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教育部通報了包括西安市在內的3個地方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問題,要求各地切實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針對通報中的問題,12月1日,西安市政府、市教育局分別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教育部通報精神,全面認領、深刻反思存在問題,制定嚴格規范招生管理等整改措施,切實規范民辦學校辦學行為。

教育部在通報中稱,陜西省西安市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疏于管理,一度允許一些民辦初中違規采取小升初綜合素質測評、與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進行“點考”等方式掐尖招生,使其在體量、質量上與公辦學校拉開較大差距,導致初中教育“民強公弱”,催生民辦學校“擇校熱”,群眾對當地教育工作很不滿。

針對教育部通報指出的問題,西安市擬定了六個方面的整改措施。在民辦學校招生方面,西安市將在確保全市基礎教育招生入學規范有序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民辦初中招生入學政策,嚴格規范民辦學校招生行為規范。持續開展“幼升小”“小升初”招生工作檢查和專項治理,逐級與義務教育民辦學校簽訂嚴禁違規招生承諾書,嚴格招生入學紀律,嚴查、嚴處各類違規問題,嚴厲查處打著民辦“幼升小”“小升初”旗號或假借“名校”點考的名義組織培訓、補課的各類招生行為,堅決查處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

整改措施還提出,嚴格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在依法保障義務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合理統籌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協調發展;加快中小學、幼兒園建設步伐,2019年計劃完成新建、擴建并投入使用171所中小學、幼兒園,預計可增加學位9.92萬個;破解“擇校熱”問題,推進“名校+”工程,迅速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均衡覆蓋。宣傳教育政策,增強教育工作的透明度,加強日常監管,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

責任編輯:陳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