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3歲以下嬰幼兒更需一對一式情感關系
作者:張鵬
發布時間:2018-12-13 15:41:16 來源:中國青年網
上海寶山區一家幼兒園內,幼托班的孩子在老師帶領下做游戲。記者 劉棟攝
1989年出生的小馬去年“升級”做了爸爸。一家人歡喜之余,也為如何養育好孩子而發愁。為此,小馬全家人“火力全開”:買書、關注育兒公眾號、向親戚朋友取經,孩子還不到一歲,小馬和愛人已經“啃”完了十幾本育兒書,關注了幾十個育兒公眾號。這種“甜蜜的負擔”也讓小馬時常感到困擾:“這些育兒理念有的自相矛盾,有的并不適合自家寶貝,‘看書養娃’其實也很累。”
為更多家庭提供更多普惠性托育服務,科學育兒的相關指導必不可少。專家表示,從科學育兒的角度來看,家庭才是0—3歲嬰幼兒養育的“主陣地”,上海應探索建立“家庭教育支持系統”,減少新手爸媽的育兒焦慮。
孩子生長發育各有時間表,但很多家長缺乏耐心
“看書養娃”,讓年輕爸媽的育娃方式越來越精細,這讓托班的老師們哭笑不得:“現在,大多數家庭都使用食物粉碎機,孩子送到托班的時候已經兩歲多了,竟然不會咀嚼?!币幻變簣@園長表示,養育過于精細,其實影響了嬰幼兒牙齒和肌肉的發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虹口區早教指導中心主任梁月秋發現,年輕爸媽們在育兒時或多或少都存有“功利心”。當孩子學會獨立行走后,家長們就會全身心投入孩子認知能力的“開發”。比如木棍串珠游戲,孩子在玩此類玩具時,往往會滿足于“串”這個動作,至于木珠的選擇,很大程度上都是“看心情”;可有的家長非得按照說明書上的玩法,要求孩子根據顏色、形狀一一對應串。
“看到別的孩子會走路了,自己的孩子還不會走就著急;聽到別的孩子會說話了,自己的孩子還不開口就焦慮?!痹诹涸虑锟磥恚议L們其實知道孩子生長發育有各自“時間表”,可在實際養育中又缺乏耐心。
3歲以下嬰幼兒需要一對一式的穩定依戀關系
80后小吳是一位兩歲孩子的母親,孩子出生后就成了全職媽媽。如今孩子兩歲了,“誰來帶娃”成了一家生活、工作安排的頭等大事?!白约簬量?,工作無法兼顧。讓父母來帶,不僅搶占了老人的晚年生活,三代人共同生活也很容易引發家庭矛盾。”這番話,代表了一批媽媽的心聲。在她們看來,若將孩子托付給專業機構,或許是解決家庭矛盾、讓自己重回職場的最佳選擇。
根據幼兒成長規律,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李燕并不主張把30個月以下、尤其是24個月以下的幼兒送到托班集體看護。李燕說,24個月以下的幼兒,需要的是一對一式的相對穩定的依戀關系;而24至36個月的孩子,則開始建立多重依戀關系,包括與家人、老師和同伴之間的關系,也包含與物理環境之間建立聯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長韋鈺也在《0—3歲孩子家庭教育八大關鍵點》一書中指出,對0—3歲的孩子來說,生活環境主要是家庭環境,對他們的教育也主要是家庭教育。
李燕說,3歲以下嬰幼兒依戀關系的良好建立,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發展的核心,會影響到孩子安全感的形成。她表示,在托育機構里,老師沒辦法跟所有孩子實現一對一互動,從孩子的成長規律考慮,0—3歲嬰幼兒的養育最好以家庭為主體。
托班關鍵不是要教給孩子什么,而是指導家長科學育兒
“托班教育不是要教給孩子什么,更重要的是對家長的育兒方法給出科學指導?!毖娱L路東部幼兒園園長林麗告訴記者,不少托班幼兒家長看到孩子自己走進幼兒園、自己洗手吃飯都覺得很心疼,這時候家校合作十分重要,年輕爸媽要懂得為孩子的成長放手。
李燕則建議探索建立“家庭養育支持系統”,為親子之間的活動提供空間,同時對家長如何養育孩子提供科學指導。目前,上海為所有0—3歲適齡的嬰幼兒家庭提供每年6次免費育兒指導服務。以虹口區為例,去年,虹口區早教指導中心為區域內5000多個家庭提供各類早教指導活動,累計服務超過五萬人次。
梁月秋告訴記者,這個年齡段的家庭互動主要以游戲為主。今年2月份起,虹口區早教指導中心開發了手機客戶端,并通過拍攝微視頻的方式,把家庭親子小游戲、0—3歲科學菜譜等內容傳遞給家長。此外,中心還推出早教報紙,通過街道居委會送給有需要的家庭。
普陀區早期教育指導服務中心主任奚蘭也表示,下一步,普陀區將探索形成重視家庭科學育兒和關心支持托育工作的氛圍和環境,建立由教育、衛生計生、婦聯、工會等多部門合作的覆蓋全區各街鎮的“1+5+N”科學育兒指導服務網絡,每年為本區適齡幼兒家庭提供至少8次免費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掌握科學育兒方法和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