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小學教育管理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教育管理改革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教育規律對學生進行全面管理。在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在保證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的前提下,健全學校教育管理機制,學校還應該加強對教師的監管,開展相應的教研活動,教師之間相互促進,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管理改革的效率。

一、小學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是為了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在小學教育管理改革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視并解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教育管理者的思想隨著改革的進程依然沒有改變。學校領導作為學校教育的直接領導者,在教育管理方面其思想以及管理手段都比較落后,制定的教育管理方案沒有任何錯誤,但只是形式主義,只有方案的存在,沒有人去實施。其二,學校缺乏正確的教育管理模式,一些學校一味地追求大量生源,而忽略了對學生的管理,一旦學生過多,管理就容易出現問題。其三,應該正確對待教學質量檢查,教學質量檢查主要是以兩種方式實施的,一種是對學生進行檢查,另外一種是對教師進行檢查,學生與教師都要認真對待,才能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轉變教育管理理念

小學教師需要意識到在新課程背景下開展教育改革工作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不能忽略學生的基本感受,教師需要認真聽取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在學習中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同樣的,教師需要在教育管理中全面滲透人文理念,制定出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二)完善教育管理體系

在新課程教育管理觀念的指導下,教師需要進一步完善教育管理體系,創新教育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小學教育管理改革并不是教師單方面的參與,需要學校管理者與教師共同實施。學校管理者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管理能力,積極應對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校中不同班級的管理形勢,做好對教師、對管理工作的監督及評價。教育管理者在實施改革的同時,還應該征求教師和學生對改革工作的建議,改革初步完成后需要檢查改革實施后的成效。學校還應該注重對教師的培訓工作,以建設一支師德修養高、業務素質精良、教學技能全面、教學基本功過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適應新課程改革需求的教師隊伍為目標,以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為本,造就一支適應現代化教育要求的創新型、學習型、研究型、高素質的新型教師隊伍,這樣才能夠有效促進教育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

(三)改變評價方式

在新課程背景下,為了全面落實小學教育管理改革工作,小學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學生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在以往的評價方式中,教師都是以學生成績的好壞對其進行評價的,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還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習方式以及道德品質,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在教育管理中逐漸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體系。同時加強教師團隊建設,積極引進高素質教育人才,為改革注入新鮮血液。同樣地,學校管理者也應該注意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工作中轉變消極的工作態度,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小學教育管理改革工作中。

總的來說,在小學教育管理改革中要注重運用創新理念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方法。學校管理者及教師要提高認識,解決教育管理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優化教育管理工作,樹立正確的教育管理觀念,全面提高小學教育管理工作實效。

作者單位 西安市蓮湖區西關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