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作業分層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作業,從而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層次水平上有所提升。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卻無法有效對學生進行分層并合理設置作業。以下是筆者對小學數學作業分層的幾點設想。

一、轉變作業布置觀念

為學生布置作業是加強學生練習和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教學手段,但是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都沒有認識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化,統統采用統一化的作業設計理念,為全班學生布置完全相同的作業習題,這種統一化的作業設計和布置方案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處處可見。為了有效提升數學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摒棄這一落后的作業教學理念。教師要樹立分層教學理念,并將分層作業教學落到實處,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情,諸如學習能力、學習基礎、數學學習興趣等,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學生們設計和布置差異化的作業,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完成作業,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平面圖形面積”這一教學內容時,因為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十分抽象,就會有很多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不能充分理解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制訂具有差異性的作業方案。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后進生、中等生和優等生三個層次。給后進生布置一些基礎性作業,讓學生們利用公式來進行圖形面積計算;對于中等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提高性的作業,可以鍛煉學生們對各種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綜合運用;對于優等生,教師可以布置具有挑戰性的作業,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當激勵學生在完成本層級作業的基礎上去挑戰更高層級的作業,促進學生進步。

二、根據學習方法布置作業

作業教學的目的不僅是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更應當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為學生們布置的作業多數局限于書面習題,不僅作業形式單一,而且作業題目也缺乏創新。雖然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已經開始使用分層教學的理念為學生設計和布置作業,但是這也僅限于讓學生們去解決各種習題作業,沒有能夠提升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們就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方法布置具有開放性的作業。

例如,在教授“角的分類”這一教學內容時,就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作業布置。對于善于觀察生活并能夠從生活中學習知識、總結規律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布置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業,如列舉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直角實例,想一想這些角為什么要設置成直角?認真觀察時鐘,想一想什么時候時針和分針之間的夾角是直角,什么時間又變成了平角?對于善于動手的學生就可以讓他們通過動手來進行角的測量,并讓他們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有所啟發,如讓學生們自己測量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的內角度數,并讓同學們總結這些圖形的內角度數之和有什么規律。

三、根據學生的學習計劃布置作業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計劃來布置作業,幫助學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后進生教師要注意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提升,對于中等生和優等生則應當鍛煉他們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來進行分層作業教學,才能有效提升作業的針對性,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在“混合運算”這一教學內容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分層布置作業。在做基礎性的作業時讓學生計算混合運算習題,而應用型題目則可以設置為:小麗拿50元去超市買東西,買筆記本花了5元,買圓珠筆花了4元,現在小麗想拿剩下的錢來買書,一本書8元,問她最多可以買幾本書。通過這樣分層設計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學生,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學情分層布置作業并提升作業的針對性和多樣性,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每名學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提升,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五汛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