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師再次告別身邊的同事和孩子們,戀戀不舍地抬腳坐進車內,緩緩拉上了車門。雨霧中,一朵又一朵綻放的“花蕾”隨著楊老師乘坐的車輛慢慢移動。孩子們伸長脖子,一雙雙眼睛竭力穿過車窗,看一眼再看一眼他們愛戴的楊老師。車內,楊老師早已淚眼朦朧,眼里心里溢滿了對學校、同事和孩子們的不舍和留戀。

當楊老師乘坐的小轎車緩慢駛出學校大門的時候,送別的同事們滿臉凝重,孩子們臉上早已掛滿了水滴,有雨水也有淚水。綿綿的秋雨悠然地下著,向大地由衷地訴說離別的無限話語。大門外邊的師生早已悄然自發地排成了兩行送行的隊伍,隊伍里有老師,有學生,也有家長。一些雨傘不知何時已經飄出了師生們的手心,在地上靜靜地等待著主人。雨幕中,人們向楊老師揮手告別,目光齊刷刷追隨著楊老師乘坐的車輛遠去。

入秋以來,灰色的天空就像一個傷心欲絕的孩子,臉上天天掛著淚珠,有時晚上下雨,有時白天下雨,有時晚上接著白天的雨唰唰唰地下。操場的柳樹葉落了一層又一層,干枯的柳條兒掛著雨水委屈地飄蕩著。樹上半綠半黃的銀杏葉被連日的秋雨洗刷的干干凈凈,幾片已經變黃的銀杏葉打著旋緩緩飄落。西墻角幾朵已經干枯的蒲公英縮著脖子,一掃往日的歡愉,落寞地注視著身邊的一切。孩子們開學初就知道楊老師要去北京治病,孩子們有的給楊老師送卡片,有的送鮮花,班長張妙悄悄組織同學們給楊老師親手制作留言冊。留言冊上60個同學,62頁祝福和期待,第一頁是全班同學簽名和一顆紅心,最后一頁是家長的簽名和祝福。每個孩子在屬于自己的那頁上,用圖畫、文字精雕細刻著對楊老師的深情祝福和牽掛。當班里最愛哭鼻子的小劉迪擁著楊老師哭鬧著:“老師,我們不要你走!”文藝委員李燦一把就拭去她的眼淚:“老師看好病很快就會回來的,回來給我們繼續上課。”楊老師帶了他們整整五年,十個學期,若不是身體原因楊老師應該還有六年才退休。

孩子們只知道楊老師身體不好,只知道校長和楊老師的家人多次陪楊老師去省城看病,楊老師每次住院回來繼續給他們上課,繼續陪他們度過校園每一個日出到日落的快樂時光。他們不知道這次是市教育局給楊老師聯系的北京協和醫院專家團隊,不知道各級領導在得知會診結果后的沉重心情。幾個男生追著慢慢行駛的小轎車跑動。雨越來越大,這時上課鈴聲打破了沉寂的校園。地上的花折傘一把又一把慢慢被主人撐起來,師生們邁著沉重的腳步慢慢走向教學樓。

楊老師熱愛教育,學生喜歡楊老師不只是因為他的語文課出彩,更主要的原因是楊老師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愛。楊老師不僅教書,更注重育人。他時常說青年教師說的一句話就是:“教學生要先跟娃娃們交心。娃娃們愛你,才會愛上你的課。”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楊老師有時候獎勵一次領讀機會,有時候獎勵一本自己寫的簽名書,有時候獎勵一只學生喜歡的小動物。楊老師的語文課是張揚個性,點燃夢想的課堂。如果說楊老師是一條波浪翻滾的江河,孩子們就是江河里跳躍著的浪花。

楊老師與學生相處中有時盡顯教師崗位所賦予他的威嚴與肅穆,很多時候卻低下身子,微笑著以初出茅廬者的視角望著一個個可愛的小不點們的種種“頑劣”行為。當數學老師給楊老師告狀:“楊老師,咱們班誰誰又在課堂上……”楊老師淡定地笑著安慰:“不要著急,娃娃們小,你要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楊老師從來不急不惱,始終顯示一個智者的寬廣胸懷。

教育工作是平凡的,選擇了教育就是選擇了給予和奉獻,在教育這個美麗的崗位上,我們一代又一代小學老師猶如楊老師一樣,像漫山遍野的蒲公英,載著孩子們的童話夢沐浴陽光,耕耘詩行,放飛夢想。云卷云舒間,星月變化不停,在清淺的時光里,我們一代又一代老師徐徐走過一個又一個四季。

田野里、小路邊、城市水泥地面的夾縫里,一朵一朵的蒲公英不知疲倦的競相開放著,鋸齒形的葉片貼附著地面,綻放著嬌小嫩黃的花朵,其間一株或兩株的蒲公英種子似小傘似絨球般的挺立著身軀,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著,向空中飛去。太陽的余暉中,我似乎看見楊老師踏著暖暖的春風,迎著初升的朝陽,在學校的柳樹下組織學生晨讀……

責任編輯:塵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