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首歌,愛是樂曲,情是歌詞。這是一個平凡的三口之家,主人公夫婦還有一個孩子,每個旭日升起,家里成員以各自忙碌姿勢從這個家門口起航,用辛勞奏起生活的合諧樂章。

她是一位普通的小學老師。身材嬌小,加上不大出眾的模樣,所以走在大街上瞬間就融入了人群,唯一獨特的地方就是人很隨和,臉上時常掛著微笑,見到熟人總是熱情地打招呼。

她有著強烈的責任心,每天早出晚歸,一顆心似乎總是懸在學校的大小事情上,她家先生總是笑道:“媳婦啊,有你這樣的工作狂嗎?你要是當了校長就不要家了吧!”笑歸笑,說歸說,先生對她的工作還是極盡所能地予以支持。諸如:為學校演出借服裝和道具;有公開課任務時幫查找資料、制作課件;夜晚在她備課或者寫材料時,在電腦桌上悄悄地放一杯熱騰騰的牛奶,再關照一句:“早點休息”……

她是孩子們的親密朋友,學生是親其師則信其道。經驗豐富的她,每帶一級學生,首先正面要求孩子們要具備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比如:早起早睡,按時完成作業,每天養成閱讀的習慣等。每節課都全力以赴給學生創建樂學、愛學的課堂,課堂上充分激發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興趣,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她的課堂是活潑而歡愉的課堂,孩子們在她的課堂上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她含笑的眼神使學生勇于表達,她激勵性的話語鼓勵每個孩子參與到學習中來。在她的課堂上,學生樂于和她交流,樂于和小組內的小群體交流;在她的課堂上,孩子們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孩子們在音樂中帶著想象感受貝多芬的月光曲,在激情朗讀中感受杜甫聽到收復家鄉后的喜悅心情,在二泉映月的寫作背景中體會阿炳的悲慘命運,在她充滿感情的講述和視頻播放中走進海倫凱勒的盲人世界……

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年年、天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看似簡單而重復,但是要做好每一個環節是要付出心血的,是要用恒心、耐心來譜寫的。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革,一屆一屆的學生、一個又一個活生生而富有思想的小“大人”,也在促使這位堅毅的老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專業素養,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策略。她深知現在的教育不再是:“要交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時代了,信息的發展促使教師做引導型的教師,要善于培養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把孩子們引到溪水邊、引到知識的海洋邊,讓孩子們自己探尋知識的甘露,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孩子們的學習伙伴,與孩子們一起體驗學習的過程。因此,現在的她,備課更細致、思維更廣闊,有時候為了一個細微的問題她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為了形象地展示一個知識點,她會反復修改教學設計和課件。

對她而言,課堂就是自己的人生舞臺,她喜歡這個職業,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感覺。作為一個富有經驗的教師,孩子們的微小變化她盡收眼底,班隊會、特殊的節日、課前、課后都是她教育孩子們的良好時機,這樣既維護了孩子們的自尊,又強化了孩子的愛心教育。

她信守一個原則:“孩子的愛心和自信比優異的成績更重要!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使每個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

他是一所高校的副教授,正值英年,兩鬢的頭發卻已疏落、斑白。他既有教學任務又有科研任務,經常忙得沒有白晝之分,白天,他除了上課,還要指導研究生做實驗,自己還要親自去試驗田搞實驗,臨近天黑,才拖著疲憊的身子走進家門,吃過簡單的晚飯,又開始整理數據寫研究論文,多少個夜晚,孩子媽媽睡一覺起來,孩子爸爸還依然在書房備課或者寫論文。

他是個讓學生敬仰的好老師,每次上課前5分鐘他就會站在教室的講臺上,大學生上課相對自由一些,可是他的課學生一般不會缺席,枯燥的專業課在他的旁征博引和展示下,那么生動,那么易于理解。他上課時,教本、教案就在講桌上,可是他從來不看一眼,學生驚異于他的記憶和拓展能力,他的板書灑脫、簡潔,學生的筆記詳實、工整。

孩子爸爸的實驗有一定的季節性。在他閑暇的時候,偶爾也會做好飯菜等候晚歸的妻子,在她按響樓門鈴之后,孩子爸爸就會一直含笑地站在家門口看著她緩緩地上樓,一手扶門,一手接過她的包,等她進門后再輕輕地關上家門,孩子媽媽換完鞋后,他會順手把鞋擺好。這個細小的動作,雖然很不顯眼,但是孩子媽媽很愜意很滿足,往日的所有辛勞和委屈在這一系列細碎的動作中煙消云煙。她進臥室換衣服的時候,他就盛好飯菜,等她和兒子吃飯。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在餐廳邊說話邊愉快地進餐,這時候孩子是餐桌上的主角,他邊吃飯邊眉飛色舞地將學校發生的事情盡情傾吐給作為聽眾的爸爸、媽媽,諸如:語文老師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數學老師的課堂腦筋急轉彎,學習委員發本子鬧的笑話,他班的淘氣包做了好事……

家是溫馨的港灣,無論外邊的風雨多大,家都會給人以安全和溫暖。星空下,萬家燈火云集,這個家的窗口燈光靜謐,笑聲爽朗而綿長……

責任編輯:塵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