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誤區及應對策略
作者:史朝暉
發布時間:2018-12-12 14:43:0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呈現多元化特征,在具體操作中,很多教師缺少方法意識,在引導學生展開識字學習時,方法過于單一,識字教學誤區多多,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為此,在識字教學設計時,我們需要認識到識字教學誤區,才能給出規避措施,以提升識字教學品質,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提供豐富助力支持。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誤區
1.重視識記,輕視應用
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比較重視生字詞的識記和解讀,卻嚴重忽視其實踐應用。漢字大多具有多重意義,其語境不同含義和表達作用也不同,學生雖然暫時掌握了生字的讀音和字形,卻沒有建立應用意識,造成識字教學與實踐應用的分離,這種分離教學是不科學的。
2.教法單一,效率低下
識字教學方法眾多,但教師在具體選擇時常常會陷入傳統思維之中,讓學生反復讀寫成為最為常見的方法。這種單一的學習方法,很容易導致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因為方法簡單枯燥,學生識字效率較低,學習效果難盡如人意。
3.統一評價,忽視差異
學生學習基礎、學習悟性、學習習慣等都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在識字教學設計時,往往會忽視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對學生實行“大一統”式教學,統一設計、統一要求、統一訓練、統一評價,這勢必會給部分學生帶來不適。這種教育方式是對教學規律的不尊重,其教學效果當然不會好。
二、規避識字教學誤區的有效措施
識字教學有自身規律,我們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全面創新,為學生提供豐富體驗,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促使學生建立高效的學習意識。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識字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建立方法意識,對教學輔助手段進行優化處理,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情境,勢必能夠有效提升識字教學品質。識字教學情境創設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為學生設計富有新意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拓展視野,引入字謎、故事、游戲、競賽等形式展開識字教學,學生對全新的識字方式有獨特的興趣,其激發效果會更為顯著。
例如,學習帶有“苗”的生字,教師先在黑板上列出生字:瞄、描、喵、貓、錨等,然后讓學生創編字謎,看誰創編得巧妙,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活動積極性很高,課堂教學順利推進。有學生對“瞄”進行字謎創編:禾苗禾苗真奇怪,不長四肢長眼睛。教師也參與到創編字謎活動之中:大船大船要起航,提起鐵鉤奔四方。師生互動創編字謎,為識字教學帶來豐富動力,學生參與熱情高漲,識字效果顯著提高。
2.優化引導,提升效率
識字教學啟動后,教師要科學引導,對識字方法、識字操作、識字效果等因素進行優化處理。識字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和字形,還要讓學生學會應用,真正實現識字認知內化。在識字教學操作過程中,教師給不同群體學生以不同引導,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拼一拼、搭一搭、演一演,都可以讓其獲得更多啟迪,以提升識字效率。
例如,學習生字“島”,教師先讓學生找出與“島”字形似的“鳥”字,讓學生展開對比學習:我們對“鳥”字比較熟悉了,而“島”字要比“鳥”字復雜一點,“鳥”字是象形字,“島”則是會意字了,其意思為“山上有鳥的地方”就是“島”。學生很快掌握了學習要領,并根據這樣的解讀方式,對其他生字進行學習。如“秋”字是由“禾”和“火”拼接而成,意思是禾苗像火焰,說明秋天禾苗都成熟了,變成了火紅的顏色。教師對學生的解讀方法給出肯定評價。
3.豐富形式,拓寬視野
識字形式沒有固定限制,教師在訓練形式設計時,要從教學實際出發,為學生提供更多訓練形式,以成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識字“對口令”、拆分游戲、部首偏旁站隊集合、奪紅旗比賽、創編生字字謎、演繹生字故事、識字童謠展示、默讀默記活動等,這些識字訓練活動個性十足,都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啟示。學生識字興趣一旦被激活,其學習則呈現高效性。
例如,教學“苞、炮、泡、飽”時,教師讓學生利用童謠或者順口溜形式學習。教師給出示范:苞米是草頭王,開炮沒火打不響,泡澡要熱像喝湯,吃飽要有食字旁。學生根據教師引導,展開順口溜創作,課堂互動氣氛熱烈。通過創編童謠順口溜,讓學生對生字有了全新認知,識字效果更為突出。
小學識字教學方法資源極為豐富,教師受傳統思維的制約和影響,常常出現一些認知誤區,導致識字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識字興趣不高,識字效率低下。識字教學呼喚創新設計,改變教師識字教學意識,豐富識字教學方法,可以幫助教師順利走出識字教學誤區,形成更為高效的教學方法體系。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