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最該成為教師?如何點燃教師干事創業的熱情?當人工智能開始唱衰各行各業時,未來的教師真的會被代替嗎……在南京舉行的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大會上,國際國內教育界人士圍繞教師發展展開了一場“頭腦風暴”。

什么人最該成為教師?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首席分析師池田京從PISA每年公布的龐大數據中得出了一些結論:那些成績好的學生,一定要鼓勵他們長大以后參與到教師的隊伍當中,并給予他們最急切需要的培訓和鼓勵他們成長;在新教師入職之后,一定要給他們提供定制化、專業的課程,并且及時聽取他們的反饋,這樣才能持續地去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平衡的社會與教育均衡有著關聯性,因此,一定要保證薄弱學校也能夠引入更多有資質、高素質的老師。

以創新馳名世界的以色列是如何培養未來教師的呢?以色列海法戈登教育學院(GCE)教育技術系負責人莉莫·哈拉瑞以自己學校為例分享了他們如何培養新一代教師。在以色列,報考師范專業的學生,需要參加考試和心理測試。核心價值觀是以色列教育體系里一個重要的部分,這個價值觀與學術同樣重要。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的價值取向,比如多元文化、人道主義、誠信、接納等,這是現有的價值觀卓越性和成就的體現。創新、創意、人道主義、多元文化、包容和誠信,這些在他們的課程中也有所體現,課程每學期都在不停地變換。在教學當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向學生注入他們未來的圖景、對實現自己目標的信念、對改變現有教育體系的信心,只有夢想和抱負才能幫助他們成長。告訴學生,他們是未來變革的大師,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了解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開放式溝通、交流和對話是學院的氛圍,允許學生犯錯,自由地表達自己和發表意見。在學習期間,學生需要在各種志愿服務框架內進行至少60小時的社區工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豐富的文化,盡可能打開視野,并連接到全球化的世界。當然,專業必不可少,學生每周兩次到教育機構去體驗教學,參與學校和幼兒園進行的所有教育活動,以此獲得教育領域的經驗,理解這份職業帶來的挑戰和給予,更早地作好準備。對于技術,他們是將技術嵌入在創新教育學的DNA中。創新教育學,即通過創新技術工具進行體驗式學習,實現創建數字內容、表達個人聲音等。學生完成教學課程、實踐課程以及沒有違反紀律方可畢業。有意思的是,在以色列,所有學生到18歲就要強制去參軍,男性女性都需要服役,服役結束之后,他們才去念大學。他們觀察到,經過這樣兩三年的軍隊訓練后,他們除了心智更加成熟外,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教師干事創業的熱情如何點燃?內驅力如何培養?對此,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總校長程紅兵表示,要給教師提供自由生長空間。北京十一學校一分校校長劉艷萍以“走出去”為撬動點,讓教師到更廣泛的天地去看教育的美景,用“看見”來喚醒每位老師教育的熱情,讓教育熱情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源頭。寧波市鐘公廟中學校長黃明敏探索項目化管理模式,克服教師職業倦怠嚴重的情形,她將學校所有事情項目化,小到會場布置、校內活動策劃,大到合作項目引進、新課程開發等。項目組長相當于執行校長,可以整合所有部門,對項目的執行遵循PDCA原則,即凡事有準則、有程序、有監督、有負責。“當一個個普通老師成為項目主管時,他們的智慧和力量自發地噴薄了,他們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發掘了自身的價值。于是學校的微信公眾平臺建設起來了,分層走班開始在年級段自主施行,五年里230多人次教師在區級以上獲獎……

每一個教師都留下了自己成長的故事。”黃明敏說。

芬蘭坦佩雷市區域校長威爾·拉蒂凱恩直言,他們已制訂了相應的措施來培養教師,讓教師成為更好的學習者,除了為自己的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承擔起個人責任外,更好地為人師表。一是使用顧問或者輔導模式,邀請不同背景和不同專科技能的人進校或通過網絡給教師作專業指導,讓教師全方位學習,比如學習能力、通訊技術能力、學生關系維護能力、學生心理輔導能力等;二是采用“70-20-10”模式,這是一種以經驗為指導的模式;三是建立基于需求的教師繼續教育體系,驅動教師。威爾·拉蒂凱恩認為,教師好比軟件,需要持續升級,建議教師每四年對自己的未來作一個全面的評估和審視,一定要問自己的教學是不是真的讓學生受益。

美國年度教師、全球教師獎獲得者杰弗里·沙博諾經常問自己十個問題,促使自己持續成長。十個問題分別是:一是是自己的教學計劃還是學生的教學計劃?二是使用的是紀律計劃還是關照計劃?三是布置的功課是否符合自己作為教育者的價值觀?四是如何真正以身作則,向學生演示學習?五是上一次在校感到緊張是什么時候?沙博諾稱,面對不同的學生、面對學生每天不同的狀態,不緊張就做的不對,緊張實際上是高度的責任心。六是如何有意識地教孩子自信?沙博諾讓學生去看沙漠、河流,和學生一起爬山、徒步行走等。在這些活動中,讓學生提高韌性,互相依賴,融入世界,進而獲得自信。七是上一次尋求合作是什么時候?找同事合作,一起進行主題式或者項目式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八是如何推動團隊發展?如何在課堂上激起很大的波瀾?沙博諾去找其他老師合作,他相信其他教師能幫助他做到更好。九是如何知道學生學到了什么?在家長日,讓學生教自己的父母,展示他們學到了什么。十是是否問了正確的問題?如果教師不能提出正確的問題,那就是在浪費學生寶貴的時間。總之,沙博諾認為,當教師把“問問題”作為自我反思的過程,他就能實現個體的再成長,而成長正是教師面對時代變化所應作出的唯一應對。

責任編輯:白乂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