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需求瞄準產業:陜工職院打好教育精準扶貧“組合拳”
發布時間:2019-01-16 14:55:35 來源:陜西省教育廳
2018年以來,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利用“雙百工程”聯通校地優勢條件,精準對接幫扶縣區脫貧攻堅需求,以“扶志、扶智、扶技”總覽全局,以實施教育幫扶、科技幫扶、培訓幫扶、信息幫扶、聯辦幫扶、志愿服務等為重點,打好“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多點開花、強化扶貧合力”的“組合拳”,助力打贏教育精準扶貧“攻堅戰”
該院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扶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陜西脫貧攻堅有關要求為指導,始終把推進精準扶貧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重點工作來抓,先后召開專題工作會議9次,黨政主要領導先后12次深入漢濱區、禮泉縣實地考察、檢查指導結對幫扶工作,研究學院幫扶優勢、幫扶項目和具體措施,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集聚脫貧攻堅全員合力著力提高扶貧工作質量。
對接產業,開展特色技能培訓。立足全省特色產業、貧困縣區實際需求和自身專業優勢,該院開發出“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商務”“焊接技術”和“電工電子技術”等培訓項目,累計為安康市漢濱區、咸陽市禮泉縣、旬邑縣10個鎮的干部農民、大學生村官、貧困戶及相關企業電商從業者提供專業培訓、技術幫扶40余次,累計受益群眾1800余人,該院與漢濱區職中共建農民培訓基地,開展家畜養殖和疾病預防技術培訓2期,培訓人數126人。同時,針對漢濱區和禮泉縣北部鄉鎮的生豬養殖、魔芋種植等傳統資源,在加快產業改造升級的同時,培育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提升區域發展后勁。2018年,漢濱區香山村已有38戶、140人實現脫貧。
項目引領,實施電商幫扶帶動。立足幫扶地區傳統產業的集聚優勢,該院積極與幫扶地區企業、農戶聯系對接,在科學分析了農特產品、旅游項目等獨有資源或優勢資源后,確定了以線下品牌包裝、產品策劃和線上品牌推廣、產品孵化為主要著力點的網絡在線市場拓展行動,先后安康、漢中的茶葉種植戶、禮泉、涇陽等地的23家企業,孵化了陜茶1號、涇盛裕茯茶、西域美農、關中衛大姐等品牌,搭建了“實體店+網店”的O2O、C2C、B2C營銷模式,累計實現農戶增收30余萬元,企業增加利潤1500余萬元,間接帶動600人次就業、120人脫貧。同時,組織結對幫扶點的鎮村干部赴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參觀學習,出面與陜西新天地設施農業開發公司、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區創新園對接,引入現代農業新品種、新成果。該院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協助結對幫扶縣區在進行推廣宣傳,幫助他們與企業牽線搭橋、招商引資。
發揮優勢,組織科技幫扶項目。該院還積極探索產學研一體發展,創新扶貧工作與教學改革的融合路徑,依托扶貧項目先后與安康市漢濱區共建“特色專業精準扶貧產學研實踐基地”、與咸陽市禮泉縣共建“農產品電商平臺項目合作開發建設部”,承擔市級科研項目8項、企業橫向課題3項,助推結對幫扶縣區實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升“造血”功能,帶動貧困人口致富。
中高銜接,做好職教聯辦幫扶。該院先后與漢濱區職業中學、禮泉縣職教中心聯合開展“三二連讀”的五年制高職學歷教育,為貧困家庭子女提供更多就學機會,積極爭取省上支持,在單獨招生考試中適當向禮泉籍考生傾斜,保證禮泉籍建檔立卡的貧困學生享受相應的學費減免政策;推薦選派4名優秀畢業生擔任禮泉職教中心電子商務專業教師,有效解決了該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匱乏的長期困局;與漢濱區、禮泉縣建立職業技能培訓長效機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技術8期,累計培訓400余人;在禮泉縣第二中學、禮泉縣實驗中學建立生源基地,向對口支持的中職學校捐贈14萬元的實習實訓及辦公設備。
校地聯通,開展消費幫扶對接。該院積極拓展扶貧樣態,將幫扶縣區的特色優質產品引入校園,與禮泉縣簽訂26萬元/年的農特產品訂購協議,與淳化縣簽訂61萬元/年的優質農產品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在校園超市設立雙百工程特優產品專柜、學生食堂及職工福利采購等途徑,將知名優質產品引入校園,優先采購、優先幫銷,與兩縣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積極助推兩縣農產品拓展市場、創特色品牌,助力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實現脫貧致富。
文化入村,拓展志愿服務載體。結合連年開展的“走進企業、走進社會、走進學生家庭”和“三下鄉”活動,該院把重點轉移到結對幫扶縣區的貧困村、貧困家庭上來。借助大學生志愿者團隊,通過送文藝演出進農村、捐贈文化器材、援建廣播室、建設文化活動廣場、開展“道德講堂”和入戶志愿服務等活動,先后有近200支調研小組參與其中,覆蓋陜西及周邊省區的1000余戶學生家庭,形成優秀調研成果和報告800多份、90多萬字,受益學生、家庭不勝枚舉,真正為結對幫扶縣區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創新舉措,完善教育幫扶機制。在深入推進“三秦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專項行動中,以家訪、談心、學習輔導、生活關懷、愛心捐贈等形式,全院854名教師與1691名貧困學生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幫扶貧困學生學習生活、關懷學生心智情感,激發學生成才志向,探索構建了基于大幫扶理念、大數據平臺、大職教視野的建檔立卡學生全程育人機制,真正搭建起教育扶貧“一對一、一幫一”的關愛體系。2018年,教職工以資助捐物、家訪談心、心理輔導、學業輔導、就業幫扶等形式開展幫扶6000余次,該院劃撥專項經費1000萬元、教職工個人資助16.1萬元,一對一幫扶1691人、就業幫扶近1000人,實現了“教師參與全覆蓋、貧困學生全覆蓋、幫扶措施全覆蓋”的工作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