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為中心”的高中信息技術任務設計策略
作者:周南海
發布時間:2018-11-14 15:40: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素質教育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教育的價值取向直指“學生”。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順應這一轉變,樹立生本理念,從“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圍繞“學為中心”優化任務設計,突出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信息技術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
一、體現人文關懷,設計“有情懷”的任務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任務設計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發展,這就需要激發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任務設計中的人文關懷是有效手段之一。高中信息技術要基于人文關懷,遵從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能力基礎等,設計出“有情懷”的任務,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使教學任務富有情懷。
如“音頻信息的采集與加工”一節,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總任務主題“大家來做朗誦家”,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此基礎上將學習任務細化分解為三個子任務:任務一:下載自己喜歡的背景音樂并保存到桌面的“大家來做朗誦家”文件夾中(提醒學生注意文件格式);任務二:錄制詩歌并保存在桌面“大家來做朗誦家”文件夾中(提醒學生注意文件格式);任務三: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喜歡的軟件編輯詩歌并與背景音樂合成以文件名“大家來做朗誦家.mp3”保存在“大家來做朗誦家”文件夾中。
這樣的任務設計,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體現了濃厚的人文關懷,更容易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加上適當的提醒,使學生在關注音頻文件采集的過程中,也關注了音頻文件的格式,較好地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二、指向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率”的任務
“學為中心”的教學任務設計指向學生信息素養發展,而教學目標是達成學生信息素養發展的基本保障。這就需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進一步強化目標意識,使教學任務設計指向教學目標,從而設計出“有效率”的任務,真正促進學生信息化素養的發展與提升。如“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一節所要達成的目標包括對Photoshop軟件界面形成初步認識,掌握常見圖像的類型,運用Photoshop軟件的圖像加工工具進行摳圖、圖片裁剪等操作,讓學生在處理圖像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已學的技能。
為達成上述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時設計了一個總學習項目“我形我塑”作為學生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根據本課知識,簡單設計出自己的圖像,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進行適當創造,以張揚自己的個性化風采。這一任務有機融合在學習項目中,以項目為統領,以探究學習為主要形式,直指教學目標,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關注學法指導,設計“有廣度”的任務
“學為中心”的最終指向是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不僅要關注信息技術知識教學,還要將關注的焦點指向學法指導。學生通過親歷任務的學習過程,獲得直觀感受,并掌握操作的基本方法、操作規律與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夠根據不同的應用情境進行學習遷移,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文本信息加工”一節,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我以“記事本與word的比較”這一任務為抓手,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運用比較學習的方法,通過比較掌握記事本與word的異同,從而對兩者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拓展學生能力層次,使學生學會比較、學會總結歸納。
四、緊扣生活實際,設計“有活力”的任務
生活是高中信息技術學習的活水之源,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將學習任務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設計出“有活力”的任務,搭建起信息技術與生活之間的橋梁,使學生通過任務學習,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掘信息技術學科的課程價值,強化學以致用的意識。如“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一節,我設計了以下任務:任務一 ,QQ聯系人的整理;任務二,整理新建文件夾中的文件;任務三,整理收藏夾。這樣的任務設計,緊扣學生的生活實際,消除了學習的陌生感,同時也提升了任務學習的實用性,使任務設計富有活力,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向應用能力的轉變。
總之,“學為中心”的高中信息技術任務設計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現實需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立足于學生信息化素養發展,強化生本意識,在實踐中不斷優化任務設計策略,使任務成為學生信息化素養發展的有效載體。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陰市成化高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