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元”教師小組如何提升合作質量
作者:史文生
發布時間:2018-12-25 16:40:04 來源:?中國教育報
自2015年以來,河南省多所職業學校進行了構建“雙元”結構教師小組的實驗探索。實驗針對目前“雙師型”教師不足的問題,由學校專業理論教師與企業技能人員組成“雙元”結構教師小組。這種構建方式簡單、快速,可以快速補充“雙師型”教師,解決了“雙師型”教師“從無到有”的問題。而要實現“從有到優”,則需要構建有質量的“雙元”結構教師小組,其質量主要表現在教師之間應有良好的合作。
如何實現良好合作?筆者認為,需要合作雙方都具有一定的基礎條件,包括物質基礎、精神基礎、機制基礎等。
首先是物質基礎。構建“雙元”結構教師小組,“雙元”教師之間如何結對子是首要問題。其中的相關因素包括,一是專業知識結構,這是基本因素。其“一元”的優勢是專業理論,“一元”的優勢是專業技能,“雙元”合作,揚長避短,實現優勢互補。二是教學方面各自的優勢與劣勢。包括教育理論、教學方式、教學習慣等教學因素。三是性格、脾氣等個性特征,以及情感和語言表達方式、交流溝通方式等。四是必要的物質條件。合作教學需要的教學環境,如理實一體化教室等,還包括設備、通信和交通器材工具等,空間上的相互距離,時間上的準時有序,也是物質條件的組成部分。在上述物質基礎中,只有第一個方面要求優勢互補,其他幾個方面都是輔助因素,應該是資源共享關系,只存在相互適應的問題。
合作教學的內容和載體也是需要考慮的物質基礎。合作教學可以發生在專業課堂,可以在實訓室,也可以在各種專業教學實踐的場所中,比如技能大賽的賽前集訓等。“雙元”教師可以短期合作一節課的教學,也可以較長時期從事一門課程的合作教學,還可以合作開展項目教學、任務教學等。從當今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的發展來看,基于行動導向構建的學習領域教學模式應是雙元結構教師小組合作教學的優選載體。
其次是精神基礎,這是決定合作成效的關鍵。一是思想上的合作。要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需要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構建“雙元”結構教師小組,有了合作精神為基礎,可以使得“雙元”教師之間的合作成為一種主動行為,如同內生動力,只有主動合作才有可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成效。二是互相尊重與信賴?!半p元”教師之間應以尊重對方、信任對方為基礎,來提高合作教學的績效,在合作教學過程中應創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賴、互相支持、體諒包容的良好氣氛。三是有效的溝通。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和有效方式,對于合作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雙元”教師之間需要進行有效的溝通,解決合作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四是形成一定的默契。合作教學是“雙元”教師中不同的個體共同完成的,需要一定的默契。默契來自較好的備課、教學準備、合作上課,還需要長時間的磨合。
相對于物質基礎來說,精神基礎往往顯得更為重要。其中,共享意識是合作精神的重要內涵,包括共享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也包括共享基本的物質條件等。
再其次是機制基礎,也可稱為機制保障。合作教學屬于非正式合作,教學活動更為靈活,而且并不是每個人都具有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因此需要有合作機制來保證。一是組織保障。學校要有工作機構,有明確的組織職能,有統一的指揮。二是統一的認識和規范?!半p元”教師應對共同教學目標、實現途徑和具體步驟等,要有基本一致的認識;合作中,“雙元”教師必須遵守共同認可的社會規范和群體規范,特別是相關教學規定,要遵從教育規律、教學規律,遵從學生成長成才規律。三是合作要有邊界意識?;凇半p元”教師的責任,雙方應厘清邊界,明確合作的責任,明確“雙元”教師各自的職責和分工,才能更好地合作。四是要有配套的制度。學校要制定有關合作教學的規章制度,有共同遵守的運行制度,有監督和評價制度,以及獎懲制度。在教學實踐中,不同專業、不同課程,其合作教學的機制不同,其教學評價的重點也應不同。對合作教學的評價應更加關注“雙元”教師的“合作”成效,而不能僅限于考核“一元”教師的績效。
對于“雙元”結構教師小組的合作教學而言,合作機制可以在合作之初建立,也可以在合作的過程中逐步建立,且隨著合作教學的深入而逐步完善。
(作者單位:河南省教育廳職成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