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期中考試過后孩子給我分享的第一件事不是題答得怎么樣,而是一件發生在考場的細微事情。她說:“媽你知道嗎?我覺得我們化學老師素質可高了!今天她給我們監考,我們考試的時候她就把考場的垃圾收集起來,考完試找了個塑料袋帶走了!”說這話的時候,孩子滿臉的敬仰和崇拜。我的心被震撼了!一方面覺得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居然能對自己的老師作出獨立的評價,另一方面我也對那位老師心生敬意!

推己及人,我想到了自己也是一名人民教師,我的一些細微的動作和言語,一定也會讓我的學生在內心深處對我作出一些評價和判斷,這些評價和判斷可能也會影響他們以后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由此,我想起了自己經歷過的一件事情。有一天,一個已經畢業很多年的學生,突然在QQ上聯系我,說他是我的學生峰,起先我以為是騙子就沒有理會,但是后來他一直聯系我,為了證明自己就是那個“峰”,他講述了一件往事。他說老師,我從小到大,字都寫得不好。每次作業本都被老師撕了又撕,有時候寫錯了,我自己也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到半學期我的本子就成了活頁紙,又散又亂。老師,你那時候教我們數學課,也撕過我的作業,但有一次你看我作業本太散,就給我拿到辦公室重新裝訂了一下,還給我整理得平平整整。在我拿到本子的那一刻,手里的那種溫暖的感覺,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在他說完這件事后,我基本可以斷定他就是我的學生。印象中,他的作業總是天上一橫,地上一撇,讓人很不舒服,錯誤也多,所以我經常把他叫到我辦公室返工作業。他描述的這件事情我一點印象也沒有了,也可能對我來說那只是輔導作業時的臨時起意。我驚詫于他記憶深刻的居然不是我“汗水濕透了衣衫”或者“累得聲音都沙啞了”給他輔導作業,而是這件我認為微不足道的事情。

曾經有一位同事,是語文高級教師,市級教學能手。她工作非常努力,課講得也很精彩,所帶學生的語文成績也很優秀,但如果有人向她請教教學經驗,她總是一句話:給學生好心不要給好臉。于是好心的她天天拉個臉面對學生,面對學習差的一些學生她更是怒其不爭,有時甚至惡語相向。長期的工作壓力令她的性格變得有些偏執和不合群,雖然同事多年,但我們都很少能和她推心置腹,暢所欲言。不知道她的學生是否喜歡和她在一起。一位同事就曾當她面說過:“就是你課講得再好,我也不會讓我的孩子去你的班上課。好心怎么樣,孩子能看見嗎?”

師德,不僅體現在對學生的認真負責和對教學工作的嘔心瀝血上,更是細微之處見風范。

清晨學生向你問好,也許你認真地回答一聲“謝謝!××同學早上好!你今天真漂亮!”這會讓一個小小的心靈激動許久;和學生一起過馬路,你順手牽一把他的小手,這一個小小的舉動,或許會讓他高興得在同學面前炫耀許久。多年以后,學生可能不記得老師的哪一節課上得有多精彩,哪一篇作文老師給他改了多少遍,但總能想起老師的一些細微的、讓他感動的鏡頭:“×老師在我回答問題出錯時撫摸了我的頭,讓我慢慢說。”“×老師曾俯下身體和我細細長談。”……

師德,細微之處見風范。師德如春風,潤物細無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能作為教師的我們某一個細微的言語或行動就會讓一個幼小的心靈泛起漣漪,成為他(她)或崇拜模仿或失望或鄙夷的烙印。師德,細微之處見風范,我們教師應謹言慎行,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