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音樂教師是在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的。但音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不存在整齊劃一的體驗、表達與理解模式。因此,音樂教師需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正確的評價,這也就是要強調“教師要善于看清自己”,即要動腦筋,研究教學,研究自身;即學會反思,將自己的教學活動作為認知對象,對音樂教學進行批判性地、有意識地分析與再認知,從而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一、主動思考教學現象、教學問題以及解決方法,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名師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首先,教師要形成一種意識、一種習慣,上完課就立即進行反思,通過不斷思索、改進,最后達到成熟。其次,加強教學實踐。例如,我在每一次公開課前,一次又一次修訂教案,甚至還要試講。通過反復修改不斷進行思考,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時把教學過程中好的方法與不好的地方都記錄下來,在教學設計中羅列出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包括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怎么解決問題、不同的問題在不同的班級應采用的解決辦法等。經過這樣的反思之后,課堂教學往往會比較成功。多年來養成的教學反思習慣,讓我充分認識到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每一次反思都會讓我有較大的提高。

二、從反思型教師轉向學者型教師、研究型教師,真正發揮音樂學科課程的價值與作用

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決定整個學校的音樂教育氛圍和學生的音樂素養,我們應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音樂學科教學中,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提升教育教學能力,選擇合理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推進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改革,落實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克服學科知識本位與教學中的短視行為,與同行、專家進行研討,針對具體的課堂反思教學行為、教育實踐。

例如,教師備課很充分、嚴謹,但是忽視對學生的引領,課堂上學生比較被動,教師也沒有教學空間。因此,反思時教師不僅要注重怎么教,更要注重學生怎么學的問題,即加強對學情和學生音樂學習心理需求的分析。

例如,課堂上,在面對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把批評變成了自我批評,又把自我批評變成了具體的行為指導。教師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種“無聲的教育”,比訓斥、批評有效得多。在老師反思的同時,全班學生一定會馬上進行自我反思,及時更正課堂上犯的錯誤,以飽滿的熱情進入接下來的音樂學習。

例如,教師在上課時采用游戲等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很有興趣。但是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游戲上,沒有關注教學目標,教學效果不理想。這時,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興趣指向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雖然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忽視了教學目標的達成,致使學生過于關注游戲,而忽略了音樂學習本身。由此看來,音樂學習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指向至關重要。如果只單純地關注興趣,而沒有將興趣指向學習任務,這樣的興趣是無意義的。只有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目標結合起來,音樂教學才是高效的。

例如,課堂上學生提出了一個與教師所講內容沒有關系的問題,教師直接忽略了問題,但學生仍然提問,教師采取了完全回避的態度,拒絕回答。課后,教師通過談話知道這位學生只是想讓教師給自己一個展示的機會,但教師害怕打亂預設的教學程序而拒絕回答。我覺得作為老師,我們眼中一定要有學生,當學生想和我們分享時一定要給他們機會。試想,如果教師在課堂中關注到了這名學生,而這名學生又積極思考,那師生之間的互動將會成為這節課的一個亮點。

教師的成長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教育的有心人,他們會從各個角度去考慮、反思我們的課堂,認真面對教學評價,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通過反思來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能力,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相信,堅持做音樂教育的有心人,真正發揮音樂學科的課程價值與作用,我們的音樂課堂一定會越來越精彩。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寧強縣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