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新觀念,維系家園的情感紐帶

過去我們常常以幼兒園為中心,家長只是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導致幼兒、家長參與度與積極性都不高,其原因是家園溝通不夠,那么如何有效促進家園的溝通工作呢?

1.平等交流促進家園有效溝通。首先,必須更新觀念,提供平等對話、交流的平臺。我們要了解家長的需求,通過調查、談話等方式了解家長的關注點,以求溝通的時效性與有效性。其次,家長會的形式也要轉變,要由單一的一言堂變成不同形式的多言堂,如茶話會、家長沙龍、經驗分享會等,多樣化的形式、豐富的內容、有效性的開展活動都會拉近幼兒園與家長的距離。

在活動中我們可以共同探討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如飲食方面的糾正、不良習慣的改變等,相互介紹自己在家中管理孩子的最有效方法,同時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也不遺余力地將科學的育兒觀與家長共同分享,在這樣的平等對話中我們相互間消除了隔膜,有效地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2.線上方式促進家園有效合作。隨著信息時代的深入,家園的溝通方式也悄然發生改變,除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外,我們還開通了“手心網”以及“學習通”等,為每個孩子建立電子成長檔案,將孩子在園的情況用不同的方式記錄,具體又貼心、時尚又便捷的溝通方式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助推了家園合作。

3.配合幼兒園提升保教質量。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內容,我們每周公布一周的活動安排,并增設了“請您配合”一項。如在護蛋活動中,我們在提醒欄中這樣寫道:“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母親10月懷胎的辛苦,我們開展了護蛋行動來體驗母親的辛苦與愛心。請家長為孩子們準備一枚生蛋(可以畫上臉蛋,可以給它準備個簡易的家),下周一來園時就要帶著‘蛋寶寶’喲!”簡單的話語讓家長了解教育內容以及具體配合要點,使家長走進幼兒園的教育。我們還通過舉辦知識講座來提升家長的育兒水平,指導家長走出以前單一枯燥低效的教育誤區等,讓家長了解參與幼兒園活動的重要性。

二、人盡其才,促進家園的資源互補

“互動合作”是瑞吉歐教育取向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協助完成教學任務。

1.利用家長資源,添彩教學活動。如:在班本課程“生命的種子”活動中,我們發動家長帶來孩子們的B超照片和出生時的照片,家長們積極響應,孩子小時候的衣服、剛出生的照片等滿滿都是回憶,邀請媽媽講講B超里的寶寶從胚芽到最后成形的過程,因為有了家長的參與,活動有了別樣的色彩。

2.參與班級管理,促進家園互動。為了讓家長參與班級管理,我們以班級為單位成立班級家委會。我們在群里發了倡議書,鼓勵愿意加入班級管理的家長自愿報名。這一提議得到了廣大家長的踴躍支持,于是我們的班委會成立:班長、副班長、宣傳委員、組織委員、財務部、后勤部等職務花落有家。在家長們的配合下,班委會成員有模有樣地參與了班級管理。例如,在中班的集體生日活動中,班委組織部就帶著后勤部幾個家長從活動的策劃到地點的選擇以及經費的來去都開了一個好頭,在班委會的帶動下,采購組、活動制作組等也為我們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外,我們的家長委員還承擔了組織班級家長小組活動的任務,如對成長手冊制作有困難的家長進行幫扶制作、調動家長加入護學崗活動等。在活動中大大激發家長參與幼兒園工作的熱情,使家園互動充滿活力。

3.家長助教活動,形成教育聯盟。在新生入園時對家長資源進行分類整合,形成班級家長資源庫的電子文檔。為彌補日常生活中爸爸在孩子學習交流中的缺失,我班開展了以“爸爸老師進課堂”為主題的助教月活動:“鞋子的誕生”“好看的窗簾”“揭秘醫院”等。這些活動拉近了爸爸、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給孩子們帶來了與眾不同的職業體驗,同時也進一步讓家長朋友了解幼兒園的工作。結合我班的“美食節”活動,邀請媽媽們來傳授制作小竅門。孩子們在媽媽手把手的指導下,學會了做湯包、花生糖、壽司等手藝,家長朋友在活動中不但展示了自己的才藝,實現了自身價值,還增加了對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認識,成為家園共育的積極支持者和參與者。

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是幼兒園豐厚、寶貴的教育資源,我們會繼續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策略,努力發揮家長的主動性,實現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雙贏。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門市龍信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