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公安院校與地方公安系統之間日漸突出的供需矛盾,聚焦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開展畢業生勝任力提升項目研究。文章以陜西警官職業學院為例,分析了項目實施的必要性,規劃了項目目標、擬制了項目質量計劃和進度計劃,最后從搞好規劃設計,加強溝通聯系,做好跟蹤反饋三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議。

關鍵詞】地方 公安院校 畢業生 就業 勝任力

當前,我國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是源于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計劃分配制度取消,畢業生面臨自主就業;另一方面,公安工作對人員素質要求嚴格,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能,但目前院校教育重點突出知識理論學習,實踐技能和身體素養提升不足。由于我國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崗位勝任力有限,入警率偏低,造成人才資源和教育資源大量浪費。2015年12月8日,中央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安部、教育部、財政部、國家公務員局以人社部發〔2015〕106號印發《關于公安院校公安專業人才招錄培養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了公安院校人才培養定位,規范了公安院校公安專業畢業生招錄工作,為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勝任力提升項目規劃提供了理論的依據和指導。

項目實施必要性分析

在“計劃招生、統一分配”體制下,絕大多數公安院校畢業生都能順利進入公安機關工作。然而,隨著招生就業制度改革和國家公務員制度實施,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逐步顯現。大量警校畢業生不能對口就業,既影響公安院校發展,又影響在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導致有的學生對前途感到迷茫。這種現象不僅造成公安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使公安院校的社會價值難以實現,而且也影響到社會穩定。通過開展本項目研究,全面提升畢業生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以達到提升入警率的目的。

1.緩解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之間日漸突出的供需矛盾

目前,全國約180萬公安民警,每年自然減員空出的崗位編制約有3萬個,而全國公安院校同年的應屆畢業生總數為5萬人,遠遠超過了公安隊伍崗位空缺,公安機關除招錄公安院校的畢業生,還面向社會招錄公安民警。[1]由此可見,相對公安機關需求供大于求,即便是2012年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入警方式改革以后,就業市場需求也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以陜西省為例,目前全省有公安民警5.28萬余人,每年需補充警力0.2萬人左右,每年招考設置20%左右的公安專業職位,按照現行招錄公務員開考比例1∶5的規定,即便是降至1∶3,每年也至少有70%以上的公安院校畢業生無法進入公安系統就業。根據最新公布的2018年陜西省統一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數據,公安類就業問題尤為嚴峻。

(1)招錄人數方面,如表1。本次考試共招錄公務員5718人,4092個職位,相較去年增加了1249人,其中,人民警察1103名。而預計僅陜西警官職業學院今年就有2000名左右的畢業新生,而招考公告只招1100多人,且是面向全社會招考,足以說明形勢非常嚴峻。

(2)專業設置方面,如圖1。在本次考試招錄計劃中,法學類、語言文學類、財會類、計算機網絡類以及公安偵查類為本次招錄的五大熱門專業,其中法學類專業以966人、581個職位遙遙領先于其他專業,意味著有這類專業背景的考生選擇面更大。而針對陜西警官職業學院的公安類專業比例相對較少。

(3)學歷要求——七成以上職位要求學歷起點為本科,見表2。本次招錄主體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群,要求起點學歷為本科的職位有3063個,占總職位數的74.85%,比去年提高了兩個百分點,此外,696個職位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占總職位數的17.01%,與去年相比降低了1個百分點,以上兩類學歷占比的變動說明今年學歷門檻稍有提升。而陜西警官職業學院是專科院校,學歷壓力較大。

由此可以看出,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考公務員難度大,應屆畢業生入警率低。本項目主要目的就是從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自身素質和能力入手,從根源上去解決問題,這極大地滿足了社會、地方公安院校和畢業生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2]

2.畢業生就業問題嚴重影響地方公安院校持續發展

入警率低,使公安院校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再加上專業面不夠寬泛,課程設置帶有明顯的公安特色,大部分學生在畢業時都把公務員考試,特別是政法機關的公務員招考作為就業的重要出路,但由于職位有限,報考人數較多,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女生,由于政法機關嚴格限制男女比例,能夠通過招考進入公務員隊伍的女生為數不多。這更加大了公安院校女生的就業壓力,從而使得公安教育的社會價值無從體現,進而帶來公安院校相關專業生源減少、質量降低,教師的教學科研積極性受到影響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制約了公安院校的可持續發展。[3]在這種社會形勢下,通過實施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勝任力提升項目,為公安院校教育發展打造新的目標和規劃,使得地方公安院校在教育的過程中更加具有針對性,培養的學生也更加能夠符合公安機構的發展需要,進而實現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

項目目標定位

1.調查對象

陜西警官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是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主要實施公安司法類專業高等職業學歷教育,同時作為全省公安、司法機關重要的培訓基地,承擔相關的培訓任務。學院由陜西省公安廳主管,教育教學業務由陜西省教育廳指導。學院以應用型公安類院校為發展方向,圍繞陜西法治工作隊伍建設需要,立足為全省公安、司法系統服務,培養政治合格、具備專業知識和實戰能力,勝任基層公安、司法工作的應用型、實戰型人才。

2.目標策劃

本項目是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學生就業質量分析,找到影響公安院校就業的真正因素。并通過項目優化策略,實現提高陜西警官職業學院畢業學生質量及政治素質、專業基礎、實踐能力、心理素質、綜合素質等,進一步獲得用人單位的好評,使學校畢業生的數量及質量都有較大的提升,這是整個項目的準確的目標定位。[5]

項目范圍規劃

項目范圍主要包括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勝任力提升這個項目的最終產品或者服務,以及在實現該產品或者服務的過程中所需要執行的全部過程。換句話說,就是要明確項目的范疇,確定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具體來說,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勝任力提升項目的范圍規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制定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調查的質量計劃

為了保證畢業就業項目調查資料真實、可靠,提高成果報告的質量,只有制定完善的質量計劃,才能夠保證在項目后續的實施過程中更加科學合理,成果更加真實有效(見圖2)。

(1)項目調查對象是2016屆陜西警官職業院校的所有畢業學生,畢業就業項目檢查工作依據國家的有關標準要求進行,學院負責組織畢業就業項目質量檢查工作的管理、組織與協調。

(2)學院負責組織監審專家對調查問卷進行質量抽查。組織抽查的問卷比例一般不低于問卷總數的20%。調查工作組對調查資料組織進行項目組自檢(100%)、互檢(100%),并做好質量檢查記錄工作。建立完善調查質量管理體系,把調查資料的經常性檢查工作納入質量體系運行過程中,建立健全嚴格的質量責任制和檢查驗收制。學院定期組織監審專家對調查過程進行質量檢查,檢查組一般由3至5名專家組成,實行組長負責制。調查資料檢查的重點放在對畢業學生的回訪上,回訪率為5%至10%。調查資料檢查的內容包括:收集記錄到的調查資料是否真實、齊全、清晰且符合調查的實際情況;調查資料的管理是否規范;日常整理、登記是否規范及時;階段性的綜合整理是否及時、完整等。

(3)專家組對調查資料檢查結束后,及時向組織檢查單位提交檢查報告或專題報告,如實反映檢查的情況。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調查資料提出修改補充意見;對存在重大質量問題的調查資料,在查清原因后,寫出專題報告,提出處理意見。[6]

(4)調查資料檢查后,被檢查單位應按照專家組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補充。工作完成后,應及時向學院提交修改、落實情況的書面報告。調查資料的檢查報告或專題報告等作為技術資料歸檔保存。

2.制定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調查的進度計劃

項目進度計劃是在擬定年度或實施階段完成投資的基礎上,根據相應的工程量和工期要求,對各項工作的起止時間、相互銜接協調關系所擬定的計劃,同時對完成各項工作所需的時間、勞力、材料、設備的供應進行具體安排,最后制定出項目的進度計劃。

陜西警官職業學院畢業就業項目調查進度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陜西警官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就業項目進度計劃為21天。

項目實施路徑

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勝任力提升項目策劃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個部門和機構的共同努力,具體來說,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搞好規劃設計

就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勝任力提升項目來說,整個研究具有極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可以為公安機構減輕人才壓力,緩解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促進地方公安院校的持續健康發展,整個項目具有較大的研究空間和發展前景。所以,在進行項目設計研究策劃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好整個項目的總體規劃設計,其中應該包括項目的流程設計、項目研究調查對象的選擇或者項目的研究定位、項目的調查成本規劃、項目的進度規劃,以及成果的展示形式和后續的跟蹤處理等。只有做好這一系列的規劃設計工作,才能保障整個項目的合理有序進行,才能避免資源的浪費,才能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對于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勝任力提升項目策劃研究來說,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要做好整個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后續各項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2.加強溝通聯系

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勝任力提升項目策劃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研究的過程中涉及國家的公安機構、地方的公安院校以及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等群體,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所需要的各種資料信息較多,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必須要與相關的部門機構進行溝通交流,充分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源。首先,我們可以與陜西當地的公安機構進行聯系交流,充分去了解他們對于人才的需求情況,對人才標準的要求以及他們在公安院校中錄取人員的比例,這樣才能分析出當前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存在的缺陷,為院校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經驗和借鑒。其次,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是以陜西警官職業院校為調查研究對象的,所以,要與陜西警官職業院校進行溝通聯系,去了解他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安排和課程設置,去找出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這樣才能有針對性解決問題。最后,要做一份完善的調查問卷,對陜西警官職業院校畢業生繼續調查,去收集他們的信息,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愿望,整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只有做好這幾方面的準備工作,后續的整理研究才能順利地開展和實施。

3.做好跟蹤反饋工作

對于地方公安院校畢業生勝任力提升項目策劃來說,項目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不斷調整和改進,這樣才能實現與時俱進,才能持續發揮其意義和價值。本項目在研究的過程中,是以陜西警官職業學院為調查和研究對象的,而整個項目從制定到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整個項目的實際效果如何,是否順利得到落實,能否發揮預期的效果,都是整個項目的一部分,只有項目不斷地發揮預期的效果,才能成效顯著,整個項目才算成功。因此,在整個項目策劃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好后續的跟蹤反饋工作,及時發現和找出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去解決這些問題,調整項目,不斷更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發揮項 目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明勇、陳明珍:《新形勢下促進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的對策》,《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4年第5卷第106期,第111-113頁。

[2]王會鵬:《論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生就業平臺的構建》,《鐵道警察學院》2014年第6卷第24期,第125-127頁。

[3]崔睿:《公安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實證研究》,《現代交際》,第1-2頁。

[4]梁永玲:《大數據時代公安院校就業質量評價模式探析》,《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17年第19卷第4期,第101-105頁。

[5]薛宏偉:《改進公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和路徑的思考——以軍事、醫學院校為借鑒》,《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6年第28卷第2期,第136-141頁。

[6]楊健:《某公安院校最近五年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報告》,《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5年第30卷第6期,第89-92頁。

[7]劉亞東:《公安院校學生警察修養教育初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第23卷第1期,第85-88頁。

[8]魯麗娜:《新媒體環境下公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第21卷第3期,第99-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