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洛市不斷加強教育扶貧工作的同時,各區縣各展其“智”,結合當地實際,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堅決打贏扶貧攻堅這場“戰役”。其中商南縣結合市里“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脫貧抓教育”的思路,推行“5+5”工作法,對標對表精準發力,效果顯著。

“教師+學生”:確保義務教育零輟學

為了打好、打贏這場扶貧戰役,商南始終扎實開展“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專項行動,全縣2901名教師與6967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含幼兒)建立“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結對幫扶關系,重點從加強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勸返復學學生、殘疾學生的關愛教育、心理輔導等方面,開展扶困、扶心、扶智活動。實行“周報告、月分析、季考評”控輟保學機制,落實“七長”責任制,完善“五表一單”檔案,確保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厭學、零輟學。

“普惠+特惠”:確?;菝裾呷采w

在保證零輟學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貧困學生“普惠+特惠”教育扶貧政策體系,全面落實學前教育“一免一補”、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普通高中免學費、中職教育免補和助學金、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資助政策,規范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統籌解決貧困家庭學生就學問題。今年以來,共發放各類資助金1554萬元,救助學生達3.3萬人次。其中,救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9193人次。全縣1.8萬名學生(幼兒)享受“營養改善計劃”資金663萬元,為4147名貧困學生發放學校經費資助金64萬元,為193名貧困學生發放社會資助金4萬元,為571名貧困大學新生發放資助金202萬元,實現了教育普惠特惠政策應享盡享。

“基本+優質”:確保辦學條件大改善

長久以來,山區的教學條件都比較落后,針對這種情況,商南按照“城鄉一體、以大帶小,資源共享、同優共進”的原則,大力推進“辦學條件、師資配置、教育機會、管理水平、教育質量”均衡發展,城區新建(擴建)7所小學和幼兒園,新增義務教育學位3100個,第四小學(恒大小學)正在建設之中,城區學生入學難、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投入3200多萬元,為教師配備(更換)辦公電腦1286臺,為村級完全小學以上學校配備電子白板306套、多媒體設備53套,為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建錄播教室24個、16個計算機教室。開展送教下鄉、技能競賽、聯片教研等活動,201名優秀教師交流到農村學校任教,275名農村優秀教師通過競聘實現“陽光進城”,300多名教師榮獲省市縣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稱號,義務教育發展實現了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

“高校+地方”:確保雙百工程結碩果

為了提升扶貧的質量,商南積極與西安財經大學、長安大學等高校聯絡對接,大力開展校地結對幫扶活動,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和青少年足球培訓基地,設計規劃了梁家墳村綜合發展、青山鎮花園新村、富水鎮田園小鎮等項目,構建電商服務平臺,開展了茶葉管理技術、養殖技術、農家樂烹飪技術、青少年校園足球等培訓10余期,培訓群眾、師生1000余人次,增強貧困家庭致富能力,提升雙百工程工作實效。大力開展貧困村農產品進高校銷售活動,組織西安財經學院和長安大學師生積極參與“購買一份綠色產品,幫助一戶家庭脫貧”活動,購買香菇、木耳等農產品1500份,幫助貧困群眾增收27萬元。西安財經學院投入資金13.4萬元,對考入本學院的商南籍大學生,開展“一對一”學業幫扶,減輕貧困大學生家庭經濟壓力。

“名校+名師”:確保溧商扶貧見實效

溧水區是商南縣扶貧的重點區域,縣里把溧商教育扶貧作為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力量,召開了溧商教育扶貧協作座談會,與溧水區就技能培訓、就職就業、校企合作等達成協議;溧水區高級中學與商南縣高級中學簽訂了幫扶協議,實現了資源共享,強強聯合;溧水區在縣職教中心設立了“溧商勞務協作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捐贈了一輛價值20萬元的金龍培訓專用客車,為商南118名貧困學生捐助17.8萬元;商南選派12名管理干部赴7所名校掛職鍛煉,學習溧水區先進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溧水區選派名師為商南傳經送寶,溧商教育協作開出扶貧花、結滿智慧果。

責任編輯: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