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謀略

教師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動力源泉。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是針對教師教育的重大改革政策,是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據和方向。今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強調“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師范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養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是特殊的、專業化的教育。從學歷教育層次來看,目前我國的師范教育有三個層次,即大專、本科和研究生,分別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師范類本科高校(綜合類大學)來承擔,培養出的教師相應地服務于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等各級各類學校,可以說是服務于大眾化的教育體系。

在新時代背景下,面臨著來自各層次師范教育的嚴峻競爭,專科層次的師范教育如何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教師教育的一系列政策精神,發揮師范教育的基礎性、引領性和極端重要性作用?作為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培養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師資為主的師范類專科學校,通過長期以來的教師教育工作實踐,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認為,專科層次的師范教育應走品牌和特色發展之路。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應有合適的載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中,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提升新時代教師素質、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首要任務。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辦好教育的基礎與前提,抓好師德師風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證。師德師風建設是鑄就校風的靈魂,是確保良好教風學風的基本保障,擁有一支具備優良師德師風的教師隊伍,是高等學校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首要前提。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僅要有相應的制度建設,還應有合適的載體,將工作具體化和形象化。

在實踐中,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不斷完善師德師風制度建設的同時,十分注重載體建設,努力打造師德師風教育品牌。學校自2017年起,設立“冰心教育獎”,傳承優秀校友冰心先生教育大愛,鼓勵廣大教師踐行冰心先生對母校“不斷地栽培出無數遠遠高出于我的人才”的希望,在全校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為廣大教師樹立了師德正面典型,激勵教師們積極創新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發展。

提高師資培養質量,應有模式的創新

《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提出要創新教師教育模式,注重教學基本功訓練和實踐教學,注重課程內容不斷更新,注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實踐導向的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改革和以師范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變革。專科師范教育的人才培養,面向的崗位需求基本為小學教師,應不斷更新師范專業教育理念,突出以職業道德教育為先,明確應用型定位,強調基礎知識,注重全面發展的特點,彰顯鮮明師范教育特色。

在實踐中,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以福建省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工作為契機,招收全科型小學教育專業免費師范男生,進而開展師范生培養模式的創新。一是注重提高職業能力。學校獨創“ABTD”培養模式,加強師范生職業能力培養。A即Affection,培養教師情懷;B即Basic skill,教師基本技能,學校將“三筆一畫一話”基本技能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和主要特色,課程貫穿5個學期,確保學生學習的連貫性;T即Teaching ability,學科教學能力;D即Development,合作創新的持續發展能力。二是重構課程體系。學校獨創“2+N”的人才培養規格,即以語文、數學為基礎,加上科學、音樂和書法三個選修包,使學生既能夠勝任兩門主課程教學,還能夠承擔其他課程如科學、思品、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教學。三是堅持理實結合。在保證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學校實行師范生三年三階段見習、實習制度,即一年級參加“感知性見習”,二年級參加“模仿性見習”,三年級參加“檢驗式實習”。

履行教師素養提升,應有體制的創新

《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從師資隊伍專業性的角度來看,師范類院校開展基礎教育教師素養提升工程具有天然的優勢,應有創造性的舉措,大力保持這一優勢地位。

在實踐中,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創造性地組建了福州教育研究院,匯聚60余名來自基礎教育一線的教學名師,承擔福州市基礎教育(含特殊教育)、幼兒教育的教學研究、教學指導及教學服務工作,承擔全市6萬多名中小幼教師培訓培養、教育行政干部培訓和教育科研等任務。學校自2016年起,承擔福建省鄉村校長助力工程和鄉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的培訓任務,不斷完善培訓方式、改進培訓內容。

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應有獨特的平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心相通的深層基礎是文化,關鍵在教育。教育對外開放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事業既在對外開放中發展壯大,又在對外開放中走向世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對教育對外開放提出了新的時代使命。高校要主動作為、創新作為,提供智力、人力、技術、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的支持,加緊培養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急需的各類人才,在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教育互聯互通,促進各國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民心相通方面出實招、見實效。相比于職業院校在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合作,專科師范類院校可從華文師資培訓等方面下功夫。

在實踐中,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成立福州市東南亞華文師資培訓中心,建立海外華文師資培訓中心、教學點,涵蓋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組織境外教師來華培訓,選派優秀教師赴境外授課,重點培訓當地華文教師教育理念、職業素養、課堂教學、藝術審美和實踐技能等能力。

(作者系福建省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研究員)


責任編輯:陳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