動的具體情況,并根據其參與度和完成度,按照相關要求進行量化綜合考核評價。綜合考評包括形成性考核(50%)和成果性考核(50%),其中形成性考核主要側重學生在活動參與過程中所體現的自我學習與管理、組織協調與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與歸納總結、工匠精神等。成果性考核主要采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導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進行量化評價。

根據社員綜合考核評價結果進行社團學分兌換,結合目前學分銀行建設階段性成果,探索專業社團學分積累與轉換機制,建立以學分為基本單位的專業社團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制度,推進第一課堂課程學分與第二課堂專業社團學分互認互通互轉。[3]

結 語

在產業加速轉型升級與物流企業需求異化的背景下,專業社團因其獨有的特點與優勢,愈來愈成為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群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當然,在高職院校學生專業社團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如何推動專業社團走向優秀品牌之路,有效實現由量到質、由有到精,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2015年10月21日。

[2]教育部:《關于印發〈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950/201509/t20150917_208794.html,2015年9月1日。

[3]胡如祥、閆智勇:《中國建設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的困境和對策》,《職教論壇》2015年第9期,第48-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