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初中思品課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
作者:梁玉峰
發布時間:2018-11-15 10:06:2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習總書記的講話不但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指導作用,也對初中思品課教學具有指導意義。在實際的教學中,思品課面臨著許多問題,弱化了其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降低了其對學生成長的影響作用。
一、當前思品課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1.專業教師數量不足。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了當前社會各方對思想品德課的偏見,認為思品課是可有可無的 “副課”,只要有人上就可以了。學校在配備思品課教師時,不配備專業的思品學科教師,而是將學校內不能勝任其他學科教學的教師調來上思品課。非專業教師不掌握思品課教學的基本理念、教學原則、基本方法等,上課只是照本宣科,甚至將思品課上成了閱讀課、語文課,以應付考試,偏離了思品課的初衷,這也造成了學生厭學思品課,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2.教材使用不到位。實際教學中,教師對待教材的態度是神圣的,不論教材的正文、閱讀材料、輔助材料,還是探究性的問題,都想面面俱到,而上課的時間是有限的,面面俱到等于一面也不到,影響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再處理,要緊緊圍繞課程標準進行詳略和取舍,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間,而不是約束于教材之中。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評價機制單一。當前,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考核、學校對教師的考核、社會對學校和教師的評價,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依據教學成績。所以,很多人認為只要能取得好成績,就是最好的辦法。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行為如何,卻不能納入到思品課的考察范圍內,將學習和行為相剝離,進一步弱了化思品課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
4.教學改革步伐較緩。現實教學中,各方面都要在重要考試中見成績,如果改革成績不理想,就可能影響學生的前途,讓社會和學校認為老師的教學水平有問題,更可能影響到老師的前途。在這樣的社會現實和壓力面前,課程教學改革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推進。先進行教育評價機制改革,當成績不再是評價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時,改革也就會自然而然地進行。
二、關于思想品德課困境的對策思考
1.明確思品課程地位。一是明確思品課程的設置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二是進一步強化對思品課性質、目的的認識,強化思品課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三是引導學生、家長和社會認識到思品課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強化任課教師對學科的認識和對學生的影響作用。
2.鞏固思品課教師隊伍。一是要建設思品課專業教師隊伍,有計劃補充專業對口教師;二是采取措施,改變部分任課教師知識功底不扎實、方法簡單機械、片面追求成績、忽視學生興趣等現狀;三是對部分能力不足、不能準確把握“標準”、基本功不足的教師進行調崗。
3. 改革思品課教學方法。一是重視對新媒體的應用,要與教學內容和主題相契合,不能華而不實;二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善于抓住有利于課堂教學開展的契機,升華課堂教學;三是堅持與實際相結合,將教材內容中的道德準則、法規制度等教學與實際相結合進行課堂教學。
4.提升思品課教師素質。一是強化教師基本功訓練,如把握思品課基本的教學方法,將時事新聞“新”、學校班級“近”、學生行為“實”等引入課堂教學;二是善于學習思品課會涉及的知識,特別是時政性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三是以身作則,言行如一,給學生樹立榜樣;四是形成鮮明的教學特色,以特色吸引學生。
5.完善思品課教學評價。在對學生的思品課課堂學習進行評價時,嘗試評價的多樣性,將言和行結合起來。考試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不能以偏概全,一考定終身。而應該將多種評價結合在一起,如將學生的操行評定結果、綜合素質評定、違紀情況等融為一體,進行綜合考核,更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只有立足于思考和改革,初中思品課教學一定能為實現“培養大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標筑基。
作者單位 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第二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