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說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這句話形象表達出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成長的重大影響。而走廊文化建設又是校園文化建設中一個重要方面,對學生良好個性和素質的養(yǎng)成具有導向、規(guī)范和塑造的作用,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然而,當前一些學校的走廊文化建設卻存在著物質化、復雜化、成人化等弊病,極大地削弱了走廊的育人功能。

生動的靈魂,萌生精神之根

對重物輕人、缺少靈性的走廊文化說“不”。走進現(xiàn)代化的校園,大都是雄偉高大的建筑,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校園,荷池假山,花壇雕塑,走廊的墻上有各種字畫圖案……但令人驚訝的是,課間幾乎沒有學生在走廊上自由嬉戲和玩耍的身影,很多學生竟然說不出貼在走廊墻上的名言警句是什么,有哪些名人書畫,也屢見學生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可見,我們學校在走廊文化建設中出現(xiàn)了重物輕人的傾向,過于偏向硬件設施的建設和投入,而不重視豐富人文精神的建設。這些都表明豐富的物質條件沒有與人們向往自然、追求文明、追求發(fā)展的內在精神需求結合起來,出現(xiàn)了在現(xiàn)代設施與豐富物質條件中生命靈性和人性精神的丟失。所以,真正影響人一生的文化底蘊絕不是單純靠物質和經(jīng)濟可以塑造的,而是需要更多對人行為和精神上的感召與提升。

因此,在建設校園走廊文化時,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起精神文化的旗幟,將學校的辦學思想、校風、教風、學風等融入到走廊文化中,最重要的是讓其精神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流和核心。那么,在精神文化這個核心中至少應有一個讓所有人崇敬、敬佩的生動靈魂,即一個活生生的精神。這人可以是學校的領導、老師,也可以是英雄人物,甚至還可以是知名的校友和地方鄉(xiāng)賢。在建設中,學校可以在走廊上展示相關人物圖片、人物傳記、生平故事等,形成一個本校所特有的精神核心。可以說,一所優(yōu)秀的學校要在精神文化領域建立起一個讓學生崇敬的生動靈魂,讓他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讓人性的光輝不斷照耀著學生的心靈,讓丟失的精神之根不斷萌發(fā)新芽。

個性的舞臺,尋求生命之根

對照搬因循、缺乏個性的走廊文化說“不”。冰心說過:“有個性才會有生命。”但很多時候,當我們走進校園的走廊時,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一樣的名人名言,一樣的名人字畫,一樣的精美裝飾。更有甚者,有的學校為了提升所謂的“走廊文化品位”,用統(tǒng)一購買的名家書畫代替學校師生親手制作的書畫作品。這些學校如“追星”一樣,總是隨波逐流,總是盲目地起哄,總是狂熱到失去應有的理智。因此,當我們看到那一個個映入眼簾制作講究、內容空泛的橫幅、字畫時,不由得引起這樣的思考:怎么就找不到一句更讓學生警醒,更為個性化的話語呢?為什么不懂得珍惜自身學校走廊文化中很有個性化的因素,讓學校失去內涵和活力呢?面對這些千人一面的走廊文化,我們的心情何止是一個“痛”字了得。

因此,在學校走廊文化建設中要重視個性化的建設,杜絕不考慮學校和學生實際的模仿,要從學校本土的地域文化出發(fā),尋找建設個性文化的最佳出發(fā)點。如我們縣是一個陶瓷之都,學校的走廊文化就可以從陶瓷入手,進行德育——文化——美術一體化的走廊特色文化建設。可以說,這些富有地域色彩的學校走廊文化是極富生命力的,可以有效推動學校走廊文化向縱深發(fā)展,讓學生終身受用。當然,學校還可以從當?shù)氐泥l(xiāng)賢名士的德能才智出發(fā),以名人的生平事跡、故事等為切入點,尋求學校走廊文化個性化的發(fā)展。總之,我們可以靠“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等措施和方法,搭建一方讓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的舞臺,尋得學校走廊文化發(fā)展的生命之根。

過程的支撐,培育發(fā)展之根

對貪功浮躁、忽視積淀的走廊文化說“不”。如今,有的學校領導為了追求業(yè)績,總是不斷更新走廊墻上的圖案,著急把自己剛剛積淀起來的走廊文化推翻,又重新建設一套走廊文化。表現(xiàn)出貪功浮躁的習氣,忽視了歷史和過程的積淀,缺少學校走廊文化建設中應有的春風化雨式的滋潤和熏陶,缺少應有的堅持,缺少一種長期積累和保持的習氣,結果在貪功浮躁的環(huán)境中,喪失了發(fā)展的根本。盡管學校走廊文化建設需要不斷改革,但需要的是在歷史傳承和過程積淀基礎上的改革。而且,學校走廊文化時刻也不能與過去的歷史和傳統(tǒng)斷開,如果失去了歷史和傳統(tǒng),學校走廊文化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學校在建設走廊文化中要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注重對傳統(tǒng)和歷史的繼承,特別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才能讓學校走廊文化獲得長足的發(fā)展。

首先,學校可以結合名人名言、地域文化,利用周圍豐富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資源,形成自己特色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走廊文化,讓學生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心靈不斷地受到震憾和撞擊。其次,學校走廊文化建設要從小事做起,注重發(fā)展過程的每一點,進行仔細琢磨和推敲,從而獲得學校走廊文化的最佳發(fā)展路徑。關注走廊文化的細節(jié)建設,就是處處做文化建設的有心人,時時讓學生在教育的細節(jié)中感動對方。如走廊的墻上可以用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格言和書畫作品,走廊有歷屆優(yōu)秀學生的照片和教育格言等。這些走廊文化細節(jié),讓走廊充滿自主、互動、溫馨、愛意的文化氛圍,讓每一個學生與學校歷史和傳統(tǒng)自然融合,讓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諧地與學校的生存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讓學校走廊文化的底蘊不斷加深加厚。最后,學校要將“文化走廊”系列主題活動列入學校的長期規(guī)劃之中,結合學校的發(fā)展趨勢作五年和十年的規(guī)劃,而且每一項規(guī)劃的時間都有一定的繼承性和規(guī)定性,要耐得住寂寞,堅持最長久的走廊文化才是最有內涵的。

總之,走廊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時間的積淀過程,要對“重物輕人,丟失精神”“照搬因循,缺失個性”“貪功浮躁,缺乏積淀”三個誤區(qū)說“不”,而應抓住“生動的靈魂、個性的舞臺、過程的支撐”三個有效途徑,讓學生在和諧向上的走廊文化中獲得應有的精神感召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