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法就是把學生按照不同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以及個人特征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方案,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分層教學法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合理劃分層次

實施分層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這項任務看似簡單,實則復雜。只有把學生劃分為合理的層次,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學任務的制定才會更加科學。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是他們的個性十分鮮明,對于自己喜愛的東西和不喜愛的東西區分非常明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體育基礎情況、身體素質、興趣愛好進行全面調查,然后才能確認學生屬于哪一個層次。為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教師需要提前下很大的工夫,一方面需要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從學生自己的表述中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生對于體育的掌握情況,還要與學生家長以及班主任老師進行充分的交流,因為他們平時與學生的接觸最多,對于學生的喜好也非常了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層次劃分的合理性。雖然對于教師來說,這是一項工作量非常大的任務,但是這項任務的完成對于分層教學法的后期實施以及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二、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分層授課

雖然小學體育的教學內容總體來說都較簡單,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接觸的知識面也較窄,因此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仍然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結合學生的分層情況進行分層授課。對于一些簡單的學習內容,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而那些難度較大的課程內容,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則不作要求。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難度,激發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熱情。例如,在“跑步”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難易程度進行層次的劃分。跑步這一項體育活動所包含的內容有很多,有短跑、長跑、加速跑、折返跑等,每一項跑步運動都有其固定的規則和注意事項,對于那些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實際的掌握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教師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先把難度最小的教給他們,當他們掌握之后,再逐步提升難度。針對那些基礎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把難度較高的內容直接教給他們。

三、根據學生的水平高低分層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如果教師能夠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盡量多給予積極、鼓勵性的評價,學生在后期的學習中就會更加努力,學習效率也更高。但是如果經常給予學生消極的、批判性的評價,學生受到打擊,容易產生抵觸心理,并且逐步喪失對該學科學習的信心,學習效率也會受到影響。在小學體育學習過程中,針對某一項難度較大的體育項目,基礎較好的學生可能非常容易做到,但是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則很難把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做到完美,此時教師的評價就顯得格外重要。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自身水平的差異,進行分層評價,不能籠統地按一個固定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例如,在“跳遠”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屈膝、雙臂上揚、收腹等基本動作都要做到位,基礎不同的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難度也是不一樣的,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不能完全按照學生動作的規范程度,還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基礎好的學生完成后,教師應該按照較高的標準予以評價,對于動作不標準的地方及時指出,并指導學生改正。對于那些基礎相對差、協調性不是特別強的學生,應該適當放低標準,當他們的動作出現失誤時,不要給予過度的批評,而應給予適當的鼓勵,鼓勵學生下次做得更好。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體育不僅僅是一門課程,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目前正是全民運動深入開展的關鍵時期,小學教師在小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觀念,不能僅僅把相關知識教授給學生。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體育課學習過程中提高身體素質,同時激發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對于體育的熱情。

作者單位 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石場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