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師范院校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作者:李 瑩 咸陽師范學院設計學院 陜西咸陽
發布時間:2018-12-29 10:44:1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漸增多,藝術方面的學習也開始受到關注。本文針對當今社會對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的需求現狀及當前高等師范院校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方法進行分析,希望能給廣大師范院校教學工作者一些啟發與幫助。
【關鍵詞】高等師范院校 藝術教育 培養模式改革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在就業競爭中,各行各業都對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更為青睞。高等師范院校作為培養師范類學生的專門院校,其一般性培養目標是為我國教育領域輸送更優秀的教師類人才。在社會文化發展趨勢下,對藝術教育人才的理論基礎及實踐應用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師范院校藝術教育專業學生若想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取得優勢,就需 要在理論基礎及實踐應用能力上作出雙向提高。這就要求師范類高校在學生日常培養模式上必須進行改革創新,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當前社會對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的需求現狀
在教育行業逐漸走向市場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學校在招聘教師時除了會參考師范生的畢業院校以及在學校的學習成績、日常表現外,還更加關注應聘者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之后的教學實踐能力、專業知識應用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高等師范院校對于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應該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參考目標,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制訂上充分考慮未來的市場定位、就業需求、人文需求等方面的因素。當前社會對于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的需求呈現為人才能力細分化、人才人文素養高水準化、人才實踐能力提高化[1]。人文綜合素養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當前社會篩選人才的重要標準。為了應對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高等師范院校藝術教育人才未來的社會競爭力,我們就要了解當前師范類高校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及其中存在的問題,從現有問題出發,尋求改革途徑。
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
通過對于當前高等師范院校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及日常課程的了解可以發現,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以下幾點不足。
1.藝術教育人才培養不適應社會需求
雖然“加大應用型人才培養”這類指導方針在高等師范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已經被提過很多次,但是在實際教學培養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落地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學校在藝術教育類專業學生的培養中缺少對于社會需求的深入了解,并且對于學生培養目標的制定也比較模糊[2],缺少根據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及最真實的社會需求進行課程設計及培養模式規劃的意識。這種師范類高校的人才培養現狀導致很多藝術教育類專業學生在畢業后由于實踐能力不足,而無法獲得好的工作,甚至導致很多學生無奈轉行,離開教育行業。所以,不適應社會需求是當前高等師范院校人才培養中的關鍵問題。
2.課程設置缺乏特色
通過對全國大部分地區高等師范院校藝術教育方向學生培養方案的調查研究可以發現,當前我國師范類高校中的藝術教育類課程普遍缺乏特色,專業基礎課程設置浮于表面、研究型課程較少、實踐應用型課程安排不足,是當前藝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主要缺點[3]。與此同時,高校在人才培養中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是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師范院校藝術教育專業與其他專業的學習要求略有不同,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會更高。所謂綜合素質,應當包括對于音樂、美術、舞蹈、藝術史等各方面知識的涉獵及掌握。藝術教育作為人文教育中的一個旁支,其具有較強的人文色彩及美學色彩,對于從教者、學習者的綜合基本素質要求都是較高的。在當前培養模式中,對于人才綜合素質的忽視也是一項問題。
3.教學實踐類課程內容較少
時至今日,在眾多高等師范院校的課堂中,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這種傳統授課模式仍然占據主流。很多學校在日常教學中缺乏創新精神,教育手段、教育內容、教育技術都未能做到與時俱進,更為重要的是,教學實踐環節在人才培養中的缺失。很多師范類高校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意識還較為不足,沒有意識到實踐能力才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在日常課程設置中,實踐類課程、研究類課程、應用類課程內容的設置都較少,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藝術教育內容的現實應用能力都難以得到鍛煉,這極大地影響了師范院校畢業生在藝術教育領域的未來發展以及社會就業競爭力的提升。
4.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為了滿足學校日益增加的學生資源,高等師范院校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也增加了不少新教師。但是,有的新教師欠缺一定的實踐能力,還有些學校仍然存在教師資源不足的情況,這些均導致當前部分院校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無法實現對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的高效培養。藝術教育作為一門對于學習延伸及知識面寬廣度有一定要求的學科,在這種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培養模式下,很難實現對人才人文素養及知識面拓展的培養。
高等師范院校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法
針對當前社會對于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的需求,高等師范類院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時就應該緊抓以上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目標、課程設置、實踐能力培養、教師教研水平等各方面尋求突破與創新。
1.以應用型人才培養作為藝術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師范類院校藝術教育人才的培養應從市場經濟需要及師范教育類人才需要進行雙向培養思考,讓藝術教育人才的培養與市場需求有緊密的聯系性。雖然高等師范院校中藝術教育人才的培養方向一般是以從事藝術教育工作為主的,但無論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是為藝術教育傳承作貢獻而從事教師工作,還是以個人理想等原因為發展導向從事藝術類相關工作,都要求人才培養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即需要所培養的人才既有藝術教育方面的扎實基礎,又有市場敏銳的嗅覺,能夠將藝術教育基礎根植于藝術教育實踐中,達成符合社會及市場需求的工作內容,所以藝術教育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將藝術教育特點與市場規律相結合[4]。應在人才培養模式制訂及改革前先進行一定的市場調研,了解當前市場對于人才需求的方向。要用市場需求來指導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注意培養方向與社會人才需求方向的匹配度。最好能夠在學生學習之初就由教師幫助學生作出一定的未來發展規劃,從教師的教學培養到學生的學習探究都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目標。
2.課程設置應結合地方特色
在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中,為了提升高等師范院校藝術教育專業學生的個人競爭力,在進行日常教學及課程設置時應該考慮針對高校當地經濟文化發展中的特殊化需求進行特色人才的培養[5]。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區之間經濟文化發展差異相對較大,這導致了我國不同區域對于藝術教育類人才的需求標準也是有所差異的。為了更好地實現藝術教育類人才的供給,也為了達成藝術教育專業人才的就業目標,在進行人才培養及課程設置時應該充分注意將教學內容與地方特色需求相結合,培養符合地方特色要求的教育人才。同時,在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模式設計中,應該加強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藝術教育歸根結底考查的是一個人的人文底蘊、品格修養、審美情趣、藝術技法等全方面素質。只有各個方面綜合能力均衡發展的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才能具有更強的解決問題能力,才能更好地達到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3.增加教學實踐課程內容
在高等師范院校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的培養之路上,若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鍛煉學生在步入社會或者投身教育行業后的應變能力,就應該在當前高校教育中多安排教學實踐方面的課程。在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之外多設置一些學生可以實地演練操作的內容,讓學生的基礎知識能有作用于實踐問題的機會,讓實踐課程及應用型技能的學習成為人才培養中的主要教學任務。
4.采用高科技教學手段強化藝術教育專業教學質量
針對當前藝術教育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師資力量薄弱、高校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我們應該善用電子信息化教育教學手段來彌補當前高校中優秀教師資源的缺乏。互聯網的應用給師范院校藝術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創造了更多有利環境及學習資源。例如,在解決部分高等師范類院校新教師較多、教學經驗缺乏等問題時,我們可以利用當前較為流行的“雙師課堂”進行教學補充[6]。每個院校的日常教學中如有新教師或者教學水平有待提升的教師進行授課時,就可以利用當前便捷的互聯網手段與名師網絡連線。名師通過網絡為學生提供遠程授課,本校老師在名師授課的基礎上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補充授課,并且在課后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實踐情況、知識掌握等進行追蹤及幫助。這樣的“雙師課堂”不但能夠解決當前應用型藝術教育培養中教師資源欠缺的問題,而且也為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多與外界學習及交流的機會。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學習交流及知識面的延伸拓展也極為重要。師范院校培養應用型藝術教育人才時采用這種“雙師”相結合的授課方式,不僅使學生的藝術專業知識及實踐能力得以提高,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更多的授課技巧。另外,作為師范生,授課技巧也是應用實踐能力培養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結 語
高等師范院校作為培養藝術教育類人才的專業學校,承擔著為我國藝術教育領域輸送人才的重任。為了更好地培養具有社會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高等師范院校在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上的改革與優化工作還需要不斷推進,并進行更多的嘗試。
參考文獻:
[1]張亞娟:《轉型大學教育中藝術教育發展的探析》,《亞太教育》2015年第22期,第93頁。
[2]楊金鶴:《新建地方高校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途徑的探討》,《美與時代·城市》2014年第7期,第121頁。
[3]普慧:《論普通高校音樂舞蹈藝術教育人才的培養》,《北方音樂》2010年第6期,第38頁。
[4]魏巍:《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下藝術專業教師內涵修養的提升》,《美術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第139頁。
[5]張小玲:《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藝術素養的對策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第148頁。
[6]郭玲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地方性音樂院校的實踐研究》,《藝術科技》2017年第30卷第3期,第10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