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教體局實施“三大工程”抓黨建促教育發展
作者:馮友松
發布時間:2018-11-30 11:07:31 來源:漢陰縣教體局
近年來,漢陰縣教體局黨委堅持“圍繞教育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原則,把“強黨建,筑堡壘,抓隊伍,樹旗幟”作為出發點,以“黨建引領促教育、教書育人爭先鋒”為核心,狠抓黨的陣地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經費保障,開創了教體系統黨建工作的新局面,助推漢陰教育邁上新高地。
強化思想引領,抓好“富腦工程”
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絕對領導,強化黨員干部思想意識形態是關鍵,一是堅持思想引領,武裝頭腦。各支部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支部書記講黨課、主題黨日活動、教育講堂、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加強對黨員干部和廣大教職工思想教育,不斷加強對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及《準則》《條例》的學習,不斷強化黨風廉政建設,組織黨員教師到廉政教育基地、梁家河、萬源紅軍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接受革命傳統和價值觀教育,通過各種黨內學習教育活動,助推黨員干部和廣大教職工思想進一步凈化和解放。二是堅持文化引領,智慧頭腦。支部牽頭,工青婦密切配合,積極開展文體活動、節日主題慶祝活動、核心價值觀和新民風建設大討論等活動,不斷增強廣大黨員教師的凝聚力、戰斗力和教書育人職業幸福感。
強化隊伍建設,做實“領雁工程”
一是建立實施“三培養”機制。大力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工程”計劃,把優秀教師培養發展為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教師,把黨員骨干教師培養成后備干部。通過“青藍工程”“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評選、教學評賽等活動,三年來培養省市級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50名,縣教學能手313名,骨干教師137人,新發展黨員48名,建立后備干部庫200人,向縣委組織部門推薦13名一線教師到村擔任第一書記,推薦10名優秀干部得到縣委組織部提拔任用。二是開展“三亮三當三滿意”活動,組織廣大黨員教師以“亮身份,當先鋒,讓組織滿意;亮承諾,當骨干,讓單位滿意;亮業績,當摯友,讓職工滿意”的“三亮三當三滿意”主題實踐活動為抓手,激發黨員做表率,促進黨員引領一般教師,一般教師學黨員當骨干。三是開展“黨員積分制”與“黨員評星”活動,廣泛推行積分制管理,按照學習積分、活動積分、爭先積分、守紀積分和激勵加分六大類,堅持每月考核積分,期末考評量化,積分結果作為評優樹模和提拔使用重要依據。今年“七一”局黨委表彰了先進支部18個、優秀黨員175名、黨務工作者35名,教師節縣委縣政府表彰了110名優秀教師、23名師德標兵、30名先進教育工作者和40名優秀班主任。安康長興學校被省委組織部授予“五星級”黨支部。四是規范干部選拔制度。局黨委參照縣委組織部選拔科級領導相關程序,制定了《漢陰縣中小學校領導班子選拔任用工作辦法》,近三年來共選拔使用學校領導50余人,今年10月,公開競聘的方式選拔學校9名中層以上領導。
堅持黨教融合,爭創“滿意工程”
抓黨建促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一是倡導黨員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探索建設學校特色課程體系。深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改革,實現中小學課堂教學整體轉型。推進閱讀工程,不斷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全面推廣國學經典教育,加快提升中華傳統文化與國學經典教育,轉變教研方式,提升專業發展能力,強化教科研。二是堅持黨對中小學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的領導,推進德育改革,堅持“問題導向”德育課程建設和校本課程建設,在全縣中小學推廣“德育作業”,推廣建立“家長委員會”,啟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用好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加強家校合作,強化全員全面育人。三是黨建引領抓教學,推進體衛藝教學改革,強化體音美教學,實行體音美全學科檢測,落實師生體育藝術“2+1”藝體培養計劃;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全面提升教師執教能力和學生綜合素養。
抓黨建實現教育內涵提升。一是深入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培養師生綠色觀念,建設綠色文明校園,營造濃郁人文環境,養成綠色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規范。二是構建中小學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斷完善教育教學綜合考核辦法,對中小學校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和課業負擔監測,推進全縣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三是開展“六好校園”創建工作。開展以“支部建設好”“行為習慣好”“讀書氛圍好”“體育藝術好”“后勤管理好”“安全衛生好”為主要內容,提升學校內涵發展。
抓黨建助推教育特色發展。中小學黨建基本是規范,核心是融合,關鍵是發展,局黨委在創新推動“黨建+X”引領教育綜合改革發展道路上,凝聚了強大追趕超越的動力,推動了教育特色發展。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制定出臺《中小學教師流動管理暫行 》,按照遵循編制、崗位空缺、學科配套、網上公示的原則,形成深山向淺山、淺山向川道、川道向城區、城區反赴農村的良性循環雙向流動,搭建 “對口支援橋、能手考核橋、留鄉待遇橋、干事創業橋、職稱晉升連心橋” 的“五座橋梁”,激發教師教書育人使命感和幸福感。教師管理改革工作經驗被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陜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教育體制改革簡報》和《調研與決策》刊登推廣。二是創新教育掛牌督導,建立八個督導責任區辦公室,縣政府聘請24名專職督學和28名特邀督學,縣政府教育督導室聘請23名兼職督學和66名評估監測專家,積極開展督政和督學,將學校黨建工作和教育教學、規范辦學等進行全方位督導,結果納入學校年終綜合考核之列,作為辦學水平綜合評估、校長工作考核問責的重要依據。三是黨建引領教育均衡發展。實施“三區一體化”改革,試點推行集團化辦學,推進國學進校園,實施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及分層走班教學,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亮點紛呈,教育普及程度全面加強。《創新機制促均衡發展深化改革推城鄉一體化》典型做法入編《全國統籌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在全國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