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信深入到我們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我們已經進入了微信時代。

當下班級微信群也成為很多中小學家校互動的重要工作平臺,是“互聯網+”時代班級管理、家校溝通的創新。班級微信群大多由班主任創建,建立班級微信群,其好處不言而喻,老師可方便地通知家長孩子們的在校情況,方便布置作業等,家長們有疑問也可在群里與老師直接溝通。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學校的班級群沒有起到增進家?;バ抨P系的作用,這類微信群在管理上存在很大問題,讓不少家長和老師都有不快,值得反思。

案例一:一天晚上,某媽在班級微信群里發消息說:“老師,我和娃她爸都在外地出差,親子運動會通知的時間太晚,我們趕不回來,而且這類運動會一般應該是安排在學期初,怎么可以放在學期末呢?這不瞎耽誤孩子的時間嘛?”看見這條消息的班主任老師瞬間感到不悅,且不說運動會召開的時間一個月前就通知了,從報名到前期張羅也一月有余,結果卻遭到家長的質疑。

案例二:開學前,一家長在班級群分享了一篇名為“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的文章,很多家長看后都表示有同感,手機危害確實很大,還列舉了自己在家里管教孩子的做法。其中有位家長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說有必要跟老師溝通一下“手機作業盒子”的事,于是老師問她有什么困惑,她說控制不了孩子,影響孩子視力,還要求老師調研。老師先介紹了一些好的方法,可家長仍然覺得很難控制,老師便說這個作業是可以不完成的,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蛇@位家長又覺得這樣做的話,自己孩子就少做了練習題,強烈建議應該取消“手機作業”,改為家庭手寫作業。于是,這項“可以不寫”的作業在這個班消失了,時間長了,孩子口算能力也就下降了。

本來,班級微信群是可以很好地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加強家校溝通的。但現實中,有的老師忽視了班級微信群的性質,將其作為管理學生、要求家長的工具;有的家長隨意發言,不能斟字酌句,公開質疑老師;在微信群發廣告、搶紅包、炫富、曬娃、拉票等,甚至還有一些學生參與其中。這就令微信群引發爭議,有時反而制造了家校、家長之間的沖突和矛盾。

究竟什么才是家長微信群的正確打開方式呢?我們在使用微信群的過程中又該避免哪些問題呢?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好家長微信群的作用呢?下面是我校教師在實踐研究中掌握的一些班級微信群應該遵守的規矩。

1.學校要加強對班級家長群的指導,將班級群的管理納入學校工作的一部分,發現問題,積極介入處理。每個班級學期初,會選出三位家長組成本班家委會,家委會成員與老師一起制訂群規,并對家長正確使用班級微信群進行引導。

2.明確班級微信群的性質——家校合作平臺。群成員必須為本班家長和教師,群名片實行實名制,群主由教師擔任,并負責對群成員進行管理。

班級群不同于同學群、親友群,班級群僅限于家長跟老師之間溝通,學生如加群,應單獨列群。如果相關家長、同學相處親近,需要經常聯絡的,可以建私群,不可以在班級群里刷屏聊天。老師與家長之間有矛盾的,應該及時溝通解決,老師未經過上級同意不得將家長移出群。

3.群內禁止發布涉及危害國家、法律所禁止的信息;相互尊重,不發布影響文明和諧的內容;不發布與學生教育指導無關的信息,如聊天、微信紅包、集贊、拉票、募捐等活動鏈接,以及含糊不清、未經核實的事項。

4.動靜相宜,避免紛擾。教師要注意群內發布班級教學、教育指導信息的時間,并形成規律。教師布置作業或發布通知,家長無需回復,以免造成刷屏,影響其他群成員及時接受信息。好群不怕靜,于無聲處多思考。家長也要避免無緊急事由、不分晝夜在群內向老師提問、提建議,影響老師工作和休息。

5.討論理性平和。君子和而不同,在遇事討論時,在討論陷入僵局可能發生不愉快時,教師和家委會成員或有責任心、情商高的“骨干”,需及時打圓場、扭轉氛圍。

6.對于老師微信群發的內容,應該限制在班級教育教學日常性內容,可以進行家教指導或家教討論(時間、內容、發言形式,事先確定后再通知)。平等對待學生與家長,不應只發布優等生或表現優異學生的照片,更不能發學生接受懲罰的照片,不在群內點名批評學生及家長。家長有疑問的,個別問題都應單獨溝通或電話聯系。班級群不能作為孩子學習成績的公布群,也不能成為老師向家長提要求的群,而應該是一個家?;拥臏贤ㄈ?。

互聯網時代,技術的發展讓家校溝通渠道變得多元、便捷,家長微信群的確是加強家校溝通的重要平臺,在此平臺上教師還需要加強自身的新媒體素養,家長們也要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如此才能發揮班級微信群應有的作用。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