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創設作為一種優越性顯著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被普遍運用。本文將對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詳細探究。

1.創設音樂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按照學生成長的客觀規律,進行有效的教學。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和意識發展的重要時期,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效果并不好。小學生生活經驗較少,缺乏情感層面的感悟。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未知事物有一種獨特的好奇心,情境教學符合了學生對教學的客觀要求。教師可以積極地利用音樂情境,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魯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東方之珠》這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在上課之前播放《東方之珠》這首歌曲。當上課鈴聲響起時,學生們伴隨著“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溫柔悠揚的歌聲徐徐進入教室。《東方之珠》悠揚的旋律,調動了學生的聽覺感官。這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同學們,在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溫柔,憂傷,深情。”“同學們說得對,這首歌曲就是為紀念香港回歸所作的。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深情與溫柔來學習這篇課文吧。”利用音樂手段,設置出一個使學生耳目一新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融入到溫柔婉轉的歌曲中,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便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

2.創設表演情境,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生年齡普遍較小,生活經驗以及文化知識積累都比匱乏。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便是讓學生在學習中發掘文本的內涵與情感,增強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積極進行表演情境創設,能夠使學生融入到表演內容中,更加準確地了解表演內容。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魯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教師在帶領學生了解故事內容時,便可以讓學生進行情景還原。教師可以將學生6人分成一組,其中1人飾演王維,另外5人飾演王維的兄弟。王維的兄弟“相互扶持登高”“互插茱萸”,而飾演王維的學生卻不能參與,飾演王維的學生便會感受到獨在異鄉的無助、孤單以及思念家鄉、思念親友的情感。通過表演,使學生融入到古詩詞的情境中。即便故事距今千年,也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千年之前詩人賦予詩詞的情感。學生在體會詩歌情感的同時,學習效率也明顯增強。

3.創設探討情境,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教學要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切實以學生為教學中心,使學生在交流與探討中理解知識,豐富、增強學生的語文情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積極地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手段,有針對性地將問題拋出,使學生在相互探究中學習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魯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小英雄雨來》時,在學生基本掌握學習內容之后,可以“請你說說雨來為什么被稱為小英雄”為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隨機提問。通過熱烈討論,學生們在互相學習、互相探究中了解了“小英雄雨來為了保護革命干部,機智地與敵人展開斗爭。雨來保護國家、保護民族尊嚴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所以被稱為‘小英雄’。”利用探討情境,引導學生們融入一個相對輕松、愉快的探討氛圍中,使他們放飛自我,將自身的情感與書本內容相融合,充分地發揮了主觀能動性。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音樂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表演情境,引導學生們融入語文教學氛圍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將晦澀的知識轉化為真實的表演,提升教學效率;創設探討情境,通過學生的積極探究,發散學生的思維。將情境教學有效地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加快科學化語文教學工作發展的步伐。

作者單位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燕崖鎮安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