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美術教育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作者:韓 威
發布時間:2018-12-13 16:06: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當今文化交融發展的時代,要真正達到“民族的便是世界的”這樣一種兼容開放的發展格局,美術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文化,我國一直有著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爭論。縱使美術文化沒有民族界限,但美術教育必須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之分,因為美術文化是世界的,美術人才是國家的、民族的。本文就美術教育中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進行探討,以期在當下開放的文化環境下,綜合利用民族美術和世界美術兩種教學資源,促進我國美術教育的發展和藝術人才的培養。
美術教育是美術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受當前文化藝術發展環境的影響,美術作為一種藝術文化同時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兩種屬性,而美術文化作為美術教育的主要教學內容,將其自身的屬性傳遞給美術教育,使得美術教育也具有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特征。民族性和世界性是因為文化藝術由于地域文化氛圍和藝術審美的不同而形成的兩種美術風格特性,在不同的意識文化能動性基礎上進而創作出具有不同文化歸屬感和藝術價值的美術作品,以文化歸屬感和藝術風格來區別民族和世界,但是無論民族的還是世界的美術,在今天都是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成為培養開放性、創新性藝術人才的美術教材。
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界定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共融的,各國各民族文化和藝術相互碰撞、相互影響,但是文化作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征,依然存在著民族和世界之分。我國的美術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和博大的藝術內涵。新舊石器時代,中國古人在洞壁和石器上雕刻各種各樣的藝術圖案,成為我國美術繪畫的最早起源,在之后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等各種優秀的畫作層出不窮,美術并且與書法相結合,成為陶瓷、墻壁、衣飾等物件的藝術美化手法,一度將我國的美術推向發展的高峰。在今天,中國美術依然保留傳承著中國美術中不同于其他國家美術繪畫流派的傳統繪畫方式和藝術風格,我們稱之為“中國風”,中國美術對于中國傳統繪畫特色元素的傳承,便形成了美術的“民族性”。教育本身具有保護、傳承、發展民族文化的歷史重任,將中國傳統美術繪畫藝術作為教材進行人才的教育培養,便使美術教育同樣具有了民族性的特征。
中國美術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美術也在發展著,并且產生了不同于中國傳統美術繪畫風格的多種流派,例如,日本美術的西洋畫風、歐洲的油畫、美國的抽象主義畫風等,這些國家的美術繪畫風格在明清時期開始不斷流入中國,影響著中國美術的發展,因為這些外來的美術繪畫風格與中國傳統美術繪畫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在美術繪畫發展“民族性”的基礎上產生了與之并存的“世界性”特征。同樣,美術文化的世界性特征影響著美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因為教育不單單承擔著民族藝術文化的發展重任,還具有創新的使命,于是,世界性的美術文化與民族性的美術文化共同成為新時代美術人才教育培養的教學內容和藝術給養。
二、世界性與民族性在美術教育中的融合
既然教育本身就兼具民族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創新的歷史重任和使命,那么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就要把握好民族美術和世界美術在具體教育教學中不同作用的發揮,從而實現美術教育的綜合目標。在此,本文就民族美術和世界美術在美術教育中的融合運用,給出以下建議:
(一)以民族性為教育之根本
美術也許沒有民族世界之分,但是美術人才是有民族和國家之別的,所以美術教育歸根到底是在為民族為國家培養新時代的美術藝術人才,從而為民眾創作出更多優秀的美術作品,以滿足人們對優秀精神文化的追求和需要。中國美術有著厚實的文化內涵,它歷經千百年的滄桑,藝術血脈依然存在,這足以說明中國美術生命力之強,將中國民族美術作為美術教育中的主要部分,把中國淵博精神的美術文化在教育的過程中得以傳承,便是把民族美術作為美術教育的根本,有了中國美術生命力如此之強的根,才可以吸收藝術營養,培養出新時代具有中國美術內涵的創新型藝術人才。
(二)以世界性為教育之枝葉
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大自然尚且如此,那對于需要活力與生機的教育來說,更應注重對多種文化和藝術的包容運用。不同于中國民族美術的世界性美術,有著其獨特而優秀的藝術元素,將世界性美術作為美術教育內容,可以拓寬教學思路,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除中國民族美術之外其他國家的美術特色,從而博采眾長,融合借鑒,實現美術教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讓世界美術中優秀的元素為美術教育添彩加色。有了民族美學作為美術教育的根本,世界美術作為美術教育的枝葉,將美術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機的統一運用,是美術教育繁榮發展的重要途徑。
美術教育作為當今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由于其教學內容而具有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屬性特征,不管怎樣,教育的根本是為了培養適應當今社會需要的開放型、創新型人才,美術教育在具體的教育和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育的歷史使命客觀并且積極的運用民族美術和世界美術,以促進美術教育實現更好的育人效果。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流曲鎮中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