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在閱讀路上——浙江省紹興市金近小學課外閱讀課程評價改革點滴記錄
作者: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崧廈鎮金近小學 李麗萍
發布時間:2018-11-12 16:03: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又到一年最冷時,窗外的水杉早已開始落葉,草地上已經厚厚地鋪上了一層黃黃的杉樹葉,那是來年生命的養料,厚積薄發就靠它了。
孩子們靠什么來厚積薄發,實現生命的騰飛呢?我望著窗外,傻傻地想著。
在我現有的教學經驗和知識儲備中,大量而有效的課外閱讀無疑就是那一層層“杉樹葉”。作為一名語文教研組長,我建構了課外閱讀課程,并在全校大力推進。我們熱火朝天地制定閱讀課程目標、搭建閱讀梯度發展書目、開發閱讀教學課例,也努力設計評價策略。
這些年,孩子們的閱讀,成了語文教研組的工作重心。我們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尤其是閱讀評價:怎樣通過評價,診斷閱讀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激勵孩子們興味盎然地閱讀,進一步完善老師們的教學,一直是我考慮的事。
我們無數次地改進評價機制,一路走來,幾多汗水,幾多彷徨,更是幾多喜悅。曾經抓破頭皮思對策、面紅耳赤相爭的畫面,如今想來都是一種彌足珍貴的回憶。
那一張卷
從2002年開始,我們就開始課外閱讀的課程實踐。那時的閱讀考級還蠻紅火、蠻時尚的。所謂的考級,就是在學生讀完一本或幾本書之后,給他們一張試卷,劃定一個分數線,分數線以上的算考級通過;分數線以下的,十分抱歉,重新閱讀,下次再考。孩子們對過級的期盼遠勝于對閱讀的喜愛。為了考級而閱讀的閱讀課程,帶著明顯的功利性。實例為證:
【實例1】“佳怡,好書要多讀幾遍的,不要只讀了一遍就扔在一邊不管了。”
“媽媽,這本書,我已經考級成功了,不用再讀了的。”
……
【實例2】“王杰,媽媽給你買了一本書,你看看,非常有趣哦!”
“媽媽,這本書又不考級的。”
……
一張閱讀考級卷,窄化了閱讀的寬度,降低了閱讀的深度和閱讀的幸福感,孩子們感受不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反而滿滿的都是壓力。
閱讀PK賽
閱讀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閱讀應該是一種很幸福、很輕松的過程,不能為了閱讀考試而讓閱讀成了一種負擔。我試圖尋找突破口,或許可以在活動中完成評價。由此,我想到了——閱讀PK賽。但是我還是不能做到完全放手,于是將書面測試與活動相結合:全班的筆試占65%,班級代表隊現場PK占35%,各班針對閱讀之后編排的舞臺劇是10分,直接計入總分。
活動中我們邀請各年級家長朋友一起參與,我們精心地布置賽場,給每班的代表們準備好座位牌,一切按照我們能想到的最高規格準備,讓孩子們在全體家長和同學面前,神氣地坐在舞臺上,手持話筒,驕傲地為班級奪得分數,享受閱讀帶給他們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PK賽有很強的現場感、視覺感和對比感,很直觀地反映了一個孩子、一個班級閱讀開展的情況。當臺上的選手被一道閱讀題難住,機會留給臺下就座的孩子時,當你看到鱗次櫛比的小手一雙雙舉起的時候,你會為過去自己引導孩子們大量閱讀而欣慰、驕傲。
但是PK賽也有局限性:活動中真正光鮮、搖曳生輝的,不過是各班的幾個代表而已——全校六場PK賽的72位學生,還有511位學生只能作陪襯或者撿漏,他們“望洋興嘆”。難道這些孩子的閱讀自豪感、榮耀感就可以被忽視了嗎?我們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閱讀活動,僅僅只是為了托起72個人嗎?不,這不是我想要的。
閱讀游考闖關大賽
如何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閱讀評價時,最大限度地參與評價,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呢?我一直沒有停下思考的腳步。從2016年開始,我對閱讀大賽再次進行了改革——閱讀游考闖關大賽。它實現了讓每個孩子都成為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很好地避開了前一種閱讀大賽的很多問題:不僅參與面廣,還增強了儀式感、游戲性、榮耀感,進一步提升了閱讀的幸福感,評價的形式深得孩子們的喜歡。我們還邀請了低段家長參與親子闖關大賽。
以2017年第二學期一年級閱讀游考闖關大賽為例,我們共設置了四個關卡:群星閃亮,我來說;骰子轉轉,我來講;古今穿越,我來吟;快樂閱讀,我作主。每一關都配有一個具體的游戲情景:或是魔法樹上摘星星,或是轉動骰子抽取幸運號,或是穿上古人的服裝來個大穿越……孩子們在玩中評價,在評價中提升。
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一路“過關斬將”,我們不僅給孩子們發獎狀,還事先將各種漂亮的玩具、學具等禮物在禮品區展示。讓評價后得到小鯉魚最多的孩子在老師、家長、同學的注視下率先自豪地挑選禮物。
閱讀積分榜
以往的評價一直關注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可以怎么做呢?思來想去,我在全校推出了閱讀積分榜的過程性評價方式。積分榜張貼在黑板邊上,每個孩子每讀完一本書,就把書中的內容講給語文老師聽,語文老師可以是聽眾,也可以是提問者;語文老師忙不過來的,可以請課代表或者班干部代替。凡是過關的,就把書名寫上貼到他的積分榜中,直觀的評價方式刺激了孩子們的閱讀熱情。
過程性評價——閱讀積分榜,最后會成為終結性評價——閱讀游考闖關中的第一關。
這幾年的閱讀評價活動,我們不斷反思、不斷調整課程內容,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也帶動了原本不愛閱讀的老師們不自覺地參與了閱讀。每學年一次的“親子閱讀”推進會、十佳書香家庭、十佳書香少年的評比進一步營造了濃郁的書香氛圍。
2017年10月底,我校承辦了“千課萬人”首屆小學“越語文”課堂觀摩活動,我校學生在活動中憑借出色的文學素養、活潑靈動的參與熱情,得到了王崧舟等名師的一致贊賞,更有老師不敢相信農村的孩子居然有這種表現力,而親自去班級調查……那一刻,我相信我們金近小學的語文人是開心的,它至少證明我們的閱讀課程評價的踐行和探索是值得的——閱讀,確實提升了我們學生的語文素養!
窗外,北風依舊在呼嘯,杉樹葉一片片地還在飛落,樹根邊的葉子越積越厚,來年,它一定能長得更茁壯——我深信!(本文系“課程故事”專題精選來稿。投稿郵箱:3049680152@qq.com。)
