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堂評價要符合學生的發展特點

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小學生比較內向,不喜歡表現自己,再加上對英語學習缺乏自信,這就使得他們在課堂上不敢主動回答問題;而有的小學生比較活潑,回答問題積極主動。這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就應該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對于比較內向的學生,應該以鼓勵為主,當他們回答正確某個問題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他們的信心,使他們喜愛英語課程。而對于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的學生,教師則降低對他們表揚的力度,并及時指出他們學習上存在的不足,從而使他們意識到謙虛使人進步。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評價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使評價內容更加真實,更符合新課改下教學大綱的要求。

二、課堂評價要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也經常對小學生進行評價,但是評價的內容比較寬泛,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使得很多小學生并不在乎教師的評價,整個評價環節變得可有可無。為此,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教師也應該改進現有的評價方式,通過評價環節使小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進行怎樣的改進等,從而使課堂評價更有信服力。

首先,教師要盡量簡化評價的語言,尤其是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所接觸的英語單詞較少,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教師就可用簡單的英語單詞“Nice、Great”等展開評價,學生能從簡短的語言中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相對較高。其次,評價的時效性是比較重要的,例如很多小學生的英語發音并不標準,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及時指出,并糾正他們的發音,從而使小學生及時發現錯誤并改正。而且根據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后,越早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記憶就會越清楚,課堂教學效果也會越好。最后,教師應注重評價的針對性,對于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應提高對他們的要求,多糾正他們的錯誤,少一些表揚和鼓勵;而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則以鼓勵為主,并告訴他們努力的方向,從而使他們找到自身知識的薄弱點;對于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應在課堂上對他們多一些提問,使他們意識到英語學習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難。

三、課堂評價要注重學生之間的評價

由于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以自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從而提高小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為此,教師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小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等,豐富評價的形式。

首先是注重小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小學生能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并能在后續的學習中進行改進。其次是注重小學生之間的互評,在目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小學生由于害怕、恐懼、膽怯等各種心理,而不敢與教師交流,師生互動較少,教師并不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而小學生彼此之間比較熟悉,會在課下的時候一起玩耍、寫作業等,這樣教師就可要求他們對彼此進行評價,肯定別人的優點,明確自己的不足,對小學生的成長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最后是教師還應注重小組評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很多需要小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的教學實踐。這樣教師就可對全班小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并要求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從而使小學生意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并在小組評價的過程中,明確每位同學在小組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四、課堂評價中要融入肢體語言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潛意識里認為課堂評價浪費時間,尤其是目前采取的依然是大班教學的授課模式,如果對每位同學都進行評價的話,必然會影響正常的上課進度,教學任務無法完成。為此,教師可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融入肢體語言,不僅能充分利用起課堂教學時間,還能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情況,效果較好。

首先肢體語言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避免他們上課的時候走神,能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應夸大自身的肢體語言,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當學生非常全面地回答了一個問題之后,教師可對著該位同學豎起大拇指,或者給予他一個熱情的擁抱等,以使學生意識到教師對他的肯定;最后是肢體語言還有批評警告的意思,例如有的小學生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等,教師一個嚴厲的眼神,有時候甚至比語言更有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初級階段,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強,尤其需要教師和父母對自己的肯定,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進行合理的評價,以使小學生意識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和耐心,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愛上英語課程。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東屏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