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擬借鑒優質示范課程成功經驗,通過對若干示范課程參評過程的反思,從課程構思、課程準備、課程實施三個步驟嘗試構建一套基于任課教師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操作技巧于一體的計算機類基礎示范課程的教學范式,旨在對示范課教學的質量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教學環節 教學目的 示范課程

課程授課形式多樣,既有面對聽眾的課程授課,也有面對鏡頭的微課、慕課。既有充滿挑戰的示范課程比武,也有普通意義上的課程講授。本文所討論的課程授課,主要是指面向學生或受眾,充滿挑戰的計算機類基礎示范課程比武。

通過長期觀察和摸索實踐以及親身參與該類型課程建設和優質課程評選,筆者認為,優質課程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取決于課程體系本身,更與任課教師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操作技巧三個要素密切相關,是三者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從完成優質示范課程授課的先后程序而言,上好計算機類基礎示范課程,筆者認為可以從精妙構思、精心準備和精準實施這三方面分步進行。

1.精妙構思

要達到既有教學目的,又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那么課程構思必須是全局的。

首先,選定哪一節課作為示范課,要考慮本節課在整個課程理論體系中占據什么樣的地位,是概述理論為主還是實踐操作為主,應該根據授課人授課風格的不同,進行不同的選擇。

其次,要確定授課具體內容。要根據課程大綱規定的內容進行設計,對教學內容優化重組,同時深入分析課程內容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設計選擇恰當的例子達到知識點之間的銜接過渡、教學內容的前后呼應等。比如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Excel函數混合計算的這個知識點,是學生在學習了多個函數的概念和參數設置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的內容,它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本次課的目的不僅在于單純的函數嵌套,還在于什么樣的情景下使用多函數嵌套的跨表計算方法,所以,確定以“多函數嵌套使用”為題進行講授。

最后,要充分考慮授課對象的理論基礎和接受能力。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直接決定著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的選擇。要如何進行問題切入和收尾總結?現場節奏如何控制?怎樣表達才能保證課程既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又能充分展現授課教師的能力和水平?有了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就可以為示范課程的講授奠定一個情感基調。我們的授課對象為高職學生,求知欲強,之前掌握了一些基本函數的知識,具備較強的應用能力。所以我們可以創設情境,將問題引入授課內容,以多種方式展示日常生活中運用到的函數計算,引領學生逐步掌握多函數嵌套使用的基本方法,從中體會Excel中數據處理的巨大魅力,從而啟發學生針對不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函數混合計算。著重突出:(1)理解各個函數的功能,掌握函數嵌套計算的方法;(2)在復制函數過程中如何對參數進行正確引用,以達到簡化函數計算的目的;(3)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深入探究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言必有據的嚴謹思維品質。

2.精心準備

一是物質準備。現代授課不同于以往傳統授課,常常借助多媒體課件,再輔助必要的板書,使得課堂信息容量空前增大,表現形式更加豐富,體現出多維度、立體感。因此,準備示范課程,必須要做好多媒體準備工作。在內容上,應緊緊抓住課程章節體系,突出重要知識點,忌利用大量的時間去講述基礎理論,浪費時間損傷主題。在表現形式上,應堅持直接明了,忌采用花樣多的動畫和音效。在與板書的配合上,應精確設計,要通過板書提綱挈領,重點突出,忌板書字跡潦草無序。

二是環境準備。環境是施展才能的基礎平臺。上課前應該充分做好多媒體、聲效和時間控制等多種準備工作。比如,若示范課程在大講堂或相對開放的區域(教室)進行,上臺前要提前試播課件,提前打開空調或風扇,關窗以免外界聲音干擾。這些事情若沒有考慮周全,出現了不必要的干擾,必然會影響整個示范課程的效果。

三是心理準備。內因是決定事物性質的根本。首先,必須要堅持精品必勝的信念。既然推薦展示示范課,所講授的內容理應是自己最有把握的,加上細致周密準備,效果必然好于平常授課。其次,必須要堅持以我為主的信念。講授者需要做的只是用最自然的狀態將知識要點傳遞出來,沒有必要考慮后果。最后,必須要堅持自然隨意的信念。不管示范課程有多少受眾,有多高級別的評委,表演者要做的只是演好自己的角色,要十分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從容自如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水平。

四是身體準備。為達到最佳效果,授課過程中要精神、容光煥發、鎮定自若。成熟的示范課程中教師是衣冠整潔、打扮得體,會選擇與自己氣質、當時的氣溫、甚至考慮采用與課程課件風格相適應的著裝。

3.精準實施

一是要掌握好時間。課堂時間總是有限的,要達到教學目的,必須控制好時間。在講義中要做好時間段劃分,經驗豐富的授課者總是事先分好啟發引導、主體講授和課程小結三個時間段,在每個時間段內根據授課對象的反饋情況進行微調,總體做到張弛有度。

二是要調控好課堂氣氛。對計算機類基礎課程而言,想要整個過程都旁征博引,引經據典,是不太現實的。工科類基礎課程的特點是邏輯嚴謹,通過演繹、推導、論證等方式告知或驗證科學原理,不需要華麗的詞語和夸張的修辭。即便如此,授課者也可以借用淺顯易懂的實例來調節課堂氛圍,加深理解。這類東西要少而精,不能沖淡了主題。比如可以在多函數嵌套使用這節課中進行如下設計。

(1)問題的引入(創設情境):先給大家提供一所高校的教師基本資料,隨之產生出一個問題,即如何計算出教師的實際收入?

(2)引導:啟發學生如何根據教師入校時間計算工齡,求出基本工資。如何根據教師職稱和其他信息計算出各類津貼?根據已經求出的教師應發工資合計,如何對個人所得稅分段進行計算?

(3)得出結論:對每個問題逐個選擇需要用的函數,并且給出函數嵌套的基本計算公式。

(4)應用及思考:對于IF函數測試出的不同邏輯值返回相應的結果,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果一次測試不能給出明確的結果怎么辦?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一個函數值作為另一個函數參數的情況,為后續大數據處理的學習做好一定的鋪墊工作。

三是要有自己的語言風格且兼顧語言精煉。絕大部分計算機類基礎課程所涉及的理論、規則和結論的表述都很嚴謹和晦澀。為讓學生聽清楚弄明白,講授者應該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進行闡釋,特別是對某些理論的具體應用,用自己的語言去揭示內在聯系和實際操作。同時,語言還要兼顧精煉,即減少無用的口頭語,使表述清晰,表達準確,邏輯通順。一般而言,語氣詞的運用會降低語言的吸引力,應盡量少用。同時,還要盡量避免反復使用“這個、那個、然后、但是”等,這些詞常常導致指代不明,會影響受眾對語意的理解。在語言語調的配合使用上,要有落差感和節奏感,不能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要知道平鋪直敘的表達方式是使學生產生睡意的溫床。

四是要有相得益彰的肢體語言。授課中教師要熟練地使用肢體語言,配合抑揚頓挫、節奏感十足的語調,這會使教師的形象靈活起來,課堂的氛圍也隨之更生動。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不僅適用于演員的藝術舞臺,也適用于教學育人的過程,要求講授者對課程內容精準把握、理解和掌控。

五是要熟練使用教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尤其是多媒體的普及使課堂講授形式空前多樣化起來,其快捷便利和豐富直觀的表現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好的多媒體課件確實引人入勝,讓人過目難忘,但是不少年輕的教師也由此產生了依賴。常常是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聚焦于多媒體而非學生,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變得可有可無,大大損傷了教學效果;如果一旦離開了多媒體課件的提醒和支撐,就完全亂了講課的節奏。

六是要精妙地設計板書。課堂教授不是專題講座、演講比賽,不僅要動口,還要動手。板書是課堂講授的必要表現形式,設計精妙的板書常使一堂課的總結省時省力,事半功倍。不少年輕教師不注重板書,要么一堂課下來寫不了三五個字;要么板書如醫生開的藥方,龍飛鳳舞,不知所示;要么如孩童涂鴉,看不出重點;要么僅僅是對章節標題的羅列,起不到提綱挈領的作用。經驗豐富的教師總是認真地板書,既簡要列出課程的框架綱目,又精準明確每小節的關鍵詞,使人通過板書就能回憶起整節課的內容,為課程小結打下完美基礎。例如在多函數嵌套使用中可以先把每個函數的表達式和參數單獨板書出來,最后通過講解推導將完整的函數嵌套公式展示在黑板上。

七是要做好互動配合。課堂講授不是大會報告和政策宣講,不是我講你聽,必須密切關注效果,要進行互動。有經驗的講授者善于觀察聽眾的微表情,善于感知課堂的氣場和氛圍,及時通過反問、自問自答、提問請答、誦讀等多種方式,將聽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強調的內容上來,不自覺地去強化記憶。課堂互動反饋是教學效果的直觀表現,沒有反饋,則說明所講的內容還沒有被消化理解。講授者應快速決定,是換個角度重講一次,還是繼續迅速往前推進。

八是要有完美的小結。總結是畫龍點睛,固化認識,而不是畫蛇添足,浪費時間。無論是九十分鐘的大課,還是三十分鐘的微課,都離不開完美的小結。通過小結,講授者對整個課程進行快速回顧,既可以是對課程內容的整理和鞏固,也可以是及時對授課過程中出現的紕漏進行補充,還可以借此提出新的問題,做好后續課程授課的鋪墊工作,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過程。在本例中可以對學生提出課后思考問題:為了簡便運算,復制函數時候還有什么樣的限制?計算個人所得稅稅率的時候是否需要測試所有的檔?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知識網絡的創建,達到強化知識點的目的。

結 語

成功的優質示范課程的共同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知識點為基本支撐,強調邏輯嚴謹、重點突出、觀點鮮明、手段合理,充分調動各種有利因素,體現知識性、趣味性和系統性,最大限度實現教與學的互動融合。

參考文獻:

[1]Siemens,George.“Connectivis: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Eleamingspace,http://www.Elearnspace.org/Articles/connectivism.hun.

[2]George Siemens:《網絡時代的知識和學習:走向連通》,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美〕西蒙斯:《數字時代的一種學習理論》,李萍 譯,《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8期。

[4]張秀梅:《關聯主義理論述評》,《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第44-50頁。

[5]劉衛財:《關于情境教學模式的探討》,《教育發展與研究》2008年第23期,第96-97頁。

[6]劉義、高芳:《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情境認知教學模式簡析》,《教育探索》2010年第1期,第88-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