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建設助推民辦高校內涵式發展——以陜西民辦本科高校為例
作者:張 箐 西安汽車科技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8-11-20 14:28:4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學科建設是民辦本科高校具有戰略性的基礎建設,本文通過對陜西省8所民辦本科高校學科建設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學科建設要順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合理規劃,建設學科梯隊等措施。只有把學科建設好,才能推動民辦高校教學、科研事業的不斷發展,推動學校教育質量和人才質量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學科建設 民辦高校 內涵式發展
“一流人才從一流學科走出,一流成果從一流學科產生,擁有足夠數量的一流學科,才能托起一流大學,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建設的核心工作。”[1]學科建設是民辦本科高校具有戰略性的基礎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民辦高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特色,對民辦高校的發展起到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作用。民辦本科高校經過30多年的不斷發展,已進入實施本科教育、專業碩士教育的學科建設新階段。“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2],深刻揭示了學科建設在民辦高校發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辦本科高校學科建設現狀
陜西省民辦本科高校的現有學科設置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占全國13個學科門類中的77%。在這10個學科中,包含35個一級學科,71個二級學科。西安培華學院、西安歐亞學院、西安外事學院、西安翻譯學院、西京學院、西安思源學院、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陜西服裝工程學院這8所民辦本科高校根據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及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設置學科,都非常重視學科建設,經過多年的辦學實踐,在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調查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和設置各校的重點發展學科和專業,根據各自辦學歷史和專業特點,主要集中在文學、管理學、經濟學、工學和藝術學五大學科。8所民辦本科高校有7所開設了經濟學、文學、工學和藝術學,學科分布相對集中。學科設置的雷同性從一個側面揭示了陜西民辦高校的現狀。近年來這一現象開始改觀,一些學校開始增設法學、理學、農學等學科,一級學科多元化態勢正在形成。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民辦高校辦學實力的不斷增強,社會各界對醫學、教育學等專業人才需求也日漸旺盛。
民辦高校學科建設戰略發展分析
學科建設對民辦高校的辦學層次、辦學類型、專業建設、辦學特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學科建設的研究和推動,對民辦高校的結構、質量、特色、效益將產生深刻影響,對推動民辦高校內涵式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1.學科水平決定民辦高校的辦學層次
學科是大學教育的最基本元素,是教學、科研、師資等方面實力的集中反映。學科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有著深刻的內涵。學科建設水平是衡量民辦高校學術水平的主要標志之一,對提升學校辦學層次,增強核心競爭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民辦高校由本科層次向專業碩士研究生層次提升,實現了民辦高等教育辦學層次標志性的突破。民辦高校需要結合自身辦學歷史和現實情況,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對若干個學科積極規劃,集中優勢,進行建設。同時,根據辦學層次的提升,在學科方向、人才培養模式、梯隊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大調整力度,不斷優化學科結構,使學科結構更加合理,形成獨有優勢和特色。西京學院是全國實施專業碩士教育的5所民辦高校之一,它立足陜西機械工程、控制工程、裝備制造業的不斷發展,沖破民辦高校資金短缺,一般較少開設工科的禁區,確定了以工科為主的辦學定位,在一級學科中設置了機械類、儀器類、電氣類、自動化類等學科;在二級學科中重點扶持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工程等,該校是全國民辦本科高校中少數幾所以工科為主的院校之一。
2.學科結構決定民辦高校的辦學類型
普通高校一般分為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和教學型大學。2000年,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期,為了補充應用技術教育方面的不足,一批應用技術大學應運而生。學科結構對學校類型具有決定性作用。設置教育學科為主的高校決定了多為師范類高等學校,醫學學科為主的高校決定了多為醫學類高等學校。高等學校的定位和發展與學科的結構密切相關。
民辦高校在學科設置上具有政策導向性優勢,比公辦高校更具自主性和靈活性,但應當遵循三條原則:適應社會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相應的辦學條件和充分的資金來源;遵循國家學科建設要求,結合本校辦學優勢。西安培華學院于1984年成立,2003年開始實施本科教育,在文學、醫學方面辦學歷史悠久,相應地在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的分布上數量最多。在調查的8所民辦本科高校中,共有35個一級學科,西安培華學院就有19個,數量最多;在71個二級學科中,西安培華學院有31個,名列第一。顯然,辦學歷史、辦學類型對學科結構影響很大。西安翻譯學院長期以來在文學學科建設力度最大,僅在語言類二級學科中就多達10個,辦學類型對學科的依賴十分明顯。8所民辦本科高校中幾乎都設置有經濟學、管理學和藝術學,這與該類學科生源相對穩定且充足、學科建設成本偏低密切相關。在一級學科中,經濟與貿易類、外國語言文學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工商管理類都占有明顯優勢,這與學科建設要適應社會需求密切相關。二級學科中的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環境設計等多數學校都有開設,這與高校的辦學歷史和辦學條件密切相關。
民辦高校學科建設戰略規劃重點
民辦高校的戰略規劃應以學科建設為主線,以學科發展推動知識創新,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強化高素質創造、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民辦高校的發展需要打造一批優勢學科,提升特色學科,扶持應用學科,才能在高等教育之林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
1.學科建設要順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民辦高校的學科建設必須主動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著眼于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并根據未來變化趨勢,針對經濟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特點和數量變化,及時、超前調整學科建設方向和學科專業結構,拓展學科發展空間,使學校的學科建設與時俱進,保持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最佳狀態。民辦高校要發揮自身優勢,打造特色學科,為地方培養各類應用型人才,這是由民辦高校的地方屬性和民辦高校的培養目標所決定的。民辦高校如果得不到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企事業單位的支持,不僅生存艱難,社會參與度也會降低,這對民辦高校的發展是不利的。因此,不斷適應區域經濟發展,調整和優化學科結構,對民辦高校尤為重要。
2.學科建設需要合理規劃
民辦高校真正步入學科建設這一領域,僅有10年左右,歷史短、經驗少、水平低,甚至談不上嚴格意義上的學科建設。需要在起步階段做好學科建設規劃,合理的學科建設規劃要求既要服從民辦高校現實狀況,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發展空間,尊重學科內在規律,與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發展戰略目標相一致。民辦高校要把中長期發展規劃與短期發展計劃相結合,一要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二要集中本校的人力、財力,重點培育優勢學科并加快發展,以便形成競爭優勢,帶動學校整體工作的推動。
3.學科建設需要學科梯隊保障
建立合理的學科梯隊結構,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是學科建設成敗的關鍵環節。學科梯隊建設是師資隊伍建設的核心,師資隊伍建設又構成學科梯隊建設的基礎。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是學科梯隊建設的重中之重。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要有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較寬的學術視野,善于把握學術前沿,并且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凝聚力,帶領本學科走在學科建設的前列。為了落實學科建設規劃,民辦高校必須下工夫解決人才的引進和使用問題,并提供優厚生活待遇、良好工作條件和升遷空間,穩定隊伍、培養人才,真正建立民辦高校自己的、立足長期工作的學科梯隊帶頭人、子梯隊帶頭人和骨干教師。
4.學科建設需要經費和資源保障
民辦高校應單列一筆用于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的資金,以保證專業實驗室、實訓室相關設備、科研機構等的建設費用。民辦高校在初創時期經費主要投入在廣告宣傳、招生經費和基礎建設方面,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的投入十分薄弱。隨著學校本科教育目標的確立,資金流向學科專業建設成為必然的一種趨勢,也是建設高質量、有特色、高水平民辦高校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民辦高校的學科建設向多學科、多類別、多專業方向發展,如醫學、工學、教育學、法學、農學等。這就必須保證各學科專業所需的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和實驗場地的購置和建設費用。民辦高校為了解決資金短缺和設備不足的問題,可以積極利用社會資源進行校企合作,通過優勢互補解決設備購置投資大的難題。同時,國家應利用教育經費,加大扶持民辦高校學科專業建設,加大中央財政、地方財政民辦高校學科建設專項資金投入,提高專門用于扶持民辦高校學科專業建設的撥款,多渠道解決師資隊伍建設及教學設備、實驗設備的添置、更新等資金投入問題。
民辦高校學科建設的著力點
學科建設在民辦高校還是一個新領域,缺少著力點,需要從多方面向公辦高校學習,掌握規律,認真實踐,不斷提高學科建設水平。民辦高校學科建設搞好了,對提高民辦高校的辦學層次、提升學科結構優化、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培養人才的適應性和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創新都具有重要意義。
1.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學科建設需要良好的學術環境和學術氛圍;需要與相關學校、國內外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合作;需要通過學術刊物開通校際學術交流,促進國際國內的合作,提升學校的科研水平。民辦高校應加大科研力度,積極申報國家級和省級縱向、橫向科研課題,努力營造學術研究的大環境,逐步提高科研水平,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民辦高校學科專業建設問題。一是要圍繞學科方向和專業設置開展科研立項,緊密結合社會、區域經濟發展與學科建設的關聯性,積極研究尋求新的生長點;二是要結合研究成果,依據市場需求信息調整或設置新學科,發揮社會力量在民辦高校學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加大學科建設成果轉化,打造特色品牌學科。
2.建立人才遴選機制
學科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民辦高校最短缺的是優秀人才,是學科帶頭人。一個好的學科帶頭人可以引領整個學科朝著更高的目標不斷發展創新,可以領導一個專業團隊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民辦高校要把引進、吸納學科帶頭人、骨干科研人員、骨干教師作為重要工作緊抓不懈。一要引進人才,建立基于學科使命的遴選聘用機制。花大力氣吸引在該學科領域有所建樹,能洞悉學科發展前沿態勢,具有扎實科學研究能力,富有創新性的尖端人才。通過與公辦高校、軍事院校、研究院所、大型企事業單位等共建合作之際,選聘適合本校學科建設的學科帶頭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二要培養人才,建立民辦高校人才有效評價機制和人才培養激勵機制。選擇一批有潛力的青年教師到國外或公辦高校學習、進修提高,充分發揮二級學院院長、科室主任、骨干教師的作用。加強校內科研骨干的培育與學科團隊的建設,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軟環境。同時,要建立淘汰分流機制,從制度層面增強教師的競爭性和緊迫感。三要留住人才。民辦高校需要不斷改善并優化科研、工作條件,提高工資、福利待遇,努力做到用工作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用優越的條件將優秀人才引進來,留下來。
民辦高校的學科建設是決定學校辦學特色最主要、最突出的因素,也是形成辦學特色的核心。因此,抓好學科建設是民辦高校辦出特色的抓手和著力點,需要傾全校之力而為之。
參考文獻:
[1]謝桂華:《高等學校學科建設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