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提倡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愿意學習,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問題串”是指圍繞教學重點或者一定的目標,按照科學靈活的邏輯精心設計的一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學習,促進學生思維不斷發展。初中階段,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已經不再停留在知識表面,而步入深層次領悟和操作層面,這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問題串”的作用,教師對“問題串”的投放時機進行了優化,在課堂導入、難點突破、教學總結時投放,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順利突破了教學重難點,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課堂導入時投放,喚起學習欲望

課堂導入對多數教師來說,是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時刻,是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一環。一般課堂導入多使用鮮活的畫面、悅耳的音樂等元素,喚醒學生興趣。這樣的導入能夠在較短時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延伸。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導入環節,投放趣味性、生活化的“問題串”,調動學生學習欲望,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蘇科版初中信息技術上冊“計算機安全與防護”,這節課的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全面介紹計算機安全與防護知識,學生很容易產生枯燥感。七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生活認知,但對計算機病毒的了解程度參差不齊。上課伊始,教師提問:什么是計算機病毒?它和我們平時提到的生物病毒一樣嗎?最近一段時間,你聽說過什么厲害的計算機病毒嗎?你有沒有遇到過計算機感染病毒的時候?一連串的問題,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課堂氣氛瞬間活躍起來,學生紛紛展開討論,有的學生家里有計算機,對計算機病毒有所了解,知道這種程序類似生物病毒,具有繁殖性、傳染性和潛伏性等特點,有的學生還說出最近爆發的勒索病毒。這時,教師順勢為學生講述這種計算機病毒,并一起學習計算機病毒的防治。讓學生明白防治計算機病毒,不僅依賴殺毒軟件,更重要的是提高防病毒意識。

這節教學案例,教師以“問題串”展開導入,學生躍躍欲試,學習興趣和熱情被調動起來,求知欲強烈,對計算機病毒展開討論,為課堂教學創造有利條件。

二、難點突破時投放,引發探究思維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幾乎每節課都有需要重點突破的教學重難點。為調動起學生探究問題、分析問題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教師在重難點突破時投放恰當的“問題串”,“問題串”由淺入深、步步引導、層層推進,學生始終保持較高的注意力和極大的興趣,通過實際操作,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的探究思維被激活,輕松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習“數據處理與統計”時,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許多數據處理與統計問題,通過學習學生將學會運用公式、函數等進行數據統計。教師在重難點突破時啟用“問題串”,比如,為幫助學生掌握用自動填充來解決相似計算問題時,教師提問:我們要改變單元格中的數據,為保證計算的準確性,我們是不是要手動修改公式數據?在計算過程中,我們用到了多個相似的公式,不斷修改公式,非常麻煩,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問題一經提出,就引起學生的共鳴,在前面的操作中,學生感覺到公式是處理數據的關鍵,但單元格數據變化后,學生就要手動修改,很不方便。學生迅速展開探究,自主操作,掌握自動填充的功能。

教師在重難點突破時,不是采用直接口述,而是利用“問題”串引領學生探究,這樣更有利于深化學生的操作技能,課堂教學實效顯著。

三、教學總結時投放,深化學科品質

教學總結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歸納,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總結時投放“問題串”,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很好地梳理知識,而且能夠留下懸念,從信息技術的最新發明、應用途徑、效果等對學生進行啟迪,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習“功能強大的因特網”時,課堂教學中,師生一起領略因特網強大的功能后,進入總結環節,教師讓學生總結:經過學習,你現在認為利用因特網,我們能做什么?因特網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怎樣的變化?怎樣健康使用因特網?有前面的學習,學生表現得更加積極,回答得更系統,順利完成了對本節知識的總結。這節教學案例,教師借助“問題串”,給學生提供總結和進一步探究的機會,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深化學以致用的理念。

“問題串”式教學方法是一種探究式教學方式,對學生探究思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要想使“問題串”在初中信息課堂發揮最佳實效,教師需要展開深入研究,不僅要結合教材和學生情況,設計精細化、生活化的“問題串”,而且要針對實際教學環節,抓住教學契機,及時投放“問題串”,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這樣不僅有助于提升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信息知識掌握及信息探究思維的培養。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開發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