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以完善質量標準和制度,提高利益相關方對人才培養工作的滿意度為目標,按照“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工作方針,構建了網絡化、全覆蓋、具有較強預警功能和激勵作用的“五縱五橫一平臺”質量保證制度體系,建立了自我診斷與改進的“8字型”質量改進螺旋運行機制,通過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不斷提升管理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和創新發展能力。

關鍵詞】高職 質量 體系 診斷 改進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度立項課題《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診斷與改進探索——以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項目編號:XTZY18J02)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A

建立系統化質量保證體系、形成常態化診改工作機制是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質量管理由被動的外部監管走向主動自我保證的深刻制度變革。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以現代質量文化理念為引領,以診改制度建設為抓手,整體設計,系統推進,分層實施,逐步形成了常態化、網絡化、全覆蓋、具有較強預警功能和激勵作用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及運行機制,有效保證了“雙一流”高職、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質量。

做好“四個結合”,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

“五縱五橫一平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系統性、全面性,決定了其頂層設計的重要性和組織實施的復雜性。學院通過“四個結合”助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運行,從而保證了體系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踐性。一是將學習培訓與診改工作過程相結合,為高質量的體系建設和扎實有效的診改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二是將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理論研究與建設實踐相結合,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和運行奠定了理論基礎。三是將體系建設與常態化運行相結合,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運行奠定了實踐基礎。四是將自我診改與階段考核相結合,保證了診改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精準打造“兩個鏈”,提升診改能力

1.建設發展目標鏈,落實質量主體責任

學院以創建陜西省“雙一流”和國家優質高職院校為目標,以“十三五”發展規劃為統領,制定了院級專項發展規劃、部門發展規劃、團隊發展規劃和個人發展規劃,形成了四級規劃體系。在此基礎上,將項目分解成任務,任務落實到個人,提出了每項任務的質量標準和控制點信息要求,從而形成了各層面相互獨立又互為支撐的目標任務體系。學院將發展目標任務體系錄入西鐵院目標任務管理系統,通過數據平臺實現了全院建設目標任務管理全覆蓋,保障了自主診改與績效考核的常態化。

2.健全發展標準鏈,提升發展內生動力

(1)完善現行管理制度體系

學院以構建現代大學制度體系為目標,從五縱機制和五橫層面重新審視現行管理制度體系,立項研究各層面管理制度體系,開展了大規模管理制度廢改立工作,通過廢除一批制度,修訂完善一批制度,補充一批制度,形成了以學院章程為總綱,上級行政部門、管理制度學院基本制度以及部門管理制度組成的三級制度體系。

(2)修訂學院部門及崗位工作職責

學院以全員競聘上崗為契機,成立專家組,系統化設計內控體系,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工作流程,進一步理清部門職責,將常態化診斷與改進工作納入部門職責,從制度層面落實質量主體責任,確保了診改工作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3)制定各層面建設與發展標準,完善院級標準體系

學院各層面標準體系主要由發展性標準和程度性標準組成。其中,發展性標準主要是規范和引導質量主體發展過程的重要標尺,程度性標準主要是衡量質量主體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尺。學院成立了各層面標準鏈研發團隊,通過學習調研、起草、修訂、征求意見、試運行等,制定了各層面建設發展及考核標準,完善了學院標準體系。

建設智能化校園,打造診改平臺

1.統一數據標準,建設共享數據中心

建設共享型大數據中心是開展診改工作的基礎保障,學院依據國家高等學校管理信息標準,制定了基礎數據庫的體系結構、數據元素、數據結構、信息系統數據交換標準等,整合了現有業務系統,開發了數據倉庫,消除了信息孤島,建成了基礎數據信息中心,為大數據診改平臺建設打好基礎。

2.緊扣診改需求,開發相關信息管理系統

學院緊扣各層面質量主體診改信息需求,融入目標、標準體系、實施保障體系及考核評價體系主要指標和關鍵要素,相繼開發了學院目標任務管理系統、專業發展信息管理系統、課程建設與網絡教學綜合平臺、教師發展信息管理系統、學生發展信息管理系統、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系統,從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資源、信息化數據等實現各層面發展過程信息推送與實時采集、共享與管理。學院可以隨時掌控工作任務時間和進度,比較分析工作任務完成質量,形成各業務系統之間信息傳遞及響應機制,為智能化診改平臺建設奠定了基礎。

3.基于大數據分析,建設多功能校本診改平臺

學院基于大數據中心,整合了相關業務系統質量控制點狀態數據,建成了具有實時數據監測、預警功能齊備的質量診斷與改進信息管理平臺,滿足了不同角色質量管理需要和不同層面質量主體診改需求。

常態化分層推進建設,創建診改機制

學院緊扣“8字型”質量改進螺旋運行機制的建設,分層推進,分類指導,全員參與,層級考核,逐步形成各層面常態化診改工作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多主體參與全過程管理工作機制。加強學習培訓,分層組織質量主體在做中學、學中做,做實“8字型”質量改進螺旋機制的各環節工作,保證診改工作切實有效。二是建立全要素控制實時信息反饋機制。按照新的質量管理要求對重點工作流程進行再造,將“8字型”質量改進螺旋機制融入校本工作平臺,建立了平臺數據展示與預警管理,實現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要素質量控制的持續提升。三是建立常態化自主診改與階段性分級考核機制。在日常工作中,各層面質量主體對照工作目標與標準,常態化開展自我檢查—自我診斷—自我反饋—自我整改。

營造文化氛圍,構建文化體系

學院建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核心和靈魂就是要不斷提升質量意識,激發內生動力,最終形成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參與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文化氛圍,以現代質量文化理念為引領,強化質量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制定了質量文化建設規劃,構建了由質量物質文化、質量制度文化、質量精神文化和質量行為文化組成的現代質量文化體系。

學院在診改工作過程中,不斷豐富“五縱五橫一平臺”質量文化內涵,強化質量主體責任,關注診改工作細節,將質量文化建設融入“五縱五橫一平臺”體系建設各環節,通過質量文化宣傳,開展質量文化研究、學習培訓、學術交流等活動,促進教師、管理人員及教輔人員更新質量理念,樹立“三全”質量文化觀念,將學院特色的質量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實提高了學院管理水平、育人質量和創新發展能力。

結 語

總之,向社會提供有質量的職業教育,助力建設質量強國,是新時期社會發展對職業院校提出的質量要求。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是一項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工作,這就要求每位職業教育工作者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盡職盡責,為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提供重要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趙景輝:《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診斷與改進研究》,《遼寧高職學報》2016年第11期,第1-3頁。

[2]榮莉:《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政策評析》,《職業技術教育》2016年第31期,第15-18頁。

[3]鮑風雨、苗玲玉:《基于“雙閉環控制”的高校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遼寧高職學報》2017年第1期,第4-6頁。

[4]壯國楨:《高職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需克服三種心態》,《職教通訊》2017年第4期,第78頁。

[5]劉海:《教學診斷與改進:職業院校質量提升的內生動力》,《職業技術教育》2016年第18期,第19-23頁。

[6]王生根:《高職院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的問題和對策》,《教育與職業》2013年第2期,第24-26頁。

[7]周俊:《基于質量提升的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年第26期,第35-38頁。

[8]朱永江:《質量文化: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靈魂》,《現代教育科學》2012年第4期,第98-101頁。

[9]劉鳳存:《發達國家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特征及其發展趨勢》,《職業技術教育》2016年第12期,第33-36頁。

[10]劉志峰:《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改工作:本質、意義和內容》,《職業技術教育》2016年第18期,第24-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