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學生調查:你“喪”可能不怨你
作者:吳杰
發布時間:2018-12-03 09:34:43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松松垮垮,對課堂紀律毫不在意;對啥都看不慣,眼里只有負能量和陰暗面……這些青少年中存在的“喪文化”一度引起6名中學生的注意。他們來自高新一中的模擬政協社團,在指導老師田建軍的帶領下,歷時1年的調查和研究,寫出《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簡稱《提案》)。在前不久舉行的陜西省第二屆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中,該提案獲得了優秀提案。
參加陜西省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
“問題學生”背后的“問題家長”
田建軍從事思政教育多年,在和學生家長的頻繁溝通交流中,他發現很多“問題學生”的家長在思考問題、為人處世等方面和孩子有著驚人的一致。
調查小組中的劉潤琳說,她有個同學只要一犯錯,就進入“我差勁死了,什么都做不好”的心理狀態。這種“自我貶低”讓原本優秀的她越來越自卑、自閉。原來,這個同學的父母對待犯錯的她非打即罵。即使她處于遠離家庭的空間,都難以正面看待自己。
而高雨曦的同學小陽(化名)性格孤僻,一天他鼓起極大的勇氣向父母承認了自己是同性戀者。父母完全不能接受,態度惡劣地把他視為“異類”,甚至把他關在家里接受治療。從此他一蹶不振。
除了濫貼標簽、上綱上線等情況,調查小組還多次提到了一些現象:家長把自己的人生遺憾強加到孩子身上;只要知道自家孩子的同學報了什么輔導班,就盲目跟風;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家長過于敏感,常常給孩子幫倒忙……最終這些孩子在學校又“重蹈覆轍”父母的思維模式,或者陷入不自知的“怪圈”。
基于上述情況,調查小組通過檢索資料、多方調查,發現了“ACE”(童年不良經歷)現象存在于不少家庭,主要包括生理或情感上遭受的忽視;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物質依賴、遭到監禁;父母分居或離婚或家庭暴力等。
“調查發現ACE現象十分普遍,簡直令人不可思議。”白澤睿說,“我們找到的資料顯示,67%的人曾經至少有一個ACE得分,有12.6%的人有4個或4個以上的ACE得分。”
由于涉及心理問題,調查小組考慮到很多同學不易敞開心扉,于是挖空心思設置了諸如“在你目前的幸福人生中,是否有過和心理老師喝茶談人生的經歷”“你覺得是什么神秘的原因讓瀟灑迷人的你沒能常和心理老師聊幾句”的問題,努力拉近和被調查同學之間的關系,盡量獲得一手的資料和數據。
“你是否經常會產生壓力過大、焦慮、孤單、對自己不滿等情緒?”“你是否會經常感到不被身邊人理解?”等20道測試題被小分隊分發到525名學生手中,結果發現55.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的負面情緒與家長有關,認為“向家長尋求幫助沒有任何作用”的比例高達80%。綜合表現水平較低的學生,其家長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
老師田建軍指導學生
鐵肩擔道義 少年當自強
這個調查為什么值得去做?“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是他們的出發點。
權宸祺告訴記者,他們查閱了《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有涉及這個問題,但關注度不高。他們了解到美國在解決這一問題方面的嘗試:美國的家長委員會PTA(家長教師協會)擁有百年歷史,會員數超過500萬人,能代表父母行使教育參與權。美國紐約州制定的心理健康服務目標,對有心理健康障礙的父母的子女具有特殊保護等。這些都是值得參考的寶貴經驗。
針對調查的問題,結合中國國情,他們建議教育部、工信部、宣傳部組織專家編寫并普及針對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讀物。建議教育部協調學校定期舉行家長進校園,普及家長心理健康知識;協調學校推動并加強家委會的建設。建議工信部、宣傳部利用“互聯網+”引導市場針對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研發相關軟件,搭建家校平臺。建議宣傳部加強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推動全社會關注家長心理健康問題。
《提案》獲獎以后,他們還花了2個月的時間,把內容改寫成論文《要重視中小學生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希望更多的人關注這一社會問題并改變自己或家人。
讓權宸祺欣喜的是,她的母親在看過《提案》后發生了明顯的轉變。以前他們母子關系有些微妙:他不忿母親的“小題大做”,總是以防備的姿態“對抗”母親。母親想和他建立平等融洽的關系,卻不得法。這一回他們仿佛打通了隔閡的壁壘,母親開始反思自己的行事作風,他也能換位思考了。如今的他們能夠坦誠、平等地交流溝通。
“政治生活離我們并不遙遠。”楊思元頗為感慨,“好提案是有機會被實施的。我們做這些事情和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有著相似之處。3年前,我們的師哥師姐完成的《關于加強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的提案》獲得全國青少年政協活動的‘最佳提案’,還被提交至全國政協大會,引起社會巨大關注。提案還在西安市得到了很好的實施。”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田建軍認為學生課堂上獲得是知識,而在實踐中會獲得思維力。通過這樣的調查,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問題意識、合作意識和思維水平均得到了提升。最重要的是,他們關心政治,關心身邊的人與事,認真履行了作為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正如調查小組組長張旭陽所說:“中學階段學習任務重、時間緊,我們是抱著一種情懷在做這個調查,也許通過我們的提案,學生家長心理健康會得到一些改善,我們的社會環境變得更好一些。也不負我們文科生的職責——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調查小組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