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范性是當代教師教育期待回歸的初心,是關聯所有教師教育現象的一把連心鎖。在眾多學者眼中,師范性是教師教育的專業性,是教師教育的特殊性,是教學學術的專業化品質所在。我們認為,師范性是教師教育者與師范生共有的人格氣質、專業素質,是教師教育機構的獨有育師屬性,是教師教育活動的針對性與定向性。在新時代背景下,培育教師教育師范性的可能路徑是:樹立“育師為本”意識,用“育師目標”統攬大局,高度重視特色育師活動的設計。

關鍵詞】師范性 教師教育 培育 路徑

近日,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師范院校評估要體現師范教育特色,確保師范院校堅持以師范教育為主業,嚴控師范院校更名為非師范院校。”即師范院校的特色是師范性,其主業是造就未來教師的師范教育,能否凸顯其師范教育特質與職能,事關我國師范教育事業的大計。筆者認為,探明師范性的本意與內涵是引導師范院校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

不同學者眼中的師范性

《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出,我國當代教師教育系統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而這一教師教育體系的內核正是師范院校,保持師范院校的原初本色與師道歸屬,是確保當前我國教師教育體系建設“亂而有序”“統而存異”的立根之基。在教師教育綜合化、專業化、大學化的背景下,師范教育正面臨“去師范化”的危機,師范性問題日益凸顯,利用師范性品格來統合一切教師教育力量,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就目前而言,學者對師范性的理解主要有三種聲音。

1.師范性是教師教育的專業性

師范性的物質載體是師范學校、師范教育、師范生,其共同特點是“為教師行業培養未來教師”,而這一目標能否達成取決于其專業化、專門性水平,尤其是教師教育工作的專門化水平。有學者指出,師范性是“師范院校中教師的教育專業性”,[1]其主要關注點是:第一,師范院校如何參與教師專業成長;第二,師范院校能否教會預備教師“怎樣教”。有學者還指出,師范性是指“教師的教育專業性,它主要解決的是教師如何教的問題,其基本點包括:以師資為培養目標,以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課程為不可缺少的特色課程”[2]等。故,教師教育的專業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能構筑適合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教育,為合格教師的形成與發展服務;其二,這種教育服務能在師范生身上轉變成為實實在在的專業素養。可見,師范性是隱藏在一切教師教育服務背后的共同底牌與專業屬性。

2.師范性是教師教育的特殊性

國內著名學者葉瀾教授早就指出:“所謂師范性大多是指培養教師的一些特殊課程,如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見習、實習等;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技巧,如普通話、板書等;組織管理能力和特長培養等。”[3]該屬性與學術性相對,其實質是教師教育系統所特有的課程體系與技能教學。師范性是將師范教育與非師范教育區分開來的外部特征,是師范教育特殊性、專門性、獨有性的物質外現。在這一意義上,教師教育的師范性關注的是它能否為師范生專業發展提供特有的教師教育準備;而教師教育的學術性關注的是這種教育的深度與水平,關注的是它有無研究性成果、科學研究活動、研究性學習方式等的支撐。

3.師范性是教學學術的專業化品質

國外著名學者波伊爾指出:學術水平包括四個層次,分別是發現的學術水平、綜合的學術水平、運用的學術水平與教學的學術水平。[4]他將教學活動納入學術性活動的范疇,具有一定遠見與深度。教育教學活動是教師工作的主體,教師教育的生命線是其能否為師范生教育教學活動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與服務。在此,提升并凸顯教學活動的學術性水平正是彰顯教師教育師范性的重要途徑。師范性的關鍵內容是其在培養教師方面體現出來的路徑、目標、課程、教學的獨特性,及其在培養新教師教學學術能力、教學研究能力、課堂變革能力等表現出來的獨創性。

上述三類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典型性。總體來看,師范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服務方式的專門性、教育內容的獨特性與教學學術的水平高低。筆者認為,這三種理解對于科學思考師范教育的師范性,探究師范教育專業化、優質化改革的路徑等問題具有直接借鑒價值。

師范性的本真內涵探析

所謂師范性,是一切教師教育現象,包括教師教育的機構、制度、課程、活動等中蘊含的共同特征與本質屬性,是主宰師范教育的靈魂與內核,不斷凸顯教師教育的師范性是維系、增強、提升師范教育生命力的根本理念。在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中明確指出:教師教育綜合化改革的任務是“全面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水平”。師范生的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是教師教育的核心任務,是當代師范性的時代體現。結合這一理解,筆者認為師范性具有三重具體內涵。

1.師范性是教師教育者與師范生的共有人格氣質、專業素質

在古代,“師范”是指“可以師法的模范”,可以成為新生一代人格臨摹、學識臨摹、技能臨摹的楷模與范本。而現代所謂“師范”,即“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正是優秀教師的根本人格與素質要求,具體包括高尚卓越的師德品質、博專兼顧的知識結構、一專多能的能力結構等,其中高尚的師德與豐盈的知識是教師從教的基本要求。“學高”“身正”是教師可以“行為世范”“堪為人師”的根本資質。師范性的首要內涵是教育從業者從教所必需的專業資質與專業素養。

2.師范性是教師教育機構的獨有育人屬性

所謂大學,包括綜合大學、專門學院等,都具有育人性,但其育人目標與意圖千差萬別,育人目標與意圖的起點差異導致師范大學與非師范大學在發展中分道揚鑣。師范大學的核心育人目標是培育合乎時代發展要求與教育工作期待的合格教師、優秀教師;而非師范大學的核心育人目標是培育工業、農業、文藝等行業所需要的具體規格的專門工作者。師范性的獨特內涵必須從師范大學肩負的獨特使命與育人意圖中去尋找。師范大學是培育教師的,對教育工作具有深刻理解,深諳學生成長規律,具備先進教育理念,不僅知道“為什么教”“教什么”,而且清楚“怎樣去教”“怎樣教好”。在這一育人意圖指引下,師范大學必須科學定位教師培養目標,設計相應課程體系,開展專項技能教學,實施配套質量監控舉措等,以形成“從教師培養目標出發,借助教師教育體現,達成優秀教師培育”的閉路循環。可見,育人意圖是決定一切師范教育工作的原點,師范性內涵與教師培育意圖息息相關,抓住了教師教育機構的育人意圖,就抓住了師范性的核心內涵。回歸教師培育的初心、本心與原意,是教師教育系統彰顯師范性,做大做強教師教育工作,為新教師成長提供精準教育服務的時代要求。

3.師范性是教師教育事業的針對性

“成長教師、成為教師、成就教師”,是師范教育肩負的獨特職能,師范性就體現在這一教師培育的全過程、諸環節與各細節之中。教師教育活動是師范教育存在的主體與重心,主要體現其專門性、專業性、獨特性,即師范性的核心環節。能否確保所有教師教育活動圍繞“教師培育”這一中心任務展開,是師范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其實,所有教師教育活動都包括兩大組成:其一是通識教育活動,其二是專業教育活動。二者間分工略有不同,通識教育強調的是一般人文科技素養教育,關注未來教師作為“全人”的成長,重在培養教師綜合素養;專業教育強調的是教師行業特殊職能教育,關注未來教師的行業適應力與勝任力。在師范教育中,通識教育間接服務于教師未來成長,專業教育直接服務于教師當下成長,重在培養教師工作能力;前者具有共通性,后者具有專門性,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師范性的彰顯。在具體實踐中,后一類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尤為重要,它是師范性的重要體現,該活動能否對“教師培育”這一中心目標進行展開事關“師范教育”的實現。針對教師培養的專業教育活動具有兩個明顯特征:其一是重視教師培養工作的科學性,即嚴格按照教師專業成長規律與時代要求培養教師,嚴格按照教師行業的獨特要求設置課程、組織活動、開展評價等;其二是重視教育工作的實踐性與藝術性,即圍繞教師教育藝術與教學技藝的提高開展專業的教師教育活動,始終將未來教師的工作能力置于顯眼位置。

教師教育師范性的培育路徑

結合上述思考,師范性的根本內涵是:“師范人”的專業性、“師范教育”的育師性與“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圍繞這三個維度,教師教育機構,包括專門師范院校和參與教師教育的師范學院,都應該堅守師范性的本性,銘記“師范精神”,胸懷一顆“師范心”,滿腔熱情地投身師范教育事業,真正讓師范教育回歸初心,回歸本心。結合個人管理工作體驗與實踐,筆者認為,在舉國上下落實《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之際,教師教育機構應該從三方面努力,著力彰顯師范教育的師范性,真切服務于卓越教師的成長。

1.樹立育師為本意識

師范教育與師范院校均歸屬于“師范”,堅守師范屬性、服務教師發展、支撐基礎教育發展是師范教育的本心與初心,因此,時刻銘記“育師”重任,堅守“育師”主業,培養出一個時代、一個地區真正需要的好教師,是師范教育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的選擇。教師教育機構的領導者、決策者要堅守“育師為本”的信念,讓師范院校成為培育卓越教師的搖籃,成為一代教學名師的溫床。

2.用育師目標統攬大局

師范性的核心是能否用“育師”初心統攬全局,系統、科學、理性地設計整個教師教育體系。對師范院校而言,“育師”是其本有職能,是其舉辦教育事業的核心價值,堅持用育人目標來構筑教師教育的大廈是師范教育健康發展的根本價值起點。師范性的基本內涵是育師性,這是區別師范院校、師范專業與非師范院校、非師范專業間的根本差異。為此,應將育師目標貫穿教師教育的全過程,滲透教師教育機體的每一處,溶解于教師教育制度的所有環節中,是將育師目標落到實處的現實要求。例如,在師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上關注優秀教師的素質結構要求,在教師教育課程設計上關注其對育師目標的支撐度,在教育實習實踐中關注其與育師目標間的吻合度,在教師教育質量評價中強調畢業生的從教素養評價等,這都是在所有教師教育環節、細節上關注育師目標落實的要求。

3.重視特色育師活動的設計

每一個專業都有其獨特的育人活動方式,這些獨特而又有針對性的育人方式能夠體現本專業特有的專業性,達成本專業獨特的專業教育目標。在教師教育實踐中,不僅要重視育師目標對所有教師教育要素的統合性,更要關注對獨特育師工作方式的探索。筆者認為,這些方式正是:“三筆字”訓練、臨床教育實習、創意教學方案設計、課例研磨、教育工作體驗等。若能對這些特色育師活動、育師方式進行科學統籌、深入演練、優化流程,一種有特效的育師方式就會出現,教師教育的師范性也會隨之彰顯。

參考文獻:

[1]張立萍:《二戰后美國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學術性”與“師范性”之爭》,學位論文,山東師范大學,2014。

[2]陳淑奇:《關于體育教師素質建設的思考》,《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12期。

[3]葉瀾:《一個真實的假問題——“師范性”與“學術性”之爭的辨析》,《教師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第11-17頁。

[4]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發達國家教育改革的動向和趨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