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是依偎在父母懷里撒嬌的年紀,是與玩伴享受童年歡樂的年紀……可11歲的王遇雨,卻早已學會做飯、做農活、照顧家人,成了家里的“小大人”。2018年11月7日,王遇雨走進了中央電視臺一號演播大廳,參加了中央電視臺2018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王遇雨獲得“最受媒體關注孝心少年”稱號,她知孝感恩、陽光向上、勇擔家庭責任的感人故事讓無數人動容、稱贊。

稚嫩肩膀撐起兩個家庭

王遇雨,耀州區小丘鎮白瓜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家境貧寒,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媽媽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爸爸患有大骨節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姑父去年查出了腎衰竭,臥病在床;堂哥雖然二十歲,但卻因病只有三四歲孩子的智力。兩家7口人,在政府的幫助下從破舊的窯洞搬到了原來的村小學內,生活異常艱辛。可記者見到王遇雨第一眼時,就被她征服:利落的短發,明亮的眼睛,樂觀的笑容,絲毫看不到生活重壓之下的愁苦。

樂觀自強的王遇雨

耀州區小丘鎮白瓜小學是所寄宿制學校,所以王遇雨每周周五才能從學校回來,一回到家她就開始忙碌起來:幫媽媽洗頭、換洗衣服、倒水吃藥。王遇雨對媽媽的照顧無微不至,有時候媽媽把身上弄臟了,她一點都不嫌棄,及時給媽媽擦洗干凈。把媽媽照顧完后,她又開始打掃衛生、整理床鋪、喂牛……空曠的院子里滿是小遇雨忙活的身影和堅定的腳步聲。

去年包村扶貧干部送給她們家兩頭牛,平時是媽媽負責喂牛,可媽媽的病會不定時地發作,記性也不好,今天教會的事,明天又忘了,王遇雨總是在每周去學校之前,一遍又一遍教媽媽多少草搭配多少料加多少水才能給牛吃,有時上學路走了一半不放心就折返回家再教一次,從未不耐煩:“媽,你看這個水加這么多,這個料……”農忙時候,王遇雨就跟家里的大人一起去田里勞動:曬麥子、收玉米、割草……忙完地里的活,人們總會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路小跑的王遇雨,她要趕回家做飯了,而做飯這件事,是她用心“看”會的,沒有人教過她。

正在做飯的王遇雨

姑姑一家人住在王遇雨家的隔壁。自從去年姑父生病后,王遇雨就開始陪著姑父在家做透析,因為姑姑姑父都不識字,她就主動當起了記錄員和解說員,記錄姑父每次的透析數據,講解每種藥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姑姑看著幫丈夫做透析的王遇雨說:“人家都是大人照顧小孩呢,咱家反倒過來小孩得照顧大人,娃不容易啊!”王遇雨還有一個9歲的堂妹陳佳怡,姐妹兩感情很好,為了能在學校方便照顧妹妹,王遇雨向老師申請和妹妹住在了一間宿舍里。平時給妹妹制定學習計劃,輔導妹妹作業,照顧妹妹生活起居,回到家一有空還會教妹妹做家務。11月底陳佳怡因支原體感染住院了,每天都要給姐姐王遇雨打電話,說著說著竟然哭了。“我在醫院呆了快兩周了,我……想姐姐了……”妹妹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沒人敢欺負我,姐姐總是會保護我、照顧我。她在我眼里是最溫柔善良的人!”

姐妹情深(王遇雨右一 陳佳怡右二)

家庭的困境使王遇雨無法像同齡人一樣享受快樂的童年時光,但她從未嫌累、從未抱怨過,她知道家里的情況,所以懂事的她從未有過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亂花零用錢。王遇雨的父親感慨道:“我娃乖!咱這屋里的條件不好,把小小個娃當半個勞動力用呢,總覺得對不起娃……”說著這位樸實的父親哽咽了,“我就希望我娃健康,只要娃能出有出息,能上大學,將來回報社會,我就是砸鍋賣鐵都供!”鄰居們也都伸出大拇指夸贊王遇雨是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用自己稚嫩的雙肩幫爸爸、姑姑扛起了生活的重擔。

品學兼優成為同學們的好榜樣

王遇雨從一年級開始擔任班長和學習委員,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好學生,學習成績一直排在班級前三名。她還是同學們的好伙伴,在同學心目中,她從不與人斤斤計較,總是以一顆寬容、善良的心對待別人:她用溫暖的手扶起摔倒了同學,她慷慨大方地借給同學學習用品,她認真耐心地給同學講解習題,她怕燙傷了一年級的小同學每天主動幫他們打水……

王遇雨的部分獎狀

同學姚玉嬌的媽媽得了癌癥,她毫不猶豫地捐出了自己攢的壓歲錢。后來她還和姚玉嬌成了好朋友,在學習上幫助她,在生活上照顧她。“王遇雨不僅學習好,人緣也好,她樂于助人,是父母的好幫手,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五年級的潘云丹以前在家里很少幫家里人干活,但自從學習了王遇的事跡之后,她開始改掉自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也開始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家務,“我現在常常早起幫奶奶干活,奶奶都說我懂事了。”

短短的相處時間里,記者發現王遇雨是一個特別愛笑的姑娘,英語老師楊艷紅、語文老師柴志亮對此也是贊不絕口:“王遇雨自信、樂觀,笑容特別溫暖,不論是在學校碰到她,還是我們去家訪,絲毫感受不到家庭帶給她的負面影響,她能化困難為動力,真是讓人敬佩的一個孩子!”

載譽而歸心懷感恩繼續前行

從北京回到學校后王遇雨不僅給老師、同學分享從北京帶回來的糖果,還在“我們班的驕傲——王遇雨”主題班會上給大家講述了她去北京的所見所聞: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看到了雄偉的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第一次現場觀看莊嚴的升國旗儀式。

王遇雨的榮譽證書

在頒獎典禮上,當聽到其他哥哥姐姐的感人故事時,她知道自己做的還不夠,立下了志向,以后要向那些哥哥姐姐們學習,照顧好父母和姑姑一家,同時自己要加倍努力學習,“我長大了想當一名醫生。”王遇雨告訴記者她的理想是上大學學醫,“那樣我就可以給家里人治病,還可以給更多受病痛折磨的病人的治病,讓他們都健健康康的!我想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王遇雨給同學分享糖果

“王遇雨從北京回來后,變得更加沉靜了。”班主任馮飛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除了對自已要求更加嚴格外,她還會善于思考問題了,知道自己要從點點滴滴的事情中發揮自己榜樣的力量。”白瓜小學校長郭福泉告訴記者,學校已在全校范圍內多次開展向王遇雨學習的活動,同學們通過撰寫心得體會、開主題班會等形式向榜樣學習。“作為老師,我們會繼續鼓勵王遇雨不斷上進,同時教導孩子常懷感恩之心,自立自強,戒驕戒躁,做同學的楷模,做父母的驕傲。”

王遇雨用行動踐行了孝道的最高境界,弘揚了中華傳統美德,樹立了時代孝心榜樣。我們相信,樂觀、堅強的王遇雨會不斷激勵自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更多的中華少年。

責任編輯:陳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