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職院校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
作者:周魯珺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寶雞
發布時間:2018-11-21 10:41:2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鋼琴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技能必修課,其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彈唱與獨奏的音樂技能,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實施,職校學生的藝術審美價值也在發生變化。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既要關注學生的音樂素養,也要側重于學生樂理與視唱、鋼琴基礎、兒歌彈唱等方面的訓練,以促進學生音樂素養與音樂表現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 鋼琴教學 音樂表現力
在鋼琴教學中,經常發現許多學生在彈奏樂曲時,只是彈出單純的音符、節奏、時值等,觸鍵動作僵硬,缺乏表現力,少有音樂情感。鋼琴是一種音樂藝術表現形式,教師如何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是非常重要的。
從學生方面來看,每個學生的鋼琴基礎是不同的,由于音樂素養的不同且個人的音樂天賦也不盡相同。因此,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制定合理科學且適合不同程度學生的訓練模式,以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為出發點,通過鋼琴基礎課教學,有效培養學生鋼琴音樂表現力。
引導學生用心感受音樂
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歌唱來推動鋼琴彈奏,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內心歌唱感覺,簡單而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彈唱結合,從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入手,并在演唱的過程中進行感知體會。學生掌握了歌唱的旋律,才能進一步在彈奏過程中將這種自己理解的旋律表達出來,也可通過技術表現彈奏技巧、合理運用踏板等方式,使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自然地流露出來。由于每個學生樂感存在差異,對音樂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是鋼琴教學的基礎。好樂感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理解每首音樂作品的內容與情感,并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融入演奏中,才可以真正在表現中體會旋律,為鋼琴演奏賦予濃重的感染力。天賦很重要,但后天有方法的刻意練習培養則更重要,通過不斷訓練與累積,感知體會的樂感會更加穩定。至此,鋼琴教師更要借助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挖掘學生潛在的音樂感知表現力。
1.培養學生“仔細聆聽”的能力
學生首先要學會聆聽樂曲,鋼琴演奏最明顯的特點是雙手同時彈奏,且雙手要彈奏不同的旋律聲部,只有這樣表達出的旋律、和聲才是完整的。聆聽時學生必須要在放空的狀態下,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擾地用心去聽。正式演奏作品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先聽心中所想的鋼琴聲音,然后再聆聽現實演奏中鋼琴發出的聲音,通過這兩種不同聲音的對比,分辨鋼琴發出聲音的強弱、時值長短、延長音、裝飾音等能否表達作品內容。音色的優美與否和鋼琴觸鍵方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有的學生練習彈輕聲時卻不能發出聲音,就像人說話一樣,有的聲調雖低但力度很強,有的聲調很高但由于發聲方法的不同沒有共鳴,聲音其實傳的距離并不遠,或虛或飄。而練習彈強音時壓腕外力過度,也易產生噪音。因此,無論時值長短,強或者弱,都要保證聲音堅定圓潤、音質悠遠。
2.培養學生“環繞立體”多聲部聽覺
鋼琴身為樂器之王表現力最為豐富,可以同時演奏多個聲部。因此,學生要養成“環繞立體”多聲部練耳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多進行復調作品的彈奏訓練,多聽多彈多想,借助二聲部、三聲部、四聲部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多聲部線條橫向思維教學,以強化學生多聲部聽覺能力。鋼琴音樂作品和聲的緊張、松弛、色彩在表達音樂情感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學生要用心去欣賞作品和聲的變化,感受和聲的內涵,懂得如何控制音色,從而彈奏出層次鮮明,極具表現力的和聲。
3.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
學生音樂審美能力與水平的培養,應隨著學生對音樂的深入而逐漸提高,主要包括增強學生對美的旋律的判斷。一是在課上教師應通過不同風格鋼琴作品,幫助學生建立對音樂審美的理解,提升審美水平;二是提升學生對鋼琴中美的音色的理解,增強學生自身鋼琴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力;三是提高學生對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從而能夠更深層次了解音樂的創作背景和思想內涵,進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分辨不同流派的鋼琴曲的風格特點,解讀鋼琴音樂發展歷程,有利于學生體會鋼琴曲的魅力與靈魂。細膩、明快、奔放的鋼琴曲,會因演奏者的不同體會與感受而呈現出富于變化的狀態。因此,鋼琴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傾聽與感受經典樂曲,在藝術寶藏內汲取養料,打開學生視野,深化學生對鋼琴音樂的感受力,讓學生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情感,摸索出自己獨特的處理風格,從而加強個人的音樂表現力。
深化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對作品風格能夠準確把握,可以演奏出獨具個人風格的作品,說明學生對藝術作品的理解趨向成熟,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審美價值。從西洋音樂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其就是一部音樂風格演變的音樂史。巴洛克時期音樂華麗嚴謹,古典音樂講究對稱均衡,浪漫主義注重情感但結構方面比較自由,較注重強調個人主觀意識,充分體現民族特點。音樂理解力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的重要途徑,對鋼琴樂曲曲式結構、旋律與調性學生必須要有正確理解。如果學生缺乏對音樂的理解力,那么自身鋼琴樂曲的演奏風格就會受限。為培養學生音樂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鋼琴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音樂作品的核心,并根據作者生平、創作背景、作品風格等去啟發學生思想情感。面對不熟悉的鋼琴作品,經過欣賞、分析、再欣賞、再分析進行反復揣摩,定可感受到音樂作品的內涵。雖然每個人對音樂作品認知不盡相同,但是底層邏輯的理性分析結果卻很相似。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學生音樂理解力的培養,為提升學生音樂表現力打基礎。鋼琴樂譜分為音符、指法、重音符號與速度等,這些都是音樂家的智慧精華,也是學生學習中最為寶貴的細節要領。對此,讀譜訓練是學生養成音樂理解力的基礎。鋼琴音樂作品演奏魅力的體現源于作品本身,只有靜心分析樂譜,對作品的解釋與模仿才可能更到位。鋼琴的演奏手法非常細膩,教師可著重于力度的微妙變化,由強到弱、由弱到強或是棗核狀的表現形式,讓學生摸索到音樂旋律與伴奏之間的關系,讀懂樂譜給出的信息后,學生結合自身理解深入挖掘作品的表現手法,實現理性與感性的完美融合,實現作品的再創造,更加深入感知樂曲帶來的音樂表現力。
注重鋼琴基礎練習,強化節奏與速度訓練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鋼琴程度不盡相同,但同時也有很多鋼琴彈奏技術扎實的學生,他們手指靈活、彈奏速度快、節奏感也不錯,但是彈奏出的樂曲不具美感,展現不出樂曲的魅力。所以要想改變現狀,從基礎做起是最為有效地提高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徑,要讓學生有扎實的基本功,就要學習正確的彈奏技巧,不能將動作快作為彈得好的目標。鋼琴彈奏技術是彈奏者表現作品的手段,技術越是嫻熟,彈奏就越流暢,有一定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提高,對音樂作品的表現才會更加深刻。如果彈奏作品不流暢技術生疏,又怎么提升音樂表現力,就會出現音不清晰、雙手不協調甚至是“漏”音“吃”音的情況。扎實的技術是展示表現力的前提,盡管我們強調不要把彈奏技術訓練作為鋼琴教學的唯一手段,但是也要在正確彈奏技術訓練上花足精力,節奏是鋼琴音樂表現的重要手段,也是鋼琴音樂的重中之重。節奏變化不是單純的聲音強弱、局部變化,而是貫穿整曲的節奏脈搏,沒有了節奏樂曲就失去了生命力。
教師要意識到節奏訓練是鋼琴教學的基礎,使學生了解鋼琴并非只是彈準拍子,更是要把握節奏韻律。節奏是指將音樂分為交替的長音與短音,衍生出一種律動,使音樂更具彈性,也可左手打基本拍右手打旋律拍進行節奏訓練。音樂作品基本是以不同的節奏、韻律來表現樂曲風格,比如圓舞曲、夜曲等。鋼琴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感受、體會節奏的不斷變化,通過反復練習培養學生形象思維,以把握樂曲律動,從而演奏出作品的節奏韻律和風格,為聽者帶來精神上的享受。在節奏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彈性節奏,彈性節奏屬于節奏自由、松弛有度的一種節奏形式,節奏的快慢必須根據音樂自然流露,可緊拉慢唱但不可隨心所欲。為能恰如其分地把握節奏彈性,學生必須深入研讀音樂作品,掌握彈性節奏應用方法,了解音樂作品表現訴求,合理地把握節奏自由度,才能表現出生動的音樂形象。
音樂的速度與節奏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首音樂作品的演奏,既要表現作品的節奏韻律,又要通過不同速度表達音樂作品的風格。音樂作品的風格決定著速度,學生演奏音樂作品時一定要嚴守速度,一個可以貫穿音樂作品內容的速度,對演奏者而言是十分關鍵的。速度訓練時,學生要嚴格遵守樂譜速度的信息,且只能在速度允許范圍之內合理定位速度,有效把握速度分寸,從而定位鋼琴音樂作品的表現風格。為了詮釋鋼琴音樂作品的內容,作曲家通常會在作品的每個段落詳細標注速度信息。比如,鋼琴曲作品會標有漸快、突慢、突快等。基于此,學生要用心地去研讀、體會作曲家想要表現的音樂內容,獲得感悟后再演奏。鋼琴實踐教學時,培養學生節奏感與速度分寸感,有利于提升學生音樂表現力。
積極參與校內外的藝術實踐活動
音樂表現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后天努力也很重要,通過合理科學的訓練,才能實現量變到質變。因此,高職教師需要側重于課堂內容的巧妙融合,引導學生參與課內外學習,參加考級、比賽等。讓學生懂得欣賞不同大師演奏的同一首作品,這對學生藝術修養的養成也起著重要作用。鋼琴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倘若鋼琴教學與藝術實踐脫離,就會顯得無色。鋼琴曲的音符是作曲家人文思想、精神、藝術修養的結晶。實踐證明,鋼琴實踐經驗的累積,有利于深化學生表演自信心,使其感受表演成功帶來的愉悅感,身心得到鍛煉,信心倍增,從而自主參與鋼琴學習,用心去研讀音樂作品內容,有效提升音樂表現力。教學中,針對平時練得不錯可臨場發揮不好的學生,教師要耐心地給他們進行專業的技能輔導和心理疏導,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不定期組織表演觀賞也是學習的好方式,鼓勵學生參與鋼琴表演實踐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總之,無論是考試、展演、比賽,音樂表現力是彈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師應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為重心,堅持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積累,還可以與學生互相交流,共同努力,進而提高自身鋼琴演奏水平和音樂表現力。
參考文獻:
[1]但昭義:《在鋼琴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鋼琴藝術》2006年第9期。
[2]王毓:《高師院校鋼琴小組課現狀分析與對策探索——以嶺南師范學院音樂學院為例》,《藝術研究》2017年第2期,第130-131頁。
[3]夏志恒:《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簡譜模式”與“線譜模式”的對比分析》,《高教學刊》2017年第18期,第78-80頁。
[4]羅帥婷:《關于高校鋼琴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方案分析》,《大眾文藝》2017年第12期,第24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