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英語故事,構建靈動課堂
作者:邵榮芳
發布時間:2018-12-10 15:35:1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生動有趣的故事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于英語教學中巧用英語故事,構建靈動有效的英語課堂。
一、創編英語故事,優化詞匯教學,深化理解記憶
故事生動趣味,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巧用英語故事輔助詞匯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詞匯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學習牛津小學英語5A 中有關in、on、under、behind等方位介詞時,筆者借助動畫片《貓和老鼠》創編故事幫助學生深化詞匯的理解和記憶。首先為學生展示一個臥室,臥室里有bed、door、box、wardrobe、shoes等物品,當然還有Tom和Jerry。動畫片中,Tom正在追著Jerry跑,Jerry在臥室里四處找地方躲藏,當它躲到bed下面時,學生就說:“Under the bed, Jerry is under the bed.”當它躲到door后面時,學生就說“Behind the door, Jerry is behind the door.”當它躲到shoe里面時,學生就說:“In a shoe, Jerry is in a shoe.”當它躲到wardrobe上面時,學生就說:“On the wardrobe, Jerry is on the wardrobe.”
再如,學習car、bus、plane、taxi、boat等交通工具類詞匯時,筆者設計了“井底之蛙”的故事,青蛙長期住在井底,有一天,他的朋友小鳥對他說:“青蛙兄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應該多出去走走”,青蛙想了想說:“是啊,井底的生活實在太無聊,我是時候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了。”于是它跳出了井底。它每看見一個新奇的交通工具時,學生就說出一個單詞,這樣隨著青蛙視野的開闊,學生認識的交通工具類單詞也逐漸增多。這樣,通過英語故事的引入,不僅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詞匯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深化了學生對詞匯的理解、記憶和掌握,提高了教學有效性。
二、猜測故事內容,激發閱讀期待,提高語言能力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英語故事為載體,給學生相關的提示或暗示,引導學生猜測故事情節,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具體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一是讓學生緊扣文題猜測故事內容。題目往往是文章的窗戶,透過文題往往可以捕捉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文題,根據自己的想象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成為積極投入的閱讀者。二是讓學生巧抓關鍵詞猜測故事內容。一篇文章的關鍵詞往往會起到引領全文的作用,教師不妨在教學過程中依托文本內容為學生提供幾個重要的關鍵詞,讓學生大膽想象,猜測文本故事內容。三是讓學生根據插圖猜測故事內容。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場景,尤其是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猜測故事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說什么,有何心情等,從而深刻理解文本。
此外,還可以結合文本內容,設計一些故事情節,讓學生猜一猜,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延伸故事內容,模仿表演,強化學習體驗
小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愛模仿。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緊扣文本延伸故事內容,引導學生模仿表演,往往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故事進行改編和表演,讓學生扮演文本人物,延續故事情節,豐富故事內容。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6B Unit 8 Reading signs時,筆者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小組交流討論:當文中的Jack和Jane回家后,他們的父親會對他們說些什么?Jack和Jane又會有怎樣的反應?然后讓學生根據探討的問題進行角色扮演,在扮演中延伸文本故事內容,發展學生的語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創作,模仿文本故事形式創編自己的故事,融入情感演繹故事。例如,牛津版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一文高山通過電子郵件交到了朋友Tom,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交朋友的,將其創編成簡單的故事,在課堂上講述出來,并配以相應的表情和動作,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總之,巧用英語故事對于提高英語教學效果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緊扣教學內容,靈活利用英語故事,優化英語教學過程,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