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動學習理念的初中信息微課應用
作者:張健平
發布時間:2018-11-13 11:05: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一、開發微課教學內容,拓展學生認知范圍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繁多、復雜,既有理論知識的學習,又有實踐操作技能的學習。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必須提前做好備課計劃,將微視頻巧妙融入教學中。尤其在理論知識的學習活動中,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運用微視頻功能,定能將難以理解的概念講解得生動形象。微課教學內容的設置需要把握幾個關鍵詞:科學性、趣味性、系統性。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專業性較強,相對枯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將微視頻設計得極具趣味性,學生將會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學習。
學習蘇科版《動畫基礎知識》時,教師播放課前設計好的微視頻讓學生觀看,微視頻中教師以走馬燈和皮影戲為引子,引出現代動畫片。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好奇心被激發出來。學生紛紛主動討論走馬燈和皮影戲相關的知識。教師順勢引導學生理順動畫的發展軌跡。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逐漸了解了動畫的相關知識,探究熱情高漲,學習認識范圍得到極大拓展。教師巧妙地將傳統文化內容融入微視頻中,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知識的博大精深,激活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可謂一箭雙雕。
趣味化的學習內容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歷練學生綜合能力,提升課堂交流互動頻率,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把握微課投放時機,歷練學生思維能力
在信息技術微課教學中,教師必須抓住學生認知基礎和思維點,做好充分的調查研究,設計出更適合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方案。為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時不時引入微視頻,助力教學活動的開展。在使用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凸顯出來,教師無節制地投放微視頻的做法肯定是不合適的,學生會產生審美疲勞,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充分把握微視頻投放時機,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學習《“形狀補間”動畫》時,教師展示做好的動畫影片“紅色圓變藍色正方形”,學生進行嘗試。學生在進行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予以指導,并引導小組內部進行合作。學生完成作品后,教師讓學生以自薦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課堂學習氛圍濃厚。為了讓學生對“形狀補間”動畫基本步驟有整體感知,教師出示微視頻進行總結。學生在觀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認知更加深刻,思維更加活躍。
當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可以投放微視頻,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習得知識,獲得學習技巧和方法,生成解題思路。當然,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也可以借助微視頻,進行課堂小結。及時有效的課堂小結,讓學生對文本知識有了系統、清晰的把握。
三、豐盈微課展示形式,彰顯學生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教學旨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歷練學生思維能力,凸顯學生個性特色,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如何才能實現這一教學目標,考驗的是教師的智慧。初中階段,學生的表現欲望更強烈,豐富多彩的動畫內容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利用豐富多樣的微課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在學習程序設計時,教師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制作一個微視頻,為了使制作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教師也參與其中。有的學生設計的微視頻以圖片展示加知識講解為主,有的學生的微視頻以生活內容為載體,進行具體化講解。制作結束后,教師選出優秀的微視頻,讓學生到講臺展示、講解。學生熱情高漲,都希望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微視頻。讓學生自制微視頻,不僅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組織能力,對學生信息綜合素養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通過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初中生已掌握了一些視頻制作的知識和技巧,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制作微視頻。這樣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教學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初中信息技術活動教學中滲透微視頻,實現了教學的趣味化和多樣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迎合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對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操作的順利完成有很大幫助。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現實和學生興趣點,開發微課教學內容,使篩選的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初中生身心發展需要。在此基礎上把握微視頻投放時機,歷練學生思維能力。微視頻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重要的促進力量,教師應將其成功介入教學實踐中,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整進行創造條件。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初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