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情感追求
作者:陳 悅
發布時間:2018-12-12 10:27:3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從學習興趣著手,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快樂。
一、情境引趣,水到渠成
生動的畫面、動聽的歌曲、有趣的游戲……這些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他們對所學內容的關注,引發他們的閱讀期待。在學習《小露珠》一課時,有位老師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則謎語,你們想猜一猜嗎?
生:想!
師:小水珠亮晶晶,千萬顆落草坪。太陽公公一出來,悄悄躲開無蹤影。
生:露珠。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你們想看看露珠嗎?
生:想!
教師播放有關露珠的幻燈片。學生看到晶瑩圓潤、玲瓏剔透的露珠時情不自禁地發出了贊美。
師:小朋友們喜歡小露珠嗎?
生:喜歡!
師:其實,不光小朋友們喜歡小露珠,小動物們和植物們也喜歡小露珠。它們為什么喜歡小露珠呢?學了今天的課文你們就知道了。
在課的開始,學生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富有挑戰性的“猜謎語”游戲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而色彩明麗、直觀形象的小露珠的圖片更是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小露珠。此后,教師順勢而導,引入課文的學習,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情,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尊重兒童的天性與發展規律,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二、快樂探究,事半功倍
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產生學習的動力,是閱讀教學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怎樣讓學生在對抽象語言文字的閱讀中,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呢?這是教育者要花大力氣琢磨的。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有位老師通過讓學生“讀一讀、演一演、評一評”的方式展開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表演“不一會兒,雜草紛紛倒了下去”時,一起倒了下去。臺下的學生哄堂大笑。
師:他們這樣表演可以嗎?
生:不對。
師:說說理由?
生:雜草應該是一個個倒下去的吧。
教師相機出示“紛紛”的解釋:(1)多而雜亂;(2)接二連三地。
師:在“不一會兒,雜草紛紛倒了下去”這個句子中,“紛紛”是什么意思?
生:接二連三地,一個接一個地。
師:現在,請臺上的幾位同學再來演一演雜草紛紛倒下去的樣子。
學生再次表演,一個接一個倒了下去。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在這個案例里,教師遵循文本特點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采用學生喜愛的表演形式,讓學生先演一演,然后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理解詞語,并再次表演,從而達到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僅要切合文本內容,更要貼近學生,選擇學生喜愛的、樂于接受的方式展開教學,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三、全神貫注,自我實現
歡樂的情感體驗從來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有時來自于外部的刺激,有時源于自我的滿足。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其中“自我實現的需要”能激發人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在教學《軍神》一課時:
師:《軍神》這篇課文第一段的文字比較長,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哪位同學想來挑戰一下,讀一讀這段話?
大部分學生舉起了手。教師用目光巡視了班級里的孩子,見一位叫明月的女生眼神躲閃,想舉手,又顯得猶豫不決,于是點名叫了她。
明月:1916年的一天……只有軍人才能如此鎮定。
師(驚喜地):你昨天肯定做了預習!剛才,你不僅讀得正確、流利,而且老師從你的朗讀里,也看出你很鎮定呢!
這個叫明月的女孩害羞地笑了。以后,每到老師請同學讀課文的時候,她都勇敢地舉手。
因為得到了老師的肯定,膽怯的女孩變得自信了。為了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學生會靜靜地坐上幾十分鐘,在抽象的語言文字中苦思冥想,從文字中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會和文本、老師、同學、教科書編者甚至不斷完善的自己發生一系列的對話……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在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活動中增強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從而獲得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審美的提升。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海縣五汛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