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文化成果讓每個華夏子孫都為之驕傲,詩歌作為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是擁有它獨特的魅力。經(jīng)典古詩文最大的特點是“言簡而意賅”,篇幅短小,內(nèi)容豐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也并不是教師能輕松駕馭的,講少了,知識點挖掘不深,學生理解不透;講多了,又成了“牽著學生走”的教學路子,出現(xiàn)了經(jīng)典古詩在今天的小學課堂上發(fā)揮不出其效果和優(yōu)勢的遺憾。“古詩到底該怎樣教”成了眾多教育同仁探究的新問題,結(jié)合長期的教改實踐,我對古詩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摸索,覺得更新教學觀念,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是教好古詩的關鍵。

在以往的古詩課堂上,通常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還要求學生背下來,一首詩教完了,學生只是機械地記住了譯文和詩句,其實古詩教學完全可以生動起來,因為古詩本身就有一種內(nèi)在美。教師在教學中應將講解和啟發(fā)有機結(jié)合起來,誘發(fā)學生對詩文產(chǎn)生美的想象,去體會其中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情感美、藝術美,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反應,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渴望。以《小池》一詩為例,我是這樣安排課堂結(jié)構的。

一、由圖及文,感知美

《小池》是一首描寫初夏荷塘美景的七言絕句,整首詩本身就是一幅色彩鮮艷、生動逼真的圖畫,所以在講課前我首先打出了投影,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這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然后配上優(yōu)美、柔和的小提琴曲,和著音樂用自己的話簡單解說了畫面——“初夏的小池塘里,泉水靜靜地、細細地、輕輕地流淌……”這樣,學生很快就被帶入了詩的意境,被這種視覺上和聽覺上的美深深地打動了、陶醉了,這時我及時引導:“同學們,這么美的景色在畫家筆下是這樣的,你們知道在詩人的筆下小池是什么樣的嗎?”這樣就自然將學生的思路從圖轉(zhuǎn)到文。

二、深入理解,欣賞美

在理解詩句,體會詩情時,我引導學生通過推敲詩句,欣賞語言美。《小池》的第一句“泉眼無聲惜細流”中的一個“惜”字,賦予了泉眼人的感情,準確恰當,生動傳神。因為詩句比較簡單,所以整首詩的學習就以自讀自悟、小組討論、匯報交流和教師點撥提高為主。

三、入境想象,拓展美

如果說理解、體會能夠再現(xiàn)形象美的話,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創(chuàng)造意境美,古詩正是因為充滿詩情畫意,言雖盡而意無窮,才常給我們美好的享受。有一位文學家說過:“想象是詩歌的靈魂。”所以在學完詩后,我常帶學生揚起想象的風帆,去開拓最美的意境。

然而小學生畢竟受知識、閱歷的局限,要他們展開大膽的、合理的想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開拓學生的想象,我要求學生以“假如你就是詩人,當你看到這么美的景色后將會怎樣抒發(fā)感情”的假設進入意境,這樣學生就可以打開想象的翅膀,盡情抒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我請了兩位同學上臺說,給他們配上音樂,讓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隨他們?nèi)ッ利惖男〕乜匆豢矗瑢W生的積極性得到了調(diào)動,一位同學僅通過“樹陰照水愛晴柔”一句就想到了“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后,燦爛的陽光照耀在池塘里的時候,樹陰映照在水面上,好像也十分喜愛這晴天里柔和的風光,就像一只漂亮的孔雀在水里看到了自己美麗的影子而久久舍不得離開一樣”。這些美妙的想象已經(jīng)融入了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看到學生有這么豐富的想象力,進步這么快,我都會為之歡呼雀躍了。

四、引導“美讀”,抒發(fā)美

想象過后,回過頭來再看古詩,這時不用老師講學生們就已經(jīng)知道了這首詩應帶著什么樣的感情來讀,稍稍指導了一下詩的節(jié)奏,同學們就已儼然成了一位掩卷低吟的小詩人了。最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篇小練筆,將小池的美景用自己的話寫下來。到這里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而且整堂課沒有生硬的說教,也沒有深奧的道理分析,只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引入到了詩中所描寫的特定環(huán)境中,讓他們身臨其境去體會、感受、感悟,從而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全面提高素質(zhì),也打破了一些人“詩不好教,就短短幾句講也講不出什么東西來”的看法。

總之,在教學古詩的過程中,我一直不斷地嘗試這樣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通過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對美的事物的追求,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學任務。這僅是我對古詩教學粗淺的認識,我想同仁們一定會繼續(xù)讓我們民族的瑰寶——經(jīng)典古詩文煥發(fā)出新的光彩,讓我們的學生都沉浸在美的情境里。

作者單位 陜西省府谷縣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